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论文类别:小学数学新课标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陈鹏电话:13608355662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兴隆小学摘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因而,必须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数学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因此,弄清课标要求和学生现状;处理好教学中的三个关系;把计算学习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关键词:计算能力新课程标准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因而,必须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因此,我认为弄清课标要求和学生现状;把计算学习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处理好教学中的三个关系;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助于计算能力提高的培养。一、弄清课标要求和学生现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实际上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忽视了计算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新课标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二、讲清算理,循序渐进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2×12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2个22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2盒的支数是多少即2个22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2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2个22得44,所以又要和乘数2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2个得220,(也可看成22个10)所以2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三、思维训练,因势利导“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一)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2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个式子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2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前面计算结果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二)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探求合理算法,培养思维灵活性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如260×300、120×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九年义务教育第七册第60页)可引导学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四)重视估算,培养直觉思维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第七册64页)?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四、培养习惯,步步为营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一)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二)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检查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如不能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三)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四)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五、加强训练,处理好以下关系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一)算法优化与多样化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解决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正因为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并仔细地倾听、理解学生的算法、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鼓励和赞赏学生想出的不同算法,学生的计算热情高涨。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会自发地探索出“凑十法、想加算减、接着数”等不同的算法,在众多的算法中,教师对最优的方法给与肯定和表扬,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算法最优化。出示问题一: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师:你知道要付多少钱?生:18元,2×9=18元出示问题二: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自己的本子上试着写一写(生在自己本子上列式计算)生1:2个10就是20生2:9个小朋友是18元,再加上一个就是20元钱了生3:我先算2×1=2,再在2的后面添上一个0就是20了师:真的可以这样算吗?生:可以的师:那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同桌讨论,生一时说不清算理)师:这个“1”在这里表示什么呀?生:一个十师:“2”呢?生:2个十师:那“2个十”是怎么来的?生:2乘1个十就是2个十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自由地想、自由地做,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的特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10”的计算方法,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与交流,对算法进行了优化,让学生来说说为什么可以用第三种方法来算,进一步来说清算理。所谓最优解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相结合,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最优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某一思维为基准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所谓的最优解法。(二)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化抽象为具体,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注意了把直观的算理和抽象的算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也比较透彻。(三)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关系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是“教师生硬地塞给学生一道算式”,然后讲解:在有乘有加或减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学生始终觉得枯燥乏味,疑虑成堆。我认为这些运算顺序虽然是人为规定的,但规定并非想当然,得有一定的道理。以前的计算教学,忽视了计算的现实背景,削弱了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不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实际意义。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再现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使计算教学课一改往日单调、枯燥的面孔,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活动,并至始自终保持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总之,计算教学中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常抓不懈,让学生在不断的计算应用中熟练掌握,是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目标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得到落实。参考文献:[1]林美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珠江教育论坛2014(1)46-47[2]周国清.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小学科学2013(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