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2010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1页至页,第Ⅱ卷页至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70分)一、(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亵.渎(xiè)翠奁.(lián)龟.裂(jūn)惶悚.(sǒng)B.谙.熟(ān)发酵.(xiào)梁枋.(fāng)瞭.望(liáo)C.凫.水(fú)盘桓.(huán)绵亘.(gèng)悭.吝(qiān)D.趿.拉(tā)寂寥.(liào)阴霾.(mán)藐.视(mào)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中国军人的屠戳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B.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C.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D.巫峡被人看做是三峡神话传说的摇篮。美丽的神话,迷人的传说,几乎府拾皆是。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安然无恙.(病)鸣金.收兵(锣)越俎.代庖(祭祀用的礼器)B.断井颓垣.(墙)有的.放矢(箭靶)燧.木取火(取火的器具)C.谁解相怜.(怜惜)殒.身不恤(牺牲)冠冕.堂皇(古代帝王的礼服)D.翩若惊鸿.(鸿雁)运筹.帷幄(决策)天道..无为(大自然)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维和海地,护航索马里,中国海军正以耀武扬威....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各地,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B.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炉火纯青....。C.我们生活在大地上,对于宇航员的辛苦无法感同身受....,顶多在飞机下降时略微体验一点失重的感觉。D.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可不是,这里是有一般所谓“风景”的一些条件的!,未必尽然。在高原的强烈阳光下,人们喜欢把这一片树阴作为户外的休息地点,添上了什么茶社,这是这个“风景区”成立的因缘,但把那二三十棵桃树,半盘磨石,几尺断碣,还有荞麦和大麻玉米,这些其实到处可遇的东西,看成了此所谓风景区的主要条件,或者是会贻笑大方的。中2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A.可是因而即使那于是B.但是所以如果就因此C.然而因而如果那所以D.然而所以即使也因而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除非要把彩虹上所有的颜色都在画布上,否则就无从描绘出秋叶的各种色彩。②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自己的寂寞。③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了一层银色薄雾。④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A.揉合品尝笼罩招摇B.融合品味笼上飘摇C.揉合咀嚼装饰招摇D.混合咀嚼装点逍遥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将是世界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B.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C.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D.国外媒体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借60周年庆典传达一个清楚的信息,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重新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国际力量。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B.今年你报考清华?还是北大?C.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包头的意思是有鹿的地方。D.我相信,这大概已是一个规律:大凡在思想里反复出现过的故事,十之八九离日后落在纸上形成文字已经不是太远了。9.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顶真)B.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C.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借代)D.总理安详的睡态。晨雾笼罩着北京人民大会堂。(双关)10.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描写)B.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议论)C.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抒情)D.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对三峡的景物一向是神往的。(记叙)11.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写作总结时不要空泛地议论,要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可以适当地描写和抒情。B.写新闻报道要以议论为主,以客观事实来反映社会生活,传达思想,表明态度。C.简报就是简要地报告将要发生的事实,它是有关机关部门编发的反映事情、通报情况、交流经验的一种内部文件。常见的简报有工作简报、会议简报,还有综合性简报。3D.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贺信、介绍信、表扬信属于专用书信。12.下列各项中,作品、出处、文体、作者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壮丽的三峡》《话说长江》解说词张圣节B.《文学的趣味》《谈艺录》文艺论文朱光潜C.《群英会蒋干中计》《三国演义》小说罗贯中D.《南州六月荔枝丹》《生物学碎锦》说明文贾祖璋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常用比喻、借代、拟人、象征等手法,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感人。阅读欣赏诗歌,就要弄清楚这些手法所指的具体形象,这实际上也是理解诗句的内在含义。B.小说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最能体现作者的语言风格。C.散文结构比较自由,通常无需严格的章法,不必讲究周密的逻辑程序。D.影视剧本跟舞台剧本相同的是,都要设计戏剧冲突,安排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要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都要表达对生活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取向。14.下列关于阅读方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心得也就是读后感,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所产生的感想和体会。写心得有固定的程式。常见的心得有阐发式、引申式、评析式几种。B.筛选能力主要表现为筛选的速度和准确度。要提高筛选的速度,除了提高速读能力外,还须紧扣筛选的目的去阅读。C.阐释是在初步领会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形式所作的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和分析,是真正读懂文章的重要环节。D.圈点是古人的一种读书方法,用来标出文章中引用前人的精彩的语句。15.下列各项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间最美的坟墓》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了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同时表明,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B.就语言风格而言,《黄鹂》清新隽永,《黄山记》雄浑遒劲,《雅舍》雅致幽默。C.《讲讲实事求是》、《改造我们的学习》、《敬业与乐业》这三篇文章都是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D.《雷雨(节选)》巧妙地运用了回顾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紧密地联系起来,集中反映了周鲁两家30年的新仇旧恨,使剧情波澜起伏。二、(共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一)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416.下列不完全属于“灯光”的象征意义的一项是A.光明、希望B.温暖、力量C.希望、信念D.革命、理想17.联系课文,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表明人世间永远都有灯光照明。B.“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一句中,“黑暗的海”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C.“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一句的寓意是物质生活比精神生活更重要。D.“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表明灯光使作者心灵上的苦闷消失,从消沉中振奋,思想变得成熟起来。18.下列对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和《蚀》三部曲等。B.《灯》是作者于1940年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借助对某一象征物的状写描摹来表达思想感情。C.课文紧紧围绕“灯光”这一象征物,从小处着墨,从大处着想。D.全文以灯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开头直接写灯光,最后一段仍写灯光,“灯”是贯穿全文的灵魂。19.对“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山那边”指光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向往革命根据地的情怀。B.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抗日军民的力量。C.委婉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和对光明未来的憧憬。D.含蓄地表达了对国统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同情。(二)①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她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②那男子虎虎地向起身慢一点的人的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③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④这是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小巷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笼一般,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是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宿三十多个人。所以,除了“带工”老板、老板娘、他们的家族亲戚和穿拷绸衣服的同一职务的打杂、“请愿警”等之外,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二千个左右衣服破烂而专替别人制造纱布的“猪猡”。20.下列各项对选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文写包身工被逼早起,可见劳动时间之长;写住地拥挤,可见生活条件之恶劣。B.第①段最后两句主要表现了包身工长期遭受非人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C.第④段用数字说明以及议论的方式突出强调了包身工居住环境的拥挤。D.选文体现了课文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点面结合。521.对选文划线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用倒装句式,突出包身工下楼时动作的迅速。B.“冲”形象地写出了包身工生活的紧张、忙乱。C.这是对包身工群体的肖像描写,也是动作描写、细节描写。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