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指导手册(摘选)第一章基本知识和理念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传统观念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就对什么是健康给出了明确答案,并在《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明确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这个定义使健康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完整的健康概念应当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身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体格健壮,各组织、器官功能正常,没有不适感。心理健康是指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能恰当地评价自己,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有充分的安全感。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生病,也不可能不遇到一些心理问题。身体上的疾病,可能会对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人的社会活动,长期的心理压力又有可能引发身体上的疾病。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当遇有紧张、压力等负面情绪、情感,2以及对生活、工作环境暂时不适应时,采取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方式来松弛压力,缓解负面情绪,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影响健康的因素广泛存在。既有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也有人们自身的生活和行为因素。如水氟含量过高,会引起氟中毒;过多地照射紫外线会增加发生白内障和皮肤癌的风险;吸烟可导致肺癌和多种慢性疾病。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去预防疾病,获取健康。例如,禽流感、腹泻、手足口病都可以通过洗手来预防;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就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方法和重要途径。提高每个公民的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比如,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地吐痰;使用卫生厕所,不向河道排放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倡导良好的行为方式,多一份对他人的理解,多一份对环境的关注,多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既有益于公民自身的健康,也是尊重他人健康权利的具体表现。3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做到一日三餐合理安排,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坚持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少吃油脂高、过甜、过咸的食物;每天定量饮水。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食用5种以上的水果和蔬菜以预防包括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在内的一些慢性疾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为平衡膳食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意见。4(2)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是指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的大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适量运动不但能保持健康的体重,降低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而且还有缓解精神压力、调解心理平衡、改善睡眠的作用。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的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3)戒烟限酒烟草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包括60多种致癌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吸烟的人,无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4)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有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都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这是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对健康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5如果经常违背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人的大脑和身体其它各脏器就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是导致疾病和衰老的重要原因。因此,每个人都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则、张弛有度,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睡眠和经常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习惯。有规律的睡眠对维护健康非常重要。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都不利于人的健康。睡眠时间不足可使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还会影响人的新陈代谢,加快人的衰老;睡眠时间过长对人体有害无益,它会使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并会增加心脏、肺和血液循环的负担,增加心脏病和脑血管栓塞的风险。一般来讲,睡眠质量最高的时间段是晚上10点至凌晨4点,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获得深睡眠。所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能够保证睡眠的质量。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环境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人类所患的许多疾病,例如某些癌症、某些慢性中毒等都与环境污染有很大的关系。未受污染的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利,在空气清新、水质良好、阳光充足的环境中活动能够增强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无节制地消耗资源或环境污染可能会造成环境恶化,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953年日本的水俣病,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泄露事件都是世界著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严重公害事件。2005年发生在我国松花江水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6故,给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责任。人人都要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遵守讲求卫生的社会公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乱倒垃圾污水,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丢乱弃废旧电池,慎用洗涤剂等,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节约水、电、煤、煤气、天然气、石油和木材等社会资源,以积极的措施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促进人类健康和社会的科学发展。9、献血助人利已,提倡无偿献血。输血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手段,它在临床救治病人的生命中,发挥着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无偿献血是指公民向血站自愿、无偿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实行无偿献血,不仅能保障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保证输血安全,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它还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共济行为,是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科学研究表明,平均每个成年人有4000~5000毫升血液,其中80%左右在血液循环系统内流动,20%左右在体内贮存用于补充。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时,采集的血液量通常为200毫升,仅占一个人全身血液总量的1/20以下,不但不影响健康,还能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公民献血时,一定要到国家批准采血的血站献血。同一个人,两次献血的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7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疫苗指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它能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免疫力。预防接种就是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人体输入“灭活”的或丧失致病能力的病原微生物或是病原体的抗原性物质,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对某种疾病的特异的抵抗力,使被接种者对这种病不感染或感染后不发病。预防传染病,尤其是对目前尚没有特异性治疗手段的传染病(如乙肝),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预防接种的效果与接种起始时间、接种间隔、接种途径、接种剂量等均有密切关系,需要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因故错过接种的要尽快补种。目前,预防接种的疫苗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我国目前向儿童免费提供的一类疫苗包括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流行性脑膜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对疫区特殊人群提供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和炭疽疫苗。从2008年开始,国家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一种含有生物活性的制剂,接种到人体后会发生注射局部红肿、体温略有升高、出现轻微皮疹等现象,均属正常的接种反应,8一般1~2天就会恢复。只有极少数儿童会发生异常反应,遇有这种情况,只要及时就医,不会出现严重后果。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统称为“四害”,能够传播多种疾病。蚊子叮咬可以传播乙型脑炎(乙脑)、疟疾、登革热等疾病,苍蝇可以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等疾病。其中,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预防此病;疟疾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病原体是疟原虫,它可以随蚊子的唾液注入人体,预防疟疾的方法主要是灭蚊、治疗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用蚊帐、驱蚊剂等防蚊,也可服药预防;登革热是经蚊子叮咬传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预防的主要方法是防蚊灭蚊。老鼠可以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疾病。其中,鼠疫是由老鼠、旱獭等动物传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如果跳蚤叮咬了患有鼠疫的病鼠再去咬人,就有可能将鼠疫传播给人,预防鼠疫的主要方法是发现病鼠后要及时报告,封锁疫区,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通常是接触过感染鼠的粪尿或曾在感染鼠经常活动的地方进行过生产劳动,典型症状是“三痛”、“三红”,即头痛、眼眶痛、腰痛和面红、颈红、胸红,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要及时报告,患者要积极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简称钩体病,受感染的猪或老鼠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钩端螺旋体。在抗洪救灾、收割水稻的过程中,人有可能会接触到9疫水,这时,钩端螺旋体就会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人体,从而引发人的钩体病。苍蝇、蟑螂可以传播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病等多种肠道传染病。防治“四害”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净化环境、消除和控制“四害”孳生地以及直接诱杀等。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病人、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人都是疾病的受害者,都应该得到人们的理解、关爱和帮助,不要把它们排斥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外,这不仅是预防、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要鼓励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病原携带着和病人与疾病作斗争,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接纳他们,不让他们感受到任何歧视,同时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对精神疾病患者,要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病人的家庭成员要积极帮助他们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担负起照料和监护责任。对残疾人和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单位和学校应该理解、关心和接纳他们,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条件。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农户家中常存有农药,如果存放不当,容易发生误用误服,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农药等有毒物品不要存放在人、畜、禽经常活动的地方,更不要存放在小孩子可以够得着、拿得到的地方。农药等有毒物品存放的位置要固定,最好能上锁。农药等有毒物品不能与10粮油、豆类、种子、蔬菜同室存放,以免发生误服中毒事故。已失效的农药应当妥善处理,切不可乱丢乱放,以免污染食物和水源。家庭储备的常用药品要科学合理、分门别类地保存,内服药与外用药要分别存放,无关物品,特别是农药等危险物品不能与药品混放。要保持药品包装的完整性,字迹要清晰,药品与包装不要张冠李戴,随意利用空药瓶装药品,以免造成误用误服。要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