海淀区高考语文二模详细解析(高考提分堂)北京提分堂学校蔡智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部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安详老奸巨滑摒(bǐnɡ)弃拾(shè)级而上B.迎和秘而不宣编纂(zhuàn)栉(zhì)风沐雨C.掣肘正本清源症(zhēnɡ)结如法炮(páo)制D.就绪得垄望蜀押解(jiè)汗流浃(jiá)背解析:本题是对语音和字形的综合考查这类题要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重点侧重音同误写、形近误写、声音误读、韵母误读、声调误读。A.老奸巨猾摒(bìnɡ)弃;B.迎合编纂(zuǎn);D.得陇望蜀汗流浃(jiā)背答案C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鲁迅的杂文寓热烈于,以思想锐利、语言犀利著称;周作人的小品文平和冲淡,以见解新颖、情趣盎然见长。②最近,安康市工商局联合公安、电信、文化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无证无照黑网吧的专项执法行动。③少数用工企业受利益驱动,苦心孤诣地《劳动合同法》条文,对职工搞起了所谓的“劝退”活动,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A.冷静取消曲解B.冷静取缔误解C.冷峻取消误解D.冷峻取缔曲解解析:本题考查了三组词语的理解与应用训练考生的语境知识,对于这类题来说有时语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一一琢磨每个词语的细微差别,有时只凭语感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对句子的分析、所给赐予的意义比较,运用排除法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冷静:平心静气、毫无偏见的分析道理不感情用事;冷峻:冷酷严峻;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取消:使原有制度、规章、资格、权力等失去效力;曲解:错误的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的);误解:理解的不正确或是不正确的理解。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为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B.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C.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D.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或者俗语的正确使用,只有理解了成语的意义才能运用正确。A:望尘莫及:远望前面车马飞扬的尘土而追赶不上,亦比喻远远落后B: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C: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看着,形容对事物发展密切关注沪D: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答案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C.这份“春风送岗位”活动宣传材料提醒外出务工人员要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就业服务机构求职,以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D.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作品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解析:本题考查病句,选择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B:没有主语,将使或由于去掉一个C:不合逻辑否定错误,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改为“受到侵害”D:搭配不当,把反而改为所以答案A5.对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部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别林斯基曾经把艺术典型称为“熟识的陌生人”,这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概括。奥赛罗、唐吉诃德、葛朗台、保尔·柯察金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中的许多艺术典型,都是“熟识的陌生人”,是独特的“这一个”。A.奥赛罗: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的主人公。B.唐吉诃德:德国作家塞万提斯的“戏拟骑士小说”《唐吉诃德》的主人公。C.《三国演义》: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D.《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引导考生对重要的文学常识加强记忆。需要说明的是,在过去的考题中这个位置则是考察语意的连贯,必须分析出具间的逻辑性。纵向比较,突出了几次大考的“互补”作用答案B以上语文基础知识的考察定位:重基础、重落实、重积累、重运用。二、这是本套题的主体部分,是重点、难点,更是亮点。包括古代诗文的阅读和现代文的阅读。第二大题6—9题是文言文的阅读,所选文本是正宗史传《后汉书·班固传》与课本上所学的《张衡传》类似。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感到有亲切感。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考查都非常规范。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写)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请)英雄。时固始弱冠(二十左右的年纪),奏记(书面向长官陈述意见)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指《后传》)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京师所在地区)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审核拷问),不能自明(自我表白),乃驰诣(前往)阙(皇宫)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任命官职)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自为郎后,遂见亲近。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犹望朝廷西顾(迁都长安)。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规模建制)之美,以折西宾(对塾师、幕友的敬称)淫侈之论。时北单于遣使贡献(纳贡),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绥御(安抚抵御)之方,其涂(通“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议和)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带领)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除:铲除B.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涂:通“途”C.方复求为交通交通: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D.固奴干其车骑干:冲撞、冒犯解析:(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涂有饿莩而不知发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告固私改作国史者为天下笑者,何也B.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C.绝之未知其利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兢因此捕系固不如因善遇之解析:A(助词/代词,表原因)B,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名词/适宜的位置)C,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副词,表祈使语气)D介词,趁机答案D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乃驰诣阙上书,(班超)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B.(班固)自为郎后,遂见亲近C.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北单于)诏问群僚D.畏宪不敢发,(种兢)心衔之答案C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性情谦和,年少有才,博学多知,善写文章,受人景仰。B.班固子继父业,潜研“前史”,虽经坎坷,终成前所著书。C.班固富有远见,遇事能够权衡利弊,善于进谏,以理服人。D.班固因连坐被免官,后得昭雪平反,最终因家奴连累致死狱中。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筛选、整合、比较、分析的能力。答案D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取材于《列子·汤问》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附参考译文:从前你走路,得力于脚,而受着心的支配。把这个道理运用到驾车上,就是用缰绳和嚼口协调驾车的马,用吆喝的声调调整马的进退徐疾,胸中有一定的尺度,手里握着适当的节奏。在内得之于自己的心意,在外能与马的意愿相契合,这样,就能进退合乎标准,使车马旋转拐弯呵护规矩,跑了很远的路还气力绰绰有余,便是真正掌握了驾车的技术。1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8分)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诗经·氓》)②,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③策扶老以流憩,。(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④,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⑤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⑥钉头磷磷,。(杜牧《阿房宫赋》)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⑧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兼顾覆盖面字形等都要写正确①夙兴夜寐②适莽苍者③时矫首而遐观④艰难苦恨繁霜鬓⑤无案牍之劳型⑥多余在庾之粟粒⑦云归而岩穴暝⑧一尊还酹江月三、古代诗歌鉴赏,重理解分析,重鉴赏评价。二模检测选材:注重经典、形象性强、情感浓郁。题型:边塞诗(对比阅读)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①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解析:塞鸿不是因为曲调不度的②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解析: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塞寒霜满地的情景)(1分)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1分),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含蓄的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1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200字左右)(10分解析: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其约定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团圆和思念(愁思、怅恨)。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倾诉月下离散的痛苦。月引发了诗人的愁思和怅恨。2.故园。明月暗示着亲人团聚的希望与期待,因此,月意象自然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3.永恒。明月,跨越时空,阅尽沧桑兴亡,见证历史。月意象渗透着哲理的意味。4.月是美的象征。5.用月光照耀下的澄沏、宁静的境界,寄寓淡泊闲逸,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解析:高适(1077—1148),我国古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