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过关训练参考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答案第一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一)1.C2.B3..B4.隋唐宋小令中调长调豪放派婉约派(二)1.D2.D3.前后呼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实际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命运将由谁来承担。“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艺术地回答了那些风华正茂、英气勃勃,搏击中流的革命青年,代表了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必将担当起振兴国家、民族的重任,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4.这与诗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再别康桥》(一)1.A2.B3.C4.D5.泰戈尔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二)1.D2.C3.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达了他对康桥美景的喜爱之情,对河畔金柳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用这样的手法使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4.该诗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清幽旖旎的画面,而且融情入景,倾注了诗人故地重游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感情。在形式上的首尾回环呼应,更加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深厚感情。全诗体现了作者“诗美”的主张,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特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1.B2.D3.C4.査海生诗人《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5.(略)(二)1.C2.A3.D4.明确:“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尘世获得幸福”。5.海子对幸福的理解是复杂的,他的思想与内心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现实生活的贫困、不如意让他异常的渴望亲情、友情、爱情,渴望打开封闭而孤独的世界融入世俗;另一方面,他又坚持、不肯放弃对于诗歌世界、纯粹的精神的追求,这又使得他非常谨慎,拒绝进入世俗。最后,他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那里安放灵魂,“放眼神明赐予的宁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1.D2.C3.D4.俄国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俄罗斯文学之父5.(略)(二)1.D2.D3.(1)不要悲伤,不要心急。(2)需要镇静。4.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心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首过去,那一切艰难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因为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5.面临挫折要正确、乐观地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第一册第二单元《荷塘月色》(一)1.A2.D3.D4.1927朱自清秋实佩弦情景交融5.满月的朗照朦胧的月色(二)1.A2.B3.C4.D5.比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赋予荷花动态美。拟人—“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赋予尚未开放的荷花以人的情趣。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荷香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特点。《长江三峡》(一)1.D2.A3.C4.A5.长江三日刘白羽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雄秀险“江津号”的航程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二1.D2.A3.A4.狭窄陡激迂回曲折5.(1)丰富了文章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2)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3)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我的空中楼阁》(一)1.C2.D3.D4.托物言志李乐薇独立的、安静的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然5.一是实指建筑在山脊的小屋;二是寄托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二)1.A2.D3.B4.点明小屋的位置及山屋一体,突出了小屋独具情趣的自然美。5.运用来了比喻(博喻)的修辞手法,前两个比喻将“山”喻为“一望无际的水面”,喻为“辽阔无边的天空”,将“小屋”喻为“飘过”的“一片风帆”,喻为“掠过”的“一只飞雁”,以动衬静,以大衬小,后两个比喻着重于色彩和情韵,从不同的角度渲染小屋灵巧的风姿和迷人的气势。写出了小屋是如何点缀山的——由于有了小屋,“寂寞”的山富有“生气”了,单调的风景富有“情调”了。第一册第三单元《景泰蓝的制作》(一)1.B2.C3.D4.《小记十篇》科技说明文叶圣陶手工操作(二)1.A2.B3.A4.“制作方法”指的是点蓝、烧蓝和打磨。“物理”指的是事物的原理。5.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原因。《伯格曼法则在北极》(一)1.A2.B3.A4.A5.逻辑主次伯格曼法则北极熊人类身上艾伦推论(二)1.C2.B3.C4.说明了同一物种,在越冷的地方,个体体积越大,而且越接近于圆形。5.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一)1.C2.D3.A4.B5.《现代科学技术》钱学森“两弹一星”钱三强(二)1.C2.D3.A4.中子星的爆发和“黑洞”5.没有其他物质掉进“黑洞”里,这种星是不会发光的,不会发射出X线。第一册第四单元《静女》(一)1.D2.A3.B4.诗歌总集,西周,春秋中期,共305篇,“风”“雅”“颂”,“赋”“比”“兴”,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二)1.D2.C3.A4.B5.细节描写:“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既写出姑娘的调皮可爱,又写出小伙子来到相会地点,恋人却久候不至时的急切难耐,焦虑不安的内心活动。《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一)1.陶渊明,东晋,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田园诗体,《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2.D3.A4.A(二)1.B2.A3.C4.D5.用优美的田园景色与官场上的生活形成鲜明对照,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的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将进酒》(一)1.A2.C3.C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或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二)1.B2.B3.C4.D5.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辞,当时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表面上他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表达了诗人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旅夜书怀》(一)1.C2.A3.D4.(略)(二)1.B2.A3.C4.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这句描写的是远景,境界阔大雄浑,“垂”,将天地的距离拉开了,诗人只身一人的孤独感由此增强。“涌”,将动荡沉浮的意境表现出来,诗人漂泊无依,心绪难平的情感反衬出来。这里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第一册第五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1.B2.D3.C4.B(二)1.马克思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参加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2.B3.B4.D5.马克思有敌人,但都不是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拿来主义》(一)1.诩啬粹羹炙蹩髓孱2.A3.B4.①③④填空题:鲁迅,周树人,《且介亭杂文》(二)1.B2.a.不敢接触(或逃避主义);b.全盘否定(或虚无主义);c.全盘接受(或投降主义)3.D4.A: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B: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收的部分。C: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5.对于精华应全面继承,为我所用。也要恰如其分地对待,(或对于精华的吸收应有利于“大众化”,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6.①使用:(鱼翅)吃掉,(鸦片)供治病。②存放:(鸦片)送到药房去,(烟具)送一点进博物馆。③毁灭:(烟具)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获得教养的途径》(一)1.略2.C3.A填空题答案:(1)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或:要敬重知识,注重爱的阅读);(2)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3)必须花力气、下工夫读杰作。(二)1.C2.在阅读中产生爱和生命的情感体验,能够尊重知识,能够获得的教养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3.读书人必须具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没有个性或人格,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4.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5.因为流行文学只是快餐文化,无法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而“杰作”即“经典”能够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变得高尚,能够留给读者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第一册第六单元《药》(一)1.C2.B3.B4.《呐喊》,华家,夏家。(二)1.B2.C3.讽刺这些茶客的愚昧麻木,不觉悟。4.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警察与赞美诗》(一)1.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最后的一片叶子》,莫泊桑、契诃夫2.A3.A4.D(二)1.比喻:把“枯叶”比作“名片”;把树叶的飘落比作“打招呼”;把广场比作“露天公寓”;把北风比作“门公”。借代:以“杰可弗罗斯特”代称“霜冻”;以“老住户”、“房客们”代称“流浪汉们”。拟人:“打招呼”,“递给”。2.名片:树叶,老住户:老流浪汉,露天公寓:广场,房客:栖息在广场的流浪汉。3.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暗示了季节——冬天将近。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③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为苏比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④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苏比的冬居计划刻不容缓了。同时从侧面刻画了人物,点明了苏比在后文中六次为非作歹的缘由。⑤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下层人们的苦难生活。4.这样的结局安排新颖别致。从故事的结局和情节的发展,显然是相矛盾的,苏比干了许多破坏的勾当,希望入狱,而警察不理他;在他愿意改邪归正时,反倒被捕,这“不合常情”的精妙构思,正是作者的成功之笔。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美国现实生活里就是这样的颠倒黑白。美国的法律极其虚伪,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黑暗。第一册综合测试卷参考答案第Ⅰ卷一、1.C2.C3.D4.D5.C6.D7.C8.A二、(一)9.D10.C11.B(二)12.B13.D14.D(三)15.C16.B17.B三、18.A19.B20.C21.D22.A23.B第Ⅱ卷四、24.课文填空(略)25.同上五、简答题26.①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为苏比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苏比的冬居计划刻不容缓了。④同时从侧面刻画了人物,点明了苏比在后文中六次为非作歹的缘由。⑤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下层人们的痛苦生活。(4分)27.苏比是个性格复杂的流浪汉形象。不能简单说他是坏人:他故意作恶,犯些轻罪,都不是出自本意,他多年浪迹街头,并没有真正沦为乞丐、小偷、骗子或其他社会渣滓。在赞美诗的感化下,能幡然悔悟,要跳出泥坑,表明他良知未泯,有向善的一面。也不能说他是好人:为了逃避生活的考验,他多年在监狱过冬,平时游手好闲,欲望低俗,他的一连串的恶行也不能说是对现实反抗的正确行动。(4分)六、口语交际要求:(1)符合人物身份,措辞得体,语言简明、通顺;(7—8分)(2)基本符合人物身份,措辞基本得体,语言基本通顺;(5—6分)(3)不符合人物身份;语言不通顺。(4分及以下)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略)八、大作文分五类卷判分:(1)立意新颖,内容丰富,层次清楚,语言流畅;(26—30分)(2)立意较新颖,内容较丰富,层次较清楚,语言较流畅;(20—25分)(3)有明确主题,有一定内容,层次基本清楚,语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