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山东省沂南县铜井中心小学李召芳刘清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无论从教材或从教学过程都对应用题教学是非常重视的,但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偏重内容的教学,轻视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解决不好应用题,考试时不会做,从而慢慢成为学困生。因此,着力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负担较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通过解答应用题,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对着力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一、抓好语言教学语言困难是阻碍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最初因素,所以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在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首先会对学生的识字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比如给生字注上拼音,多让学生读题,加强应用题最“本意”的理解——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已知什么?求什么?为应用题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二是多读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题是解题的第一步骤,解题时,边读边记忆边读边思考,在读中使学生熟悉了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各是什么,在读中自觉将条件与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思索解题方法。在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时,不但要抓关键词,还要让学生解顺向题、解逆向题,既要发展学生定向思维,又要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引导学生懂得探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去解答问题。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数学语言去解释、分析应用题。特别是混合运算的应用题,可以要求学生用“先……再……”或“从……中可以知道……”等语言进行表述。教师加以点拨,催化,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二、加强概念的理解教学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如果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正方形”这一概念,我们又如何谈求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应用题教学呢?应用题具有概念的密集型特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获得已学的概念与数量关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言语结构水平低而语词又贫乏,所以注意让学生从形象化的认识提高到形象化的抽象认识理解已学的数学概念,是简单应用题教学的必要的前提。在教学中,要注意切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或死记数量关系式,切勿让学生不求甚解地套公式去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多少学生可以滚瓜烂熟地背出许多数学公式,但解应用题却无从下手,这都是没有正确理解概念所致。三、强化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大家都知道,解简单应用题是解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无论整数应用题、小数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都是一样,它们有共同的教学规律。打好整数、小数应用题、分数简单应用题的基础就为解复合应用题做好了准备,下面做一些具体的分析:1.初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解答一切应用题的重要基础。正像有的教师所讲的,虽然应用题的内容是千变万化的,但都是四则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往往有些学生不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解答简单应用题时乱猜算法,或者依据题里的某个词语选定运算方法,这样是不能真正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的。2.使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一项基本功。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通称综合法;另一种是从问话入手,通称分析法。综合法比较容易掌握,但其缺点是学生往往看到前面相邻的两个已知条件就进行计算,而忽略后面的已知条件,未从整体考虑。即使是简单应用题也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绝不能因为应用题简单而忽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无论是简单应用题还是复合应用题都要认真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之2间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提出的中间问题不一定是解这道题所需要的。从问话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提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至于学生自己解题时用哪种方法分析,不必加以限制。考虑到进行分析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课堂上解应用题时要给学生口头分析的机会,此外,订正时也要重视让学生进行口头分析。我觉得画线段图是一种不错的解应用题的方法,可以形象地解决一些属于和差、和倍、差倍的问题,如要注意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不同,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特别注意。3.紧密联系运算的意义来选择运算方法。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运算的意义(或含义),把对运算的意义(或含义)的理解与应用直接联系起来,很容易确定运算方法。例如,当学生分析出要把两个数合并就联想到用加法;分析出要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就联想到用减法;分析出要求几个几是多少,就联想到用乘法;分析出要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或者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联想到用除法。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运算意义(或含义)的理解,一方面学会应用运算的意义(或含义)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解答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阶段。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要产生思维的结果。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例如解答每一步要选择哪两个已知数,进行哪种运算,如何使计算正确等,都要深思熟虑,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正确结果。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既重视思维的过程,也重视思维的结果,达到正确解答应用题的目的。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往往学生把算法选对了,但把得数算错了;或者竖式里的得数算对了,最后抄错了数。因此这个阶段特别要注意培养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四)加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1.从实质上说,这是应用题的组织结构问题。应用题的组织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恰当,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近年来的实验研究,比较深刻地认识到,应用题的内容和解法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只要根据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合理地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应用题的结构,较快地掌握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2.复合应用题与简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或者说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扩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简单应用题扩展到复合应用题又是个质的飞跃。以两步应用题为例,它们同简单应用题比较,不仅是已知条件增多,而且数量关系也复杂了。简单应用题的问题是和两个已知条件直接联系和相对应着的,从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判断所求的问题就是题里的问题;反过来,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就是题里所给的条件。而在两步应用题中,问题是和题里所有的已知条件联系着的,是对所有的条件提出来的。这样就形成了问题和所需要的直接条件之间的“分离”现象,也可以说一个直接条件被隐藏起来,而需要根据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把这个所需的条件找出来。从解答的角度说就是要提出一个中间问题。而要解答这个中间问题还要正确地选择已知条件。因此这比解答简单应用题需要较为复杂的分析和综合,需要进行间接的推理(即从两个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3.至于三步或更多步数的应用题,已知条件就更多,数量关系更复杂,分析推理的步骤也就更多。但分析推理的方法与两步应用题的基本相同。下面着重谈教学两步应用题如何加强与简单应用题的联系。主要有以下两点:(1)解答一些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为了给学习两步应用题做好准备,除了打好简单应用题的基础外,适当出现一些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很有好处。这种应用题在向两步应用题过渡方面起着桥梁的作用。在这样的应用题中,关键在第二问,有时缺少一个已知条件,需要到前面的简单应用题里去找,往往正好是前面一题的计算结果;有时第二问中一个已知条件也没有,都要到前面一题里去找。例如,“五(1)班美术兴趣小组有12人,音乐兴趣小组比美术兴趣小组多3人,音乐兴趣小组有多少人?两种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第二问所需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是前面一题的一个已知条件,另一个是前面3一题的计算结果。由于适当进行这样的练习,就为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做了一定准备。(2)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由简单应用题引入,然后把它扩展成两步应用题。例如,“①学校有15个球,五年级借去9个,还剩多少个?②学校有15个球,五(1)班借去4个,五(2)班借去5个,还剩多少个?③学校有9个排球,6个篮球,五年级借去9个,还剩多少个?”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出两步应用题与简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初步体会到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明确解答两步应用题必须分两步计算,先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计算,再解答原题里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容易掌握,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后还要经常做一些对比练习。小学数学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的发展需要不断变化的,其中的应用题教学必然也要随着发生变革。目前,无论从教材或教学来看,对应用题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索,使其更加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人才打下更好基础做出贡献。邮政编码:276300联系电话:13864939535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