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典数据挖掘算法】C4.51.决策树模型与学习决策树(decisiontree)算法基于特征属性进行分类,其主要的优点:模型具有可读性,计算量小,分类速度快。决策树算法包括了由Quinlan提出的ID3与C4.5,Breiman等提出的CART。其中,C4.5是基于ID3的,对分裂属性的目标函数做出了改进。决策树模型决策树是一种通过对特征属性的分类对样本进行分类的树形结构,包括有向边与三类节点:根节点(rootnode),表示第一个特征属性,只有出边没有入边;内部节点(internalnode),表示特征属性,有一条入边至少两条出边叶子节点(leafnode),表示类别,只有一条入边没有出边。上图给出了(二叉)决策树的示例。决策树具有以下特点:对于二叉决策树而言,可以看作是if-then规则集合,由决策树的根节点到叶子节点对应于一条分类规则;分类规则是互斥并且完备的,所谓互斥即每一条样本记录不会同时匹配上两条分类规则,所谓完备即每条样本记录都在决策树中都能匹配上一条规则。分类的本质是对特征空间的划分,如下图所示,决策树学习决策树学习的本质是从训练数据集中归纳出一组分类规则[2]。但随着分裂属性次序的不同,所得到的决策树也会不同。如何得到一棵决策树既对训练数据有较好的拟合,又对未知数据有很好的预测呢?首先,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选择较优的特征属性进行分裂?每一次特征属性的分裂,相当于对训练数据集进行再划分,对应于一次决策树的生长。ID3算法定义了目标函数来进行特征选择。什么时候应该停止分裂?有两种自然情况应该停止分裂,一是该节点对应的所有样本记录均属于同一类别,二是该节点对应的所有样本的特征属性值均相等。但除此之外,是不是还应该其他情况停止分裂呢?2.决策树算法特征选择特征选择指选择最大化所定义目标函数的特征。下面给出如下三种特征(Gender,CarType,CustomerID)分裂的例子:图中有两类类别(C0,C1),是对C0类别的计数。直观上,应选择CarType特征进行分裂,因为其类别的分布概率具有更大的倾斜程度,类别不确定程度更小。为了衡量类别分布概率的倾斜程度,定义决策树节点t的不纯度(impurity),其满足:不纯度越小,则类别的分布概率越倾斜;下面给出不纯度的的三种度量:其中,p(ck|t)表示对于决策树节点t类别ck的概率。这三种不纯度的度量是等价的,在等概率分布是达到最大值。为了判断分裂前后节点不纯度的变化情况,目标函数定义为信息增益(informationgain):I(⋅)对应于决策树节点的不纯度,parent表示分裂前的父节点,N表示父节点所包含的样本记录数,ai表示父节点分裂后的某子节点,N(ai)为其计数,n为分裂后的子节点数。特别地,ID3算法选取熵值作为不纯度I(⋅)的度量,则Δ=H(c)−∑i=1nN(ai)NH(c|ai)=H(c)−∑inp(ai)H(c|ai)=H(c)−H(c|A)c指父节点对应所有样本记录的类别;A表示选择的特征属性,即ai的集合。那么,决策树学习中的信息增益Δ等价于训练数据集中类与特征的互信息,表示由于得知特征A的信息训练数据集c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在特征分裂后,有些子节点的记录数可能偏少,以至于影响分类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ART算法提出了只进行特征的二元分裂,即决策树是一棵二叉树;C4.5算法改进分裂目标函数,用信息增益比(informationgainratio)来选择特征:Gainratio=ΔEntropy(parent)(5)因而,特征选择的过程等同于计算每个特征的信息增益,选择最大信息增益的特征进行分裂。此即回答前面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选择较优特征)。ID3算法设定一阈值,当最大信息增益小于阈值时,认为没有找到有较优分类能力的特征,没有往下继续分裂的必要。根据最大表决原则,将最多计数的类别作为此叶子节点。即回答前面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停止分裂条件)。决策树生成ID3算法的核心是根据信息增益最大的准则,递归地构造决策树;算法流程如下:1.如果节点满足停止分裂条件(所有记录属同一类别or最大信息增益小于阈值),将其置为叶子节点;2.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进行分裂;3.重复步骤1-2,直至分类完成。C4.5算法流程与ID3相类似,只不过将信息增益改为信息增益比。3.决策树剪枝过拟合生成的决策树对训练数据会有很好的分类效果,却可能对未知数据的预测不准确,即决策树模型发生过拟合(overfitting)——训练误差(trainingerror)很小、泛化误差(generalizationerror,亦可看作为testerror)较大。下图给出训练误差、测试误差(testerror)随决策树节点数的变化情况:可以观察到,当节点数较小时,训练误差与测试误差均较大,即发生了欠拟合(underfitting)。当节点数较大时,训练误差较小,测试误差却很大,即发生了过拟合。只有当节点数适中是,训练误差居中,测试误差较小;对训练数据有较好的拟合,同时对未知数据有很好的分类准确率。发生过拟合的根本原因是分类模型过于复杂,可能的原因如下:训练数据集中有噪音样本点,对训练数据拟合的同时也对噪音进行拟合,从而影响了分类的效果;决策树的叶子节点中缺乏有分类价值的样本记录,也就是说此叶子节点应被剪掉。剪枝策略为了解决过拟合,C4.5通过剪枝以减少模型的复杂度。[2]中提出一种简单剪枝策略,通过极小化决策树的整体损失函数(lossfunction)或代价函数(costfunction)来实现,决策树T的损失函数为:Lα(T)=C(T)+α|T|其中,C(T)表示决策树的训练误差,α为调节参数,|T|为模型的复杂度。当模型越复杂时,训练的误差就越小。上述定义的损失正好做了两者之间的权衡。如果剪枝后损失函数减少了,即说明这是有效剪枝。具体剪枝算法可以由动态规划等来实现。4.参考资料[1]Pang-NingTan,MichaelSteinbach,VipinKumar,IntroductiontoDataMining.[2]李航,《统计学习方法》.[3]NarenRamakrishnan,TheTopTenAlgorithmsinDataM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