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备份及负载均衡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泉州市2017届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试卷(一)语文(本卷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学校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1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3)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5)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化静为动,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写出潼关的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傍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题目。(8分)2016年是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这一年的中国,闯关夺隘,奋然前行。障碍面前,①;困惑面前,我们清醒坚定,勇毅笃行。这一年的我们,昂首阔步,从容自信。从亚投行开业到G20杭州峰会举办,我们的主张掷.地有声;从中国“天眼”遥望星辰到神舟升空造访“天宫”,我们的创造举世zhǔmù;从庆祝建党95周年到十八届六中全会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我们的初心始终如一;从纪念长征胜利到中国女排惊艳里约,②;从建立五大战区到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我们的改革蹄疾步稳。(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掷.地有声”的“掷.”读音是“zhì”,“zhǔmù”对应的词语是“瞩目”。B.文段中“始终如一”如果改为“始终不变”,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C.文段主要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2016年所取得的成绩。D.“天眼”加引号表引用,“天宫”加引号表强调,两个引号都可以删除。(2)仔细揣摩上下文内容,补写①②空缺处的句子,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划线句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在横线上。(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5分)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3.这首词用“______”“______”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2分)4.下列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D.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二)阅读甲乙丙三文段,完成5—8题。(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教学相长》)【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丙】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5.请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不知其旨.()(2)然后能自反.()(3)未尝稍降.辞色()(4)非然.也()2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三个文段都涉及学习,【甲】文强调学习要______________;【乙】文强调学习要尊敬老师,虚心求教;【丙】文强调学习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9一11题。(12分)人们为什么对香情有独钟①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对香情有独钟呢?②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人是天地整体中的一部分。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是能与万物相合,“性”和之于天,顺之于道。顺道者,喻之为有德。欲到达人天相合,先要追求自身的完善,即“性命相合”,相合才有强壮的身体和圆融的智慧。注重本性修养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故孔子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而喜香是人的本性,“如木之向阳,蝶之恋花”,香恰是滋养本性、修炼品德的食粮。道德高尚之人具有化育万物之功,泽惠于众生,行不言之教而功成,恰似一炷馨香,燃尽自己,播撒芳香而无求。③可见,香道是中华文化的脉,因为它使立己达人的这种民族主流思想得以延续、拓展,从而孕育出了清正、含蓄、健康向上的民族品格,孕育出了与之契合的诗词文章,琴棋书画以及恬淡儒雅的生活情调和生活节奏,形成了独立于世界的、特有的,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哲学文化体系。④焚香也是为了获得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降服人的躁欲心火,使人安静,使人喜悦,启迪人的才思灵感,使人在静谧和谐的环境里完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格塑造。正心正行,为社稷民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⑤林清玄先生说:“焚香是最奇怪的,不论何时,只要看到一炷香,心灵就有了安定的力量。”即便是帝王,在接受朝见之前,也要有侍香内官二人,各捧香炉先于帝王进入殿内,安放香炉于香案后,同时焚香,再有专人将炉盖盖好调正,司礼官高唱“安定了”,此时帝王方可落座。安定的是什么呢?是社稷江山,是躁火难降的人心?⑥焚香还是古人抑制霉菌、驱除秽气的一种方法。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即运用植物熏蒸法治疗各种疾病。远古时代,先民就发现了香药草植物能够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奥秘,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结核病。现代流行的药枕之类的保健用品,都是这种传统香味疗法的现代版。⑦先贤们认为焚香是培正念、辅正行最便捷有效的形式,即如黄庭坚所言:“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可能正是一代代洞彻天地生化之理的先贤们,时时调整着民族发展的航向,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馨香永续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9.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只有不懈追求自身的完善,才可能拥有强壮的身体和圆融的智慧,才可能到达人天相合的境界。B.香道是中华文化的脉,它孕育出清正、含蓄、健康向上的民族品格,恬淡儒雅的生活情调和生活节奏。C.德高之人如一炷馨香,燃尽自己播撒芳香,为社稷民生,为实现理想抱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中国香道是世上独有的、延绵不断的哲学文化体系,也是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馨香永续的世界奇迹。10.简要概括人们对香情有独钟的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起到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22分)我的文化基因颜纯钧①第三次走进五店市,内心里最为期待的,还是那个门面并不起眼的南音馆。②和朋友的畅聊中,不知不觉来到了门口。三三两两往里走,耳边传来袅袅乐音,心里先沈是一颤。在第一排抢到了座位,抬眼望去,面前的四个女孩都是古妆淑女打扮,一样的面容肃然、正襟危坐。耳边听到的还是细细的声线、幽幽的行腔,就有那种久违了的感觉。③渐渐地,身后竞有几个男声开始跟着哼唱,那应该是本地游客听到了熟悉的旋律,情不自禁就加入进去。尽管心里也蠢蠢欲动,但我还是忍住了。我只是微微闭上眼睛,让耳朵全神贯注;这无比享受的片刻,应该是物我两忘的境界。④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于是不舍地离座,跟着同行的友人鱼贯而出。孙绍振先生的太太在一旁笑着说听不懂,他马上反驳说,这不是要你听懂的,你听着就是;然后说起先前在上海听苏州评弹的情景,也是听不懂,也是很好听。⑤南音是这样一门艺术,它存活于历史,离生活很远。你长年累月可能都不会想起它,更不会唱起它。它却依旧牵牵绊绊,不时在你心口揪一把、撞一下。在这小小的南音馆,你走进去.又走出来,你终究还是和它邂逅,于是跟它有关的一切又全都回来了。⑥我一边跟队伍往前走,一边思索着自己对南音的这种奇妙感觉。很陌生,又很3熟悉,说不上是什么发烧友,一旦听到了还是照样荡魂摄魄。仔细想来,其实在青少年时代,在老家安海,可以肯定的是我从未专门学过南音,也从未打心底里特别喜欢过南音,更谈不上对南音达到多么痴迷的程度。小学起,我吹过笛子,拉过二胡,学过小提琴和手风琴。我从小的音乐爱好都很现代,甚至很西方。南音究竟是怎样进入我的生活的,我至今不得其解。它潜得很深,轻易不露出面容,偶尔打个照面,却依旧直达内心的深处。⑦曾经,在一个夕阳如血的傍晚,我坐在电脑前码字,没来由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一个南音的乐句:“孤凄闷,(郎当)入绣房……”我大吃一惊,刚凝视屏息,不料下面的乐句竟像开闸的水一般哗哗流出来了:“……房空清静,床空席冷,闷煞人。昨冥(于)一梦,梦见是阮三哥(于)情人……”一时,我竞无以名状,想着这首经典的《孤凄闷》,怎么就能藏得那么深.怎么就在这时蓦然间跳上心头?我极力去追忆,自己是在什么时候,又在什么情景下学过这首《孤凄闷》的,终究还是一无所获。但是,《孤凄闷》这开头的几句,让我相信自己和南音是确曾结过缘的。⑧在记忆中,印象更深的其实不是南音本身,而是和南音有关的人,我身边的人。第一个当然就是父亲。他早年远渡重洋,到菲律宾谋生。背井离乡,孤独寂寞,很自然就加入了当地华侨的南音社。父亲晚年得了癌症,回乡疗病,平日里总是躺在客厅的帆布椅上,素面朝天,两条腿架得高高的。无聊之际,就唱南曲。⑨还有一个就是我的堂叔了。他面容白皙、短发直立:身材瘦高。以前在老家,夏天的月夜,经常会听到堂叔在隔壁用洞箫吹奏南曲,都是一般的幽远绵长,听着让人惆怅艮久。月光洗白房间,洞箫声声入耳,宛如有一个古老的意境,像纱幕一般悄悄垂落,把我笼罩其中。⑩我终于明白,《孤凄闷》是怎么学会的也许没那么重要。关键的是,我曾经生活在熟悉南音,热爱南音的环境和亲人身边。南音在我这里不是以知识体系的形式存在的。面对它时,它是有形的,少女、乐手、响板、洞箫、琵琶,声情并茂,让你迷不知其所之。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