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破解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难题的金钥匙当前,担保公司与银行业务合作脱节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担保公司长期缺乏主管部门,担保行业发展良蔫不齐,银行对担保公司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不甚了解,进而要求担保公司缩小放大倍数、降低银行风险分担比例,甚至银行只承担零风险,两者博弈中形成了业务合作的脱节。据了解,很多担保公司表示,与银行合作存在困难,银行对担保公司的信任不够,特别是民营担保公司普遍面临这方面的问题,银行往往要求民营担保公司将100%的担保额存人银行,很多银行甚至不愿和民营担保公司合作。不难看出,信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银行单方不信任,是制约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关系建立的主要症结。俗话说,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解决的办法。2009年全国人民银行征信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所有为银行信贷资产提供担保的机构,都应参加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这一举措,为破解长期以来存在于微观层操作面的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难题提供了努力方向和可行路径。担保公司开展第三方信用评级具有内在动力毫无疑问,担保公司开展第三方信用评级是个多赢举措,既有利于担保公司拓展业务空间,也有利于银行防范信贷风险,进而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但是,开展第三方信用评级是需要支付成本的,而且还要把自己的“家底儿”公布于众,往往有些担保公司基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并不情愿主动开展信用评级。事实上,担保机构开展第三信用评级,最大的受益还是担保公司本身,而银行、企业和评级公司等相关经济主体的受益程度处于从属地位。从担保机构的生存机制看,信用是担保机构的立业之本,担保公司之所以能在资金借贷之间生存.关键在于它具备被担保对象所不具备的可被贷款机构认可的信用水平。如果担保公司信用状况不被贷款机构所了解,拓展担保业务市场必将受到极大限制,而第三方信用评级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担保机构的市场空间看,担保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融资担保,而融资担保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就是银行信贷。目前由于银行对担保公司的信任不够,担保公司在与银行的协作中处于劣势。如何架构良性运营的银保合作模式,已经成为担保机构老总们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担保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而担保公司要想取得银行的认同和接受,必须要证明自身是非常优秀的专业风险管理服务机构。从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机制看,担保业的风险分散和化解要有取决于银行与担保机构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伙伴合作机制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通过第三方信用评级,有利于担保公司在保证金比例、风险共担比例、担保放大倍数等方面取得银行更加宽松的合作条件。从担保公司评级起步较早的江苏、福建、贵州等地的实践看,绝大多数担保公司开展信用评级后,与银行的合作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担保业务规模和营业利润也逐步增加,信用评级的成本支出远被信用评级所带来的综合收益所覆盖。而且有些地方,为了更好地发挥担保机构对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作用,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对担保公司开展信用评级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甚至全额的财政补贴,担保公司实实在在地受了益,实现了银保企“共赢”。总之,通过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有助于推进担保机构提高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的良性合作,进一步夯实担保机构的内部管理,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完善内控制度,健全风险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提升担保能力,将促进担保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开展担保公司信用评级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风险外包机构,担保公司的运行与生存机制有别于对一般工商企业。因而,对担保公司的信用评级必须突出担保行机构的运行规律和行业特点,使信用评级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结果的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从国内外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现状看,比较完备的评级方式是要素分析法。这种评级方法主要从影响担保机构信用状况的五大要素人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能够相对充分地揭示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和担保偿债能力。环境要素。这是影响担保机构信用状况的外部条件,包括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监管环境等内容。环境要素对担保机构的信用状况有时可能影响很大,而且这些冲击都是担保机构无法进行控制和调整的。例如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或逃废债务,担保机构将难以生存,甚至会由于它的破产引发金融机构的全面危机。基础要素。这是影响担保机构信用状况的内部要素,包括机构素质、规模实力、风险控制机制、规避和分散风险机制等内容。担保机构信用状况,同这些基础要素紧密相关,不是短期内能提高的,是经过长期努力的结果。基础扎实,信用状况必然可靠,除非有特殊情况。反之,即使信用状况目前可靠,也不能持久。动力要素。体现为担保机构的经营能力、成长能力、发展前景等内容。有的担保机构当前信用状况不好,但是担保机构的经营能力很强.成长能力很强,发展前景很好,信用状况被动的局面就会及时扭转。反之,即使现在担保机构当前的信用状况很好,也会很快衰退下去。履约要素。履约情况是机构信用状况的根本表现,也是信用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于担保机构信用评价这样的专项评价,最后要从机构的履约情况表现出来。这种履约情况不但是一般意义上的机构偿债情况,更主要的是机构在对政府和银行作出承诺的兑现。运行要素。担保机构运行的优劣及担保机构的经济效益或盈利能力高低是担保机构信用状况的根本。担保机构经济效益的实质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本投人,取得最大的担保利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担保机构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担保机构如果不提高经济效益,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失败。而利润是担保机构经营业绩的最重要指标,也是担保机构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采取综合有效措施推进担保机构第三方信用评级目前,我国担保机构第三方信用评级正处于起步阶段,实现由政策引导推动到完全市场运作尚需要一个过程。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管理社会征信业的行政职能,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的协调沟通,强化政策支持,培育市场基础,完善评级体系,推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向纵深发展。制定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在全国建立统一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制度,制定一套科学、全面、适用的信用担保机构资质认证标准,完善的信用担保评级方法、指标体系和评级工作流程,客观、公正、科学评估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状况,确保信用评级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原则实施评级作业,以促进信用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强化政策引导和行政推动。人民银行会同工信部等部门,采取政策引导和行政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评级工作。凡与银行发生业务往来且业务满一年的担保机构都应该参加信用评级,无正当理由不参评的,建议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与其开展业务合作;凡已享受免征营业税或今后申请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享受国家和省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的信用担保机构,都应该参加信用评级,无正当理由不参评的,取消优惠政策待遇。评级结果在一年内有效,年内要进行跟踪评级,以便及时反映担保机构当年的风险程度和代偿能力。推广应用信用评级结果。将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结果纳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金融机构信贷审核的参考依据。各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合理运用评级结果,切实加强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把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作为确定担保授信合作对象、放大倍数、授信额度和利率的参考依据,对信用等级不同的担保机构实行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给予财税政策扶持。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收费行为,根据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担保机构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参加评级的担保机构应向评级机构支付评级费用。但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费用,经查审核后,可给予适当财政补助.对连续两年被评为A级及A级以上的担保机构,其信用等级可延续一年。对符合条件的已评级担保机构,将优先推荐成为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单位,经批准后可免征三年营业税,优先享受政府扶持资金。(文章来自:《银行家》2009年第6期,作者:肖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