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新时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黄小惠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湛江,524048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未来世界对人才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人才要求能力全面,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在学校形成心理健康绿色通道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那就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学;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场论。这种理论认为,任何群体内部都存在着一种心理场,由于心理场的存在,每个成员之间的心理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这种过程是一种群体心理互动的过程,但是,这种互动常常是不均衡的,其中,往往有一种力量起着主动、支配的作用。很显然,教师是学校法定的,为学生及家长共同认可的教育者,教师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得教师更容易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对象,教师的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首先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根本无从谈起。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分析为什么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呢?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教育的独创性,即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抗教育焦虑程度高,即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即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反之,则认为是心理不健康。那么,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何在呢?1.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心理负担过重,同时还受职称、住房、收入、子女升学就业、赡养老人等问题的困扰,长期面对超负荷的心理压力。2.工作繁重、压力过大。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正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国内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报道:在教师中有37.5%的人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30%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20%的教师需要心理医生特别关心;另有30%不易与人相处,无疑,这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关。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3.个别教师对本职工作不够热爱,对个人价值定位不当,认为委屈了自己,或感到教学没劲,浑浑噩噩,不思进取,长此以往,精神忧虑。教师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内部又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自感心理压力重,身心疲惫不堪,精神不振,这样的结果,教育教学质量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根据以往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有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初级层次,属于相对被动的应付性、适应性目标,即防止或克服有关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缓解心理疾患症状,恢复与维持心理平衡、实现对教师工作及日常社会生活的正常适应;第二级层次属于现实化的主动性目标,即增强教师自我心理免疫力,提高自我综合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能主动地适应社会挑战和工作要求,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第三级层次,属于理想层次的目标,即能塑造教师较为理想的人格,开发教师心理潜能、使教师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发挥出较高的创造力,为教育事业和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个人获得比较美满的幸福生活。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往往会交织在一起,当然教师比较关心和较常面对的问题多与第一、二层次的目标要求有关,但第三层次的目标则带有更为根本的终极性意义。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发掘心理潜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这也体现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特殊的人文关怀,是为了使教师既能获得良好的职业适应,又能切实保持身心健康,追求人生目标。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所支配的人的行为有着复杂的方面与层次结构的区分。按照我国心理学界的理解,人的心理可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个性心理又主要包括以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心理倾向性,以及以人的气质、能力、性格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心理特征。上述方面的内容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与相互影响,各自又有着次级的层次结构的分化。显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是应该针对教师的心理活动的各个侧面与层次,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及其诱因,服从于前述三个层次的目标,努力防止与消除心理疾患,增进教师自我心理活动的水平。具体而言,从目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客观要求来看,其内容主要应包括三大方面:1.心理学基本知识的教育。如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人的心理的实质、心理现象组成与基本活动规律等等。2.健康心理学或心理卫生学知识的教育。如心理卫生运动的意义与由来、心理健康的涵义与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本常识;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矫治的基本认识等等。3.教师心理健康实际问题的应对措施与方法。如如何应对常见的教师焦虑、抑郁等生理心理症状、应对人际关系障碍、应对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经济困难等等。值得强调的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要使教师形成一种怎样的心理素质结构或健康人格乃至理想人格,这涉及到人们包括教师本人对健康人格及理想人格理解与评价的问题。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从当前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出发,借鉴以往人们对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与经验,我们认为,当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有:1.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据调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与目标的实现关系颇大,影响深远。因此,全社会都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特别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教师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政府部门可以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2.教师所在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认识到对教师的关心爱护是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作为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学校领导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教师保持心理平衡,其中包括教师觉悟的提高,帮助教师确立合适的个人目标,同时在教师成功、失败时引导正确归因;学校领导还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在制订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时,要高度重视在学校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这主要包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讨论;请专家或本校心理学专业教师举办讲座;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投入必要的资金为教师购置相关的图书资料、音像资料等等。3.发挥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力量,通过专业著作、报刊杂志以及其它大众传媒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目前,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已日益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中出现,其中也不乏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有关内容,但有关内容良莠不齐,有的还可能存在误导,相关信息的受众群体大部分集中于大中城市,与广大教师对相关知识的迫切需求还很不相称,因此,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有关方面要重视利用电话热线、电视、网络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加强这方面工作。4.提倡教师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学认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他人教育的成份呈递减趋势,而自我教育的成份呈递增趋势。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不仅大中学生应重视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方面更是有必要加强自我教育。根据以往对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教师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途径与方法有: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广泛进行社会交往;借鉴运用传统的自我教育与心理修养的方法;学习运用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有关增进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患的方法与技巧;努力寻求帮助;培养广泛的兴趣等等。教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乐观地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要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要学会科学用脑,提高心理活动的效能;同时,教师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领导工作,同事间经常沟通,尊重家长与学生,善于接纳自己与别人在和谐的环境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与社会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人类自身心理发展的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工作愉快,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沉闷,抑郁寡欢,有碍于个人心理健康,久之形成冷漠、孤僻的消极性格。教师还要关心、爱护家人,与家人同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遇事要乐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生了病,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念;受挫折,能沉着自控,保持心态平衡;被误解,能胸怀坦荡,克制、容忍。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合格接班人,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不容忽视。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靠教师来完成,学校管理者应该采取一切措施来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全社会都来关心与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那么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大有希望。参考文献[1]、俞国良主编,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李晖,郭林春,汤腊冬主编,心理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3]、伍新春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郭建军编著,成功心理咨询手册[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5]、刘维良主编,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