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篇识字教学论文一(原创):四读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我校叶燕明主任提倡的四读法,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果一篇文章让低年级学生一次又一次枯燥无味地读,学生学得很疲乏,越学越没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会安排很多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玩,在玩中学。如教学《雨点儿》第一课时,一读,自由读通课文,在文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读几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二读的要求相对高一点,要求学生遇到生字多读几次,并且认一认、记一记,老师在这两个环节只是一个引领者,完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三读是争当读书小能手的游戏,形式是同桌互读,争当读书小能手,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读得更有兴趣,四读是听电脑(或老师)范读,适当给学生放松的时间,也给学生一盏指明灯,起到范读正音的作用。这四读也是为识字作铺垫的,随文识字。接下来是集中识字的环节。玩听音点字的游戏,开火车读字卡,巧记字的音和形,认读收礼物的游戏。最后是写字环节,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怎样写好字,起笔放在哪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写字就被这些游戏名称代替了,学生在快乐的玩中学习,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二、放手让孩子自学,老师激励再激励。孩子在每个环节完成后,老师都要有激励的话语,让孩子更好地投入下一个环节,也对他们的付出给予肯定。比如孩子完成第一次读之后,我说:你们读的很认真、很投入,热情地与字宝宝打了招呼,要想交上好朋友,一定要记住它们的名字和样子(也就是音和形)。所以再读课文,遇到生字宝宝停一停,记一记。又如写字环节,我说:书法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写好关键笔画?低年级的孩子爱赞美,爱表现自己,激励是不可缺少的。三、教师是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讲40分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40分钟要指导学生读书不容易,老师应该在40分钟里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学得有效,学得充实。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新大纲也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教师只是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一读课文时,老师明确目标,学生除了读通课文,还要思考雨点儿是从哪里落下来的。二读,识记生字的同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做到自读自悟。四、目标明确,层层深入。刚开始用四读法的时候,我也很困惑,孩子真的会自主学习吗?能学会吗?会操作吗?孩子们很快适应了学习的方法,可我和学生操作熟练了,又有了好像表演走场一样,每一个环节没有真正地落实。当我静下心来想想,最大的弊端是我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低年级的课堂重点就是识字、写字、读书,这些都落实了,目标也就达到了。不同的课文可以灵活地变通每一种读法,比如长的文章,如《称象》,我是这样设计的,一读是观看动画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是谁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二读是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读几次,目的是读通、读顺课文,并提出问题: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的?三读是只读带有生字的句子,把难读的句子读通,并随文识字。四读是检测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并随机正音,出示字卡,边读句子边识记生字,并让学生说说记字的方法。随文识字比较零散、难记,我边讲边把生字归类,如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我随机出示卡片识字完后,作了如下归类:退—腿(大腿)义—议(议论)象─像(好像)主-柱(柱子),提出腿、议、像、柱是形声字。此篇文章二会字和四会字一共有18个,生字量大,我把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记得牢固,学得扎实。最后是玩游戏识字和写字环节,让学生多次和生字接触,达到熟记生字的目标。四读法,让学生学得很扎实,学得有趣,又能照顾到有差异、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四读法真的让学生做回了学生,老师做回了老师,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扎实。低年段阅读教学论文二(原创):加深体验学会表达【摘要】让学生在文本中对话,在文本中收获,在文本中升华情感。立足文本,在语言文字中来回地揣摩,褪去繁文分析以及形形色色的课外延伸,在课堂上就让学生学会感悟,在阅读体验中,提高表达能力。【关键词】体裁精讲体验表达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这样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而课堂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阵地,我们的课堂教学也直接在影响着孩子今后的生活。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阅读课堂呢?以下我从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一、关注体裁,精讲精练成就学生的精彩阅读课堂中,教师关注文本体裁,渗透体裁的行文特点。崔峦老师在《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的讲稿中就有了这么一段阐述:应组织学生进行有准备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写法的特点。由此可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会语言表达。本人认为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一句话概括:是什么样的体裁就应该上出这一体裁特点的课堂来,让学生能有一课一得的收获。这一点,特别是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一节课40分钟,不能是教师喋喋不休的40分钟。教师合理安排40分钟,做到精讲,才有学生实践的时间。有人曾用一个所谓数学加法公式来计算一节课的教师用时时间:3+15+20+2=40;3分钟导入,15分钟讲解,学生20分钟动笔,最后2分钟教师评价或总结。个人认为,这样计算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过于僵硬地照套于课堂,未免也显得太过迂腐。总之,教师的讲要在点上,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而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才能达到精讲精练的效果。二、重视体验,在阅读体验中感受文字的精确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过程,教师既要关注语言的理解,更要关注文字的体验过程。可以这样说,纯粹的语文课应该是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扎实(崔峦语)。一次,我有幸听了江苏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一堂阅读课------《爱之链》。整节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而老师紧紧抓住了在课堂开始强调的两个方面:一、关注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二、品味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下面是薛老师的课堂的一个教学片段:师:描述感人的画面与情景,哪个画面,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没有表示)师:轻轻柔柔的,阳光是悄悄地探了进来,有没有温度?有没有温暖?是几度呀?探字有温度吗?(教师板书:探)生:应该是有的,因为阳光充满了温情。师:探和照有什么不同?生:探用的是拟人的写法。师:为什么用探?照和射都可以呀。生:这样写比较轻......生:改了别的字就不是拟人了。(师生笑)师:完了吗?生:用上探说明阳光也不打扰这幅画面。师:也像做儿女的一样,不愿意打破这样的画面。这些景语是有感情的,所以是有温度的。同学们再读一读。(学生齐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既是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同时也引导学生去体验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通过这样的阅读比照,能够感受到探的独特,也能够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语言,这就是语言有温度的原因所在。通过这样的体验学习,学生会接近语言的真象。三、注重实践,在表达中运用、积累词句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9页)叶老先生也曾这样论述过:要带着写作中的问题进行阅读教学,这就是读写结合的妙处所在。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做个写作的榜样。因此,不管是语言表达,还是在书面表达中,学生既是对所学词语的理解,更是重新组织语言文字与积累文字的过程。正所谓: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因此,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是阅读课堂的终极目标之一。在上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假如》这篇课文时,孩子们在朗读与背诵这首诗歌后,我刻意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先让孩子们在四人小组里大胆想象,大胆说,然后在小组里推选一名代表与其他小组推选的同学比赛。顿时,孩子们立即转身和同伴说起来,场面好不热闹。6分钟后,小组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台的是第一小组的代表李焯熙同学: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山区的小朋友画一件件暖和的棉衣。让小伙伴们在寒冷的冬天里,快活地玩耍,健康地成长。第二个上台来的是陈浩南同学: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地球妈妈画茂密的树林。让地球的居民不再为雾霾发愁,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呼吸到洁净新鲜的空气。............看看上面两个孩子的精彩创作。在创作中,孩子们不自觉地把前一课、前一单元学过的新词暖和呼吸洁净等词灵活地运用在诗句里,并把诗歌的内容与当下人们关心的事件结合起来。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说的一点也不错。教师准确地把握文本,抓住文本中可以创说或者创作的点,给予孩子充分时间的说、写,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价值。阅读教学论文三(原创):低年级朗读训练指导让学生在文本中对话,在文本中收获,在文本中升华情感。立足文本,在语言文字中来回地揣摩,褪去繁文分析以及形形色色的课外延伸,在课堂上就让学生学会感悟、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就是求实、求活、尚简的,有效的阅读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一年级抓起。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一、激发朗读兴趣,使学生乐读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儿童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对朗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之中。1.利用直观,创设情境,使学生乐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以直观为主,对形象的东西他们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直观,动作、表情直观等。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用直观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事物。如教学《鸟岛》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声、光、影、像与一体的优势,以读为主轴,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我播放与课文二、三自然段相吻合的录像;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鸟岛鲜明逼真的立体形象和悦耳动听的鸟叫声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鸟岛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直接兴趣,达到课伊始,情亦生的境界,为学生创设一个愿读的情境。2.形式多样,激发朗读兴趣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可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如采用齐读、个别读、轻声读、表演读、赛读、轮读、接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对话较多的课文就采用分角色朗读法,如《谁的本领大》、《猴子种果树》;语句优美的课文宜采用范读指导法,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动作表情描写生动细致的课文宜采用表演朗读法,如《狐假虎威》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起到培养学生语感的作用。3.多元化评价,使学生乐读。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喜欢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赞美,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足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乐读。二、加强示范,教给读书方法每天早读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