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精神和《本草纲目》的成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李时珍精神和《本草纲目》的成就我一直觉得,我们办公室这样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平台;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把自己学习的一点体会与领导和同志们作个汇报。说的不一定全,也不一定对,仅供大家参考。我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原因主要有三句话:一是身份使然;二是工作要求;三是个人所需。对这三句话怎么理解?(1)所谓的“身份使然”是指:作为李时珍家乡的一员,我们对李时珍的了解,应当比常人更多、更全、更深一点;(2)所谓的“工作要求”是指:我们作为县委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知道发展县域经济要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路子,李时珍就是我们县最大的特色,而且我们县这么多年来一直做李时珍的文章,那么李时珍到底有多特,特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有一个大略的认识。这就是工作的要求。(3)所谓“个人需要”是讲:我们都知道“读史使人明智”,了解一下我们蕲春的历史和历史人物对我们来讲应当有益。另外李时珍我们县的一位圣贤级的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孔子曾经讲过君子当见贤思齐,所以我们应当对他的成功2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些也是我们提升自己的需要。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周恩来总理1959年4月29日,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举行的茶话会上讲:“现在当然首先要研究现实问题,反映新的情况,但对过去的东西也需要研究,新的东西总是从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好理解现在、更准确地把握未来。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大家看标题可以知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李时珍精神,二是《本草纲目》的成就。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讲解。一、李时珍精神是什么?李时珍精神是什么?我查了很多资料,没有现成的定义,但我个人认为至少可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爱的情怀;二是实践的品质;三是创新的精神;四是超人的毅力。1、大爱的情怀怎么体现?嘉靖版的《蕲州志》卷十一《儒林》篇记载李时珍“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李时珍以“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的思想为理念,充分体现其“博施于民”、“重仁轻利”、“济世救人”的医者风范。正如郭沫若所言:“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这里有两个故事,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从故事中体会一下李时珍的大爱情怀。3①故事一:一年春天,李时珍坐小船到雨湖对面的银山采药。小船接近一片芦苇时,忽听到芦苇丛中传来哭泣声。一位五十开外的老渔妇坐在一条破旧的渔船上呜咽,李时珍忙上前仔细询问。原来老渔妇一家在雨湖捕鱼,儿子、媳妇因生活艰辛劳累过度相继病逝,唯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孙女跟着她。因办理丧事等欠了一笔债,祖孙俩就只好靠打渔还债。当时一般的鲜鱼价格很低,只有青背鲫鱼价钱要高一点。然而,青背鲫鱼只有用钓钩才能捕到。用这种钓钩,每天都要日落下饵,五更收钩,实在是太辛苦了,孙女身子单薄难以支撑。早晨她正准备收钩上集市卖鱼,忽然喊头晕,身子晃了晃便一头栽倒在船舱里不省人事。听了老渔妇的哭诉,李时珍跳上渔船为小女孩诊断,知道她没有什么病,只是由于平时营养不良,身体极度虚弱而引的昏厥。李时珍关切地对老渔妇说:这孩子只是身体太虚弱了,须用药物滋补。”老渔妇摇着头,为难地叹了口气。李时珍心里明白,她们连每日三餐粗茶淡饭都难以维继,哪还有钱去买滋补品呢?李时珍想到这里,对老渔妇说:“这孩子体虚,你该常给她弄点鱼吃,你那鱼篓里的青背鲫鱼可是很好的补品啊!”老渔妇苦笑道:“泥瓦匠住草房,卖盐的喝淡汤,我们捕鱼的虽然捕的鱼儿用船装,可谁也没有尝过鱼的鲜。何况这孩子父母4死时还欠下不少债,哪能有鱼给她吃呢?”李时珍听罢,深为她家不幸的遭遇而难过,安慰一番便告辞,老渔妇忙从鱼篓中取出两条青背鲫鱼给李时珍作为酬谢。李时珍再三推让,老渔妇总是不依,他只得把鱼收下。临行时,李时珍对老渔妇说,他要买青背鲫鱼,叫她孙女每天送两条到他家去。第二天,那渔家姑娘真的把鱼送来了,过了秤,付了钱。李时珍把姑娘留住,端出昨天买的那两条青背鲫鱼煮的汤,对小姑娘说:“你喝下就不再头晕了。”姑娘顺从地喝完了鱼汤,李时珍叫她明天再来送鱼。就这样,那女孩子每天送鱼来,李时珍买了鱼就煮鱼汤给她喝。一个月后,这渔家小姑娘面色红润,再也不头晕了。这件事很快便传遍了蕲州城。②故事二:一天李时珍从外面出诊回家,路上李时珍一直在琢磨本草上的药物,忽然看见前面围了一大堆人,乱哄哄的不知出了什么事。走近一看,只见一个地保(负责地方治安的人)嘴里咒骂着,凶巴巴地正捆着一个衣服破烂的外地人,那人直瞪着眼,一声不吭,显得十分愤怒。李时珍一问,原来被捆着的是一个走方的医生。因为旁边的染坊里的掌柜有病舍不得花钱,就请了这个走方(游走四方)的医生给看了病,开了药;可是吃了他开的药之后,病情并未好转,反而把人吃晕过去了,所以地保就把这个走方的医生捆着带回来了。李时珍5问了情况后,关切地看了看那医生一眼,对地保说:“我进去看看,要是他真的错用了药,你再捉人也不迟。”说着李时珍走进染坊。染里的伙计见李时珍来了,忙把药方递给他,有个伙计还把药罐里的药渣倒在柜台上,请李时珍查验。李时珍看了看药方,又细心地拨弄着药渣。他捡起一种药渣,放进嘴里嚼了嚼,点点头说:“对了,这药叫“虎掌”,方子上没有,药铺里却把它错当成“漏篮子”了。“一旁的账房先生很不服气,说:“这药是慎德堂(当时蕲州最大的药铺)抓的!”这时地保也押着那医生进来,接口说:“慎德堂是八十年的老字号,哪里会错!李大夫可不要得罪了包乡绅!”这包乡绅就是慎德堂的老板,在当时蕲州是有钱有势。大家听地保这么说,都闷着不敢说话。李时珍按捺不住,说:“老字号查旧药书,翻老皇历,哪会不错!这位医生没有错,快把他放了!”地保不懂药,只得把那医生放了。李时珍再仔细一打听,得知那医生叫老魏,干这行虽已有几十年,却到处被人轻视,李时珍很同情他,便请他到自己家里去。老魏跟着李时珍到了李家,见过李时珍的父亲李月池,三个人就聊起来了,老魏对药物了解很多,他们谈了很多药物方面的知识,而且老魏还把知道的许多秘方都告诉了李时珍。谈到目前的药书和药物,老魏说:“现在的药物混乱极了,古书上往往把不同的药错当成一样东西,今天慎德堂药铺就是上了古书的当。”李时珍对此深表赞同,他说:“我也发现了古书中有许多错误,如果不修订这些错误还会误诊很6多病人的。”说这话时,他心里早已决定,准备重修本草。因为李时珍觉得当医生可以使少数人受益,而重修一部本草大著,则可以使大多数人受益,使千秋万代人受益。2、注重实践的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是重视书本,但不唯书本,尊重前人,但不迷信前人。李时珍重视临床实践,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对前人错误的记载一一纠正,对方士的谬论敢于实事求是地批驳,对存疑的一一厘正,对正确的坚决继承。比如苹、莼、莕三种水生植物的形态,《尔雅》、《韩诗外传》、《本草经集注》《本草图经》等书的说法不一,互相矛盾。李时珍批评说:“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他亲自跑到江河湖泽,通过采摘辨认之后便得出明晰的结论:“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似莼而稍尖长者,莕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苹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二是亲自采集和栽种药物。李时珍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准确无误的知识,总是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到各地寻觅草药,采集标本,比较其性状特征之不同,找出其细微差别,并亲自栽培药物。经他亲手栽种的药物有薄荷、地黄、石斛(hú)、红花、黄芪、萱草、黄精、蕲艾、麦门冬、使君子、芍药、百合、菊花、曼陀罗花等。黄精是一味补虚益精的药,本来是野生的,李时珍采回后加以栽种。他说:“黄精野生山中,亦可7劈根长二寸,稀种之,一年之后极稠,子亦可种。”红花是一味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药物,李时珍介绍说:“红花,二月、八月、十二月皆可以下种,雨后布子,如种麻法。初生嫩叶、苗亦可食——其子五月收采,淘净捣碎煎汁,入醋,拌蔬食,极肥美。”他说种红花就像种苎麻一样。不仅知道其花可以入药,而且知道其苗还可作美味的蔬食,对红花有这么全面的了解,如果不是亲自栽种是根本办不到的。三是李时珍除了自己采集和栽培药物外,还亲自动手加工炮制药物。比如芫(yuán,yán)花能泻水逐饮,解毒杀虫,却是一味有毒的药物。李时珍描述其炮制方法时说:“芫花留数年陈久者良。用时好醋煮十数沸,去醋,以水浸一宿,晒干用,则毒灭也。或以醋炒者次之。”又如熟地的炮制方法也很有讲究。李时珍指出,由于地黄性泥滞,故用芳香走窜之砂仁加酒与之拌蒸晾干,令其通而不滞,有滋阴补血之效。古法制熟地黄需经过“九蒸九晒”,故熟地又名“九地”。四是鄙视那些仅依据文字记载或主观臆测的人。对那些仅依据文字记载或主观臆测的人,李时珍认为他们是:“未深加体察,唯据约上猜度而已。”例如百合是一味补中益气的药物,常生于山野,亦可人工栽种。徐锴《岁时广记》云:“二月种百合,法宜鸡粪。或云百合是蚯蚓化成。”李时珍怀疑这种说法:“百合结实略似马兜铃,其内子亦似之。其瓣种之,如种蒜法。山中者,宿根年年自生,未必尽是蚯蚓化成也。蚯8蚓多处,不闻尽有百合,其说恐亦浪传耳。”原来百合有种子,又可根瓣栽植,那种认为百合乃蚯蚓所化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同样,李时珍对于锁阳系马的遗精所化等说法,也据理予以批驳。对于他这种重视实践的调查精神,后人称赞为“远穷僻壤之产,险探仙麓之华”实不为过。李时珍总是把实践的结果来说明问题,检验前人留下的财富及社会民间的传说,始终如一地坚持实践。3、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又在哪些方面呢?集中体现在《本草纲目》的编著上。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再作详细的介绍。4、超人的毅力又当如何理解?一是编写《本草纲目》几经周折而不放弃。李时珍因为决定重修《本草》,从荆王府到楚王府,由楚王府又到太医院,在太医院里工作期间,不顾个人的前程是否受到影响,明知当时朝野上下只重方术而不重医术,他仍然多次向他的领导太医院吏目力荐重修本草工作,并与领导发生冲突,最后由于没能得到当时的领导人的支持,李时珍不得不放弃借助朝庭的力量重修本草的打算,辞去太医院职务,回到家乡,树立自己重修本草的决心。在这一系列的挫折中,他一直都没有恢心丧气,我们不得不服他那超人的意志力。二是编写《本草纲目》坚持三十年而终成。能够坚持近三十年去编一本还不知道能不能出版的药书,我们不能不佩服9李时珍过人的胆识和坚韧的毅力。以上是我个人对李时珍人品的理解,当然李时珍这个人,他的精神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所能概括的。二、《本草纲目》的成就说起《本草纲目》我们大家都知道,它是一本伟大的医药巨著,李时珍就是因为它而名垂青史,古今中外很多知名的学者对这部著作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比如跟李时珍同时代的王世贞,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人物,他就曾说:“兹(《本草纲目》这部书)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也。”意思是说:“这样的著作岂能以一般的医书同等看待呢?实在是研究性命理气之学中的精微之品,更是推究药物药理之格物通典,可称之为帝王不愿公开的秘籍,普通百姓喜爱之如至宝。”(王世贞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有的可能知道他是明朝文坛领袖,后七子中的重要人物,但如果我说《金瓶梅》大家可能都知道,《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据有学者考证可能就是王世贞。)还有,李时珍的同乡顾景星(清代人,跟李时珍他们家是世交),他也为李时珍写了一个传,传记中着重介绍了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来龙去脉。当代的著名的学者郭沫若老先生也为他的墓碑题了词,他说:“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10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他的这个题词两句话五层意思:一是讲李时珍是医圣(因为他集中国药学之大成于一身);二是讲《本草纲目》是1892种药物的说明;三是讲《本草纲目》的编著过程很艰辛(是李时珍花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广罗博采才编成的);四是讲《本草纲目》救了很多人;五是讲李时珍很伟大,他和他的书将永垂不朽(表达了他老人家对李时珍的敬仰之情)。外国的有学者有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是“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