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作业(三、四、五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生态学作业第三章1、如何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答:(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1、生物生产:生物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生长、发育和繁殖。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类生物交换、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1)生物的初级生产: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各类绿色植物产品。(2)生物次级生产:从城市外部输入。如香港的菜、肉.水等由内地供应。2、非生物生产:是指具有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满足城市人类的物质消费与精神需求的性质。(1)物质生产:是指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所需的各类游行产品及服务。(2)非物质生产:是指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二)城市生态系统能源结构与能量流动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能源的生产结构:从总生产量分析能源结构。能源的消费结构:从消费量分析能源结构。2、简述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点。答:(1)组成结构: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而不是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次级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是人,而自然生态系统的主导成分是绿色植物。(2)城市生态系统环境主要部分变为人工的环境,是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而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并维持的能力。(3)物质与能量流动:城市生态系统是依靠外来来能源的非生物生产系统,主要为工业产品,在能量的输送过程中有散失,在能量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使城市遭到污染。而自然生态系统没有垃圾以及增温和附加能量。3、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答:生态学家等学者认为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起来的系统,因而组成上包括这三个方面:(1)自然系统: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以生物与环境的协同共生及环境对城市活动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为特征。有植物、景观、水体、太阳能、矿藏、土体、其他生物等。(2)经济系统: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以物质从分散到集中的高密度运转,能量从低质到高质的高强度集聚,信息从低序到高序的连续积累为特征。有通信、金融、农业、工业、科技、贸易、运输等。(3)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及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方面。以高密度人口和高强度的生活消费为特征。有居住、旅游、服务、教育、文娱、医疗、饮食、供应等。4、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答: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1)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而不是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次级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是人。(2)环境主要部分变为人工的环境。(3)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在能量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使城市遭到污染。第四章1、中国城市人口有几种含义?答:有三种含义:持有城市户口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人口、居住在市辖区域范围内的人口。2、中国长期实施的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政策,把中国的经济、社会划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截然不同的板块,把国民划分为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民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对人口城市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利的影响?答:(1)延缓了人口城市化进程,造成了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2)割裂了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必然联系,影响了城市集聚效益的充分发挥。(3)妨碍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造成一方面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岗位空缺。3、如何理解城市人口迁居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答:城市人口迁居指的是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往往是住户)的移动。城市发展与人口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人口的变迁主要是人口从非城市化地区进入城市地区。然而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亲戚城市内部人口的变动,这一变动过程也称城市人口迁居过程。城市人口迁居会使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城市出现人口空间、社会空间、功能空间的地域性分化。因此,可以说,城市内住宅位置的变化在改变城市系统和城市空间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五章1.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及其它生物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的?答:(1)地质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丰富营养元素,故人类和生物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同地壳的元素丰富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2)地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矿产和能量。(3)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愈来愈大。2.按城市建设对地质过程的稳定程度,可划分为哪3种类型?答:(1)高度稳定地段,任何外力都不能破坏的地段。(2)不稳定地段,在自然条件下出于稳定状态,但容易被一定形式的外力或者不适宜的建筑结构所破坏。它的不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通过某种措施来检测。(3)高度不稳定地段或者十分危险地段。这种地段常发生现代技术手段难以监测的地质灾害。3.城市建设中必须考虑哪些地质因素?这些地质因素是如何影响城市建设的?答:(1)工程地质:地质基础关系到城市建筑及其日益增强的承载力问题。(2)水文地质:影响施工、建筑物安全和寿命;影响城市用水;影响城市卫生条件;开采地下水影响地面沉降。(3)地质构造:影响城市布局;影响建筑施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4)地壳升降活动:引起潮进海退;引起水陆变迁、沧海桑田;引起海岸侵蚀、洪涝灾害、风暴潮等。(5)地震:地震产生滑坡、崩塌、沉降、地面破坏、地裂缝、海啸等,使城市大量建筑物倒塌,导致城市人工地貌与自然地貌形态发生明显变化。4.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貌部位?请分别举例说明。答:(1)河流汇合处:天津、武汉、广州、上海(2)河谷阶地:甘肃兰州市、山西太原市、湖南省长沙市、吉林省吉林市。(3)平原或盆地底部:平原:沈阳市、哈尔滨市、西安市;盆地:贵阳市、台北市。(4)海滨、岛屿:香港、新加坡、日本东京。(5)几大地貌单元的分界处:北京、成都。5.影响城市活动的主要地貌因素有哪些?答:(1)地表形态:地面起伏度、地面坡度、切面切割度。(2)地面营力过程和效应:自然地貌营力、人类作用营力和效应。(3)地面组成物质。6.简述城市人工环境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答:(1)大气污染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减弱太阳入射辐射和日照时数;增加城市烟雾频率,减小能见度;改变城市大气的热力性质。(2)特殊下垫面对城市气候的影响:下垫面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它与空气存在着复杂的物质交换、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对空气湿度、温度、风向、风速都有很大影响。(3)人为热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度大,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等排放的热量远比郊区要大,这是城市气候中一项额外的热量。7.简述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答:(1)酸雨淋溶土壤,使营养元素流失,抑制微生物固氧和分解有机质活动,使土壤贫瘠。(2)酸雨影响植物生长,危害城市绿化,减弱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抗病虫害能力,影响生产。(3)酸雨使地下水酸化,微量元素超标,影响供水条件。(4)酸雨使河、湖、库、塘水体酸化,危害水生生物,鱼虾死亡,破坏生态平衡。(5)酸雨腐蚀建筑材料、文物古迹、桥梁、楼宇、船舶、车辆、机电设备等。8.中国城市水环境的特点是什么?答:(1)淡水资源的有限性特点(2)城市水资源的系统性特点(城市水资源的系统性是指组成城市水资源的各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结合成立有机的整体。)(3)城市水资源系统自净能力的有限性特点。9.简述城市化对过境河流水文性质、地下水的影响。答:(1)对过境水文性质的影响:流量增加,流速加大;径流系数增大;洪流增高,峰现提前,历史缩短;径流污染负荷增加。(2)对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水位下降,局部水质变差;水量平衡失调;生态环境恶化。(注:河流水文性质包括:水位、断面、流速、流量、径流系数、洪峰、历时、水质、水温、泥沙等)10.简述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来源及其控制。答:来源:交通噪声;工厂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及其他噪声。控制:噪声的传播一般分为三段:噪声源传播媒介接受者;声波传播途径包括行进过程中的反射和衍射等。控制噪声的原理,就是在噪声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振、吸声、隔声、消声器、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七大措施。(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包括研制和采用噪声低的设备和改进加工工艺等措施(2)在传输途径上控制噪声:采取声学处理的方法,如吸声、隔声、隔振和阻尼等来降低噪声(3)在接受点阻止噪声:在上述两种控制方法失效时,应采取耳塞、耳罩、防声蜡棉和防护面具等个人防护措施(4)其它方式:如实行新的交通法规,广泛进行植树造林,绿化城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噪声。11.了解城市地面雨洪排水系统的组成和类型。答:组成:地表径流子系统;传输子系统;受纳水体子系统。类型: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12.影响城市供需水平衡的因素有哪些?答:地理环境因素;城市社会发展因素;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政策因素。13.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答:(1)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重功能。(2)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3)开源与节流结合,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4)健全和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机制。14.城市化对地面风有哪些影响?答:(1)摩擦使城市风速减小,但有临界风速值。(2)城市内因受热不均而产生街道风。(3)城市峡谷效应产生“急流”(4)建筑物的阻碍效应(5)城市风分布不均匀,时大时小,阵性大,风向不定。15.盛行风对城市规划有哪些影响?答:根据我国风向频率的年变化,把盛行风分位五大类型:季节变化型、主导风向型、双主导向型、无主导风向型和准静止风型。(1)季节变化型:向大气排污企业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方位对城市的污染最少,或者工业区、居民区并排而且在盛行风垂直的方向,并用防护林隔离。山区城市建厂选南北走向的谷地。(2)主导风向型:全年吹一个风向的风。污染企业布置在下风向,居住区布置在上风向。山区城市选在与风向平等的山谷。(3)无主导风向型:全年风向不定,应着重考虑风速。因为污染物深度与风速成反比,污染企业宜布置于最大平均风速的风向下风方位,或将风向风速同时考虑。(4)无主导风向型和准静止风型:全年静风频率50%以上,在平均风速1m/s以下的地区,污染工程宜置于卫生防护距离之外,距离大小需视企业有害物质的危害程度和扩散稀释条件、地形气象等因素而定。因此需要定出安全区边界,将生活区置于安全区内,也可按目标来定。16.环境承载力包括哪些内容?答: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其三者的限制,是环境本身具有的有限性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内容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也包含社会资源条件。(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大小的指标。17.城市植被有哪些生态特征?答:植被生境的特化;植物区系成分的特化;植物格局的园林化;结构单一化;演替偏途化。18.城市植被组成特点?答:(1)覆盖率低(2)群落类型多呈现岛状分布(3)自然群落比例减少,人工、半人工群落比例增加(4)出现城市中特有的群落类型,如耐践踏的植物群落、草坪群落(5)脆弱性。19.简述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作用。答:功能:环境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作用:城市绿地在冬季和夜晚起保温作用,在夏季和白天起减温作用。20.城市热岛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哪些?答:(1)城市下垫面的性质特殊;(2)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农村自然界的下垫面要大得多;(3)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广场不透水;(4)城市中有较多的人为热进入大气层;(5)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散。21.城市热岛效应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答:(1)加重城市空气污染(2)影响取暖季节和能耗(3)影响城市积雪(4)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5)夏季热岛效应加强城市高温的酷热程度,以产生高温灾害,影响健康舒适。22.我国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对策。答:原因:(1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