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权威解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今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延续了2014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对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农村板块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2000字,共分5个部分32条,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表明“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更为加强。当前,中国正处在四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冲刺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缺了农村这一头。四化建设,必须补齐农业这一短板。这些因素决定“三农”仍是中央亟须和重点部署的工作,也正是缘于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12次将靶心锁定“三农”。下面本文就为大家梳理下今年一号文件中都有哪些新亮点。今年的一号文件一共涉及5大方面,分别是一强、二富、三美、四改革、五法治。具体来说:第一部分谈农业,“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第二部分谈农民,“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第三部分谈农村,“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第四部分谈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第五部分谈法治,“农村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自然可以理解后面两部分同样极为重要。【重要论述】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习近平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习近平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习近平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习近平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虑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习近平要加强引导,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习近平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习近平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是有机整体,务必改变农村环境保护薄弱的状况,保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安全,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李克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实质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红线、打牢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李克强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李克强农业改革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最重要是让农民富起来。——李克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科技创新。要让科技创新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李克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李克强现代农业需要三大支柱:以农民自愿为基础,以现代技术为依托,以法律契约为保障。——李克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是广大农民的心愿。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发展规律,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步一步往前走,对进城农民的就医、社保、上学等配套服务都要跟上。进城的人多了,留在农村的居民也可以经营更多的地、有更高的收入。——李克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更好地“供养中国”,也会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李克强农业和农村就像大榕树的根,这个根扎牢了,大家的日子会过得更好,国家也才能发展得更好。——李克强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创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式,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李克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继续向贫困宣战,促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李克强【亮点解读】【亮点一:突出强调“可持续”传递发展现代农业明确信号】【文件摘要】文件提出,必须将农业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文件解读】[权威论述]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李克强推进“新四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要以农业现代化作为支撑。没有农业现代化,那我们的粮食产量就很难上去,质量更难提高。——李克强[困局与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新挑战。“耕子孙田种当季粮”的旧有发展模式严重透支地力和产能,已走到尽头。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具竞争力的价格,正对农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的旧有发展模式亮起“红灯”,不少农民感慨“地越种越硬、越种越薄,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涨越高”,农业高消耗和高污染浪费了资源,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发展如何可持续,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意义分析]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无论是确保新常态下的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还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把“粮袋子”变成“钱袋子”;无论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增强农业竞争力,还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更加迫切需要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寻思路、找答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多年难得的好形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难得的机遇。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拿出新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才能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对策措施]一是促进农产品供给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二是促进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三是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四是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高素质职业农民转变。【亮点二:力争“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富裕农民出实招】【文件摘要】文件提出,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势头。文件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文件解读】[权威论述]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习近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困局与挑战]2014年农民收入增长“十一连快”,增幅连续5年超过城镇居民,形势喜人。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民增收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目前形势来看,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首要来源。但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农民外出务工工资增幅在下降。农民工就业受宏观经济和城市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较大,就业质量和工资水平整体不高,社会保障还不是很到位。再看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2014年粮食喜获“十一连增”,但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农户种粮收益有限,比较效益较低。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但也面临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土地流转难、价格高,以及贷款难等问题。近年来,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断增长。但如何让这部分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还有赖于惠农政策继续加力、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常态下如何让农民持续增收,无疑成为“三农”工作的一大新挑战。[重要意义]农民收入事关重大,农民收入也事关全局。农民持续增收,既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对拉动内需的角度意义重大。农民是最庞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是最具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只有农民增收、农民变富,这样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在的消费市场,才能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拉动经济增长。农民收入提高了,才有条件去改善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才有能力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都非同一般。”[对策措施]一是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二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带动农民就业致富。三是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四是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民降成本、控风险。【亮点三:强调“美丽家园”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文件摘要】文件提出,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今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文件解读】[权威论述]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习近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李克强[困局与挑战]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要求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十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下,农村的人居环境还需要大力改善,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程度比较严重。特别是与城镇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滞后,亟待提升。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除了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