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大学体育与艺术教育应为提升学校品质和学生素质注入活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体育与艺术教育应为提升学校品质和学生素质注入活力李晶(2015.7.27)一、以促进教育转型内涵发展为目标(一)时代背景下的定位设计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在设计并将付诸实施的“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学校教育发展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谐共振”,当前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和矛盾叠加的严峻挑战并存。把握战略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培育和储备数以亿万的具备优良素质的、合格完善的公民,并从中产生成千上万的优秀专业和创新人才,是各级各类教育的使命。经济社会发展靠人力,人力提升靠教育,教育发展靠质量,质量提高靠学校。在外部政策、条件保障愈加完善的情况下,内涵建设为主的学校质量教育在转型回归本位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全面追求学校品质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注入大学体育与艺术教育活力来引导和支持教育内涵发展的综合改革迫在眉睫。(二)关注学校品质和学生素质:学校品质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它是质量、内涵、文化、特色、信誉的集合体;它是关注生命、热爱生活、体现责任的综合展现;它是办学观念到办学理念、再到办学意识、最终形成办学思想的认识过程;它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政府教育“四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它是校长领导、教师专业和学生学习“三大能力”的汇聚体;它是“为了所有孩子”面向全体以示公平和“为了每个孩子”彰显个性以示公正的教育态度;它更加强调立德树人、强健体魄、审美素养和科学探究的育人活力;它是学校课堂品质、校园品质、环境(社会与家长)品质的整体反映;它是华夏文化、陇原传统与现代精神的综合展示……。美国教育专家维廉·班奈建议对“学校品质”的十个考察方面:①环境安全,秩序井然;②教育科目明确;③注重和尊重个人的特点和独创性;④高水准的师资队伍;⑤校方领导得力和健全;⑥高标准,严要求;⑦注重布置有效的作业;⑧经常自我评估和意见反馈;⑨家长积极参加学校活动;⑩走进学校,如同走进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学生素质的基本体现在于“素质非教而育”。在处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上,素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造就“才”,而在于完善“人”。只有首先是个完善的“人”,才能造就成“才”;只有数以亿计的中国公民都成为完善的“人”,才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学生素质不可或缺的五个方面是:“身”—健康的身体;“心”—健全的心理;“情”—丰富的情感;“智”—正常的智慧;“美”--审美的素养。蔡元培先生在1921年北大新生开学典礼演讲中上提出的《现代大学生的标准》,一是要有狮子般的体魄,二是要有猴子般的敏捷,三是要有骆驼般的精神,若再加两条就是审美的眼光和自爱、爱人。今天,我们的教育观念,须从以学校教育与学科教育为主,转变到以素质教育与全民教育为重。促进追求竞争力与快乐学习之间、抓经济与重教育之间、社会价值观与人才培养价值观之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完善办学条件与提升学校品质之间和“成才”与“成人”之间相和谐、相协同。二、以高校体育与艺术教育活力为引领甘肃高校的功能布局,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版图上,体现出以省会兰州地区(包括定西)为“一个中心”,东西(天水、张掖)辐射“两翼齐飞”,形成河西(五市)、河东(庆阳、平凉)、南部(陇南甘南临夏)和北部(白银)“四驱联动”的,集综合、应用和技术类相结合与普通、职业和民办教育相互补的、地域产学研支撑和多学科多类型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完整结构,应当也能够为不同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强力支持。(一)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在体育艺术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独特功能和解决地方教育音体美师资结构性短缺的数量需求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艺术工作无论在学校教育教学还是服务社会中,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在党的教育方针中,体育、艺术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二是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教育本质的体现和目的的实现,也是学校的特色所在,它在师范院校更是不可或缺。三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育人上只有三个重点,即关键词: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②体育课程,身心健康,“体魄强健”;③美育教学,“审美素养”。因此,我们应该把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体育、艺术教育与服务工作,把它上升到关乎青少年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和全民素质的高度做好这件大事。高校的体育、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是通过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支持和服务)而推进的。学科建设的核心,一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二是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高校体育与艺术教育值得关注的重要的问题:一是如何创造条件打造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来整体提升体育、艺术学科教育教学水平,使其做大做强;二是如何在基础教育主战场对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起到引领、研究、辐射、示范、支持的“生力军”作用;三是如何培养输送优质合格的体育与艺术教育人才充实地方基础教育,使其“能用、够用、实用、好用”和“进得来,沉得下,留得住,用得好”;四是如何在体育、艺术学科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公共学科学生体育艺术素质培育中,作到“双促进、相协调、同发展”,等等。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大力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其核心实际上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勇气解放思想,弘扬体育精神,寻找改革的新思路。——首先要有新的“观念”作为认识的启蒙,经过对观念的内化和提炼产生自己的“理念”,然后经过行动逐渐磨合形成“意识”,最终由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产生“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改革的实施,既需要领导者的高度重视和顶层谋划设计,也需要凝聚广大基层的探索创新和全体的理解共识。只有这样,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才能取得突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才能真正顺利推进。(二)加强校地合作,使大学按教育功能和分布区域,整体提升支持服务水平和地方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我们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格局中,基础教育是主战场,广大中小学校是“主力军”,是重中之重;高校则是体育和艺术教育的“生力军”;而其他社会力量如体校、艺校、广电传媒、文联系统、剧团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军”。形成集团作战,三军缺一不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体育艺术教育管理的职能机构应是调动三军优势形成“省市联动、以县为主”集团作战能力的“参谋部”,统筹协调指挥评估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成效。提升大学功能和水平,优先发展教育,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百姓重视教育程度高的甘肃,创业者最重要的应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勇于自主发展的开拓能力,能够“敢为人先借梯上楼”,打造一种“精”;二是善于配置资源的驾驭能力,能够“不求所有旦求所用”,汇聚一场“气”;三是巧于精准发力的攻坚能力,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凝炼一个“神”。把有限力量用在刀刃上,对准坐标,聚焦改革,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抢踏时代发展的快车道。要做好体育、艺术教育改革和服务社会的工作,就必须创新思路,开阔视野,整合力量,盘活资源,彻底改变高校、中小学和社会力量三方在体育、艺术教育与社会服务上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的现状。这就需要校地之间实现真正的合作。——就高校而言,立足地域文化资源,引领各区域基础教育发展,高校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就地方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是人才战略,也是党中央确定的唯一“优先发展战略”,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关注投入教育事业,特别是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的程度多么高都不为过。——从中小学校而言,是体育、艺术教育的基础所在,更是高校体育、艺术专业和非专业高素质生源所在;而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体育、艺术专业人才和非专业全科教师人才又是中小学师资的主要来源。可见,高校、中小学基础教育和社会三方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以大学体育与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实质性开展校地院校合作,是整体提升体育、艺术的育人功能和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整体提升学校品质和学生素质的不懈追求。(三)创新机制体制,以平台和项目为抓手,搭建面向地方区域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改革发展支持体系。目前,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是缺乏技能型人才和条件设备不足,也存在体制机制没有对接盘活的问题。在校地院校合作和资源共享方面,省内一些地区和学校已经探索出一些新的途径和做法。如:平凉市一些乡镇学区学校,通过有限的体、音、美专业教师“联片走教”,以学生不动资源动的方式在学区内校际间流动合作授课,比较好地解决了体育艺术类课程开设专业教师短缺的燃眉之急;西北师范大学集音(乐)体(育)美(术)舞(蹈)传(媒)五院一体成立了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通过这一平台组织艺术教育专业人才送教到县、高雅艺术进中小学校园,效果良好;西北民族大学组织体育专业学生以志愿者身份,派往各地农村中小学将教育实习与指导校园足球有机结合,效果不错;酒泉舞蹈家协会下的民办小白杨舞蹈学校无偿对移民区民族乡镇中小学《少数民族舞蹈课堂》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进行技术支持的培训,使所有师生能歌善舞;河西学院邀请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和省内高校音乐学院教授、兰州演艺集团的舞蹈家“精品艺术进校园”,参与校园艺术节系列教学观摩活动;省语委办组织的“语言文字文化大蓬车”,将朗颂书写、美术摄影和语言文字规范校创建等内容引入以中小学为主的边远地区;天水师范学院艺术类专业的师生主动参与了天水市教育局和文化局组织的“高雅艺术进中小学校园”支持团队;省教科所组织全省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大赛,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等等。这都充分说明只要盘活资源,互利合作,相互支持,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实现校地院校深度合作,整合资源和力量,关键在于理顺机制,校对坐标,精准发力,落实到位。区域内高校引领下的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的技术支持上,高校应与中小学密切合作构建“专业支持联盟体”,以生源供需为导向,对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领域,从高中职中阶段,进而引伸到初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科学系统的、自上而下“纵向”培养的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产学研”支持体系;“横向”要依托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项目资源支持中心”,联合省市县体育与艺术行业协会团体的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下县域内学(片)区“联片走教”和“联校走教”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使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真正做到“资源不动学生动,学生不动资源动”,达到“面向全体,一人一技,一校一品”的教育目的。三、以机制突破提出四点设想建议(一)建立合作平台。以大学,特别是师范类大学为主,尽快论证申请和筹备成立面向全省地区(东南西北中)的学校体育协同发展中心(联盟)和学校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联盟),并以此为平台,整合各地区的体育、艺术资源和力量为生源提供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提供支持服务。(二)积极申报省高校科研项目。以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通过实施项目建立高校、中小学和社会团体三方合作的管理模式和长期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合作开展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以期形成“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的产学研一条龙式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体系。(三)探索建立校地合作评价音体美师资培养质量和专业能力的上岗认证机制,建立双证书制度。即可由高校与各市教育局联合制定体育、艺术类毕业生实习实践合格考评标准,对凡在本市中小学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的师范类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经考评合格的,由高校和地方教育部门联合给其颁发体育、艺术学科上岗达标证书,即可作为学校学生合格毕业、获取学位的主要依据,又可作为专业教师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优先入职从教。(四)要高度重视对大学体育、艺术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学科团队的培养以及实质性支持。对学校本专业教师校外立项的人才培养项目以及体育、艺术类合作和竞赛项目,应纳入学校教研、科研项目的资助和职务性成果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