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关系型作文导写学案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关系型作文导写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关系型作文的几种类型。(2)熟练掌握关系型作文审题方法。【过程】一、认识关系型作文(一)关系式作文的表现形式。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文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关系式作文形式主要有三种:Ⅰ.考题明确给出题目或话题,并且是一个并列式短语。从江苏自主命题以来的高考作文题看,2004高考卷作文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凤头、猪肚、豹尾”,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人与路”,2012年高考作文“忧与爱”等。Ⅱ、明确给出话题,但话题不是用并列短语,而是用表关系式的词语组成。(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没有“自由”,也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两者对立统一。或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之间是是非利弊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倾注关爱”,如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作文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条件或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并非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作文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空间;“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有着复杂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可以分为:2①正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②负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③零影响——写一个人秉公办事,不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④“反影响”——认知的正误反过来影响感情的亲疏。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不能将关系绝对化,也不能平均用力,不要简单机械地套用。(四)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注意: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明确其间关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一,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而一定要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科学解读。二、关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浙江省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三、关系型作文导写(一)“寂寞与辉煌”【快速审题】本题是一个二元关系题,所写文章必须顾及两者关系。我们可以这样操作:(1)分析概念规避误区。这里的两个概念,“辉煌”不会有歧义,“寂寞”不是平时意义上的“孤单”或“孤独”,而是指远离鲜花掌声赞美默默地前行,如钱钟书般的“一本一本看下来”的耐得寂寞。(2)添加信息迅速定位。比如,①“寂寞”对“辉煌”。我们可以思考:“寂寞”对“辉煌”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这样可以马上得出:寂寞是辉煌的一个条件,即辉煌必须要耐得寂寞。②“辉煌”对“寂寞”。我们可以思考:“辉煌”后还要不要“寂寞”?这个命题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得出:辉煌以后要寂寞很难,但是因为人生和事业都是无止境的,所以辉煌以后更需要寂寞。(3)深入思考细化认识。找到两者关系不等于文章就能深刻,我们还得对两者关系作深入的拷问:什么是“寂寞造就辉煌”?为什么“寂寞造就辉煌”?【快速立意】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具体的认识:(1)寂寞为什么成就了某些人的辉煌?①寂寞可以让人沉浸其中不受外界干扰从而潜心钻研醉心研究。②寂寞可以让人去掉浮躁急功近利之心从而可能通过扎实努力而做成大事、大学问。③寂寞可以让人始终保持冷静心态从而能不断地正确审视自己,修正自己的目标。④寂寞可以让人有时间去思考从而使思维和思想日趋成熟。……(2)辉煌以后为什么还需要寂寞?①人生是发展的,事业是无止境的,眼前的辉煌转眼间就可能落后,就会如过眼烟云一样,所以还3得守住寂寞再创辉煌。②辉煌后往往被鲜花、掌声包围,一个人容易迷失自我,所以想守住寂寞、能守住寂寞都是一种大智慧。③辉煌后守住了寂寞,可以避免无谓的时间和精力损耗,给自己留下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才可能取得更大的辉煌。……【立意误区】(1)不着边际,胡乱联想。①爱使人辉煌。②生前寂寞,身后辉煌。或者生前辉煌,身后寂寞。(2)违背逻辑,强加关系。①只要寂寞,就能辉煌。或者是寂寞后一定辉煌。(把必要条件当作充要条件)②因为寂寞,所以辉煌。(把必要条件当作因果必然)典型的说法是:屈原是寂寞的,所以屈原成了我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李白是寂寞的,所以李白成了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清照是寂寞的,所以李清照成个宋代著名女词人。(3)说话绝对,缺乏分寸。①寂寞是短暂的,辉煌是永恒的。②祈求辉煌,讨厌寂寞。③寂寞人生,辉煌人生。四、关系型作文审题例举1.“平凡与伟大”;对立统一;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于平凡;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2.“向前看与向钱看”;是非取舍;则要理解为“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3.“名师与高徒”;并非绝对型;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4.“成功与失败”;对立统一;成功源于失败;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换来成功;两者对立统一。5.“自信、自满、自负”;是非取舍;我们也只能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6.“成人与成才”;并列共存型;7、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两者有一定的关系,思维方式的转变能带来快乐幸福,但不是所有的思维转变都能带来快乐幸福。8、明确:是并列共存关系(有此有彼式)。“自信”有可能阻碍“信他”,而他们都是有可缺少的。9、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型)。有人文素养能带来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文素养”都能带来发展。我们要“人文素养”,但并不是所有的发展都寄托在“人文素养”上。10、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语言影响沟通,但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是靠语言的。例文1:一步与一生(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迈出的每一步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重大影响。在正确的道路上跨出一步,你的人生会因此而不同。史铁生在二十几岁即遭遇下肢瘫痪,他想到了自杀,可是,经过激烈地思想斗争,最终,他从死亡边缘挣扎出来。假如他不从死亡的边缘跨出一步,他的一生可能要因此改写。司马迁遭受宫刑,这真是奇耻大辱,他也想到了死,可是,他又想到:“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最终,他从屈辱中跨出了一步,写了鸿篇巨制《史记》,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一步,你只能品尝苦果。成克杰身为人民公仆不想着兢兢业业地工作,却贪4图享受,生活腐化。假如他不在腐化的生活道路上迈出一步,他怎么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马家爵作为一个贫穷人家走出的大学生,不思学业有成,从而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却因为一点点小恩怨伺机报复。假如他不在报复的路上迈出一步,他怎么会有伏法抵罪的结局?古语云:“一步错,步步错。”“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些用血泪写成的话里包含着多少深刻的教训啊!不过,“一步错”真的就“步步错”吗?“一失足”真的就“千古恨”了吗?“浪子回头金不换”又给我们重新振作的勇气,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样,可以成就出色人生。廉颇身为赵国重臣、一代名将,却为名利与蔺相如相争,不能不说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可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及时发现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从而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越王勾践失去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也沦为奴隶,在这样的打击面前,再英勇的人也要低下头了吧?可是,勾践却能“卧薪尝胆”,积蓄国力,最终一洗国耻。反之,一帆风顺的人假如不慎重自己的脚下,也可能功亏一篑,毁了自己的一生。陈良宇能坐上上海市委书记的位子,他的仕途不可说不顺畅,可是,身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不能为人民谋福利,反而以权谋私,最后前功尽弃,落得晚景凄凉。同样下场的还有原北京副市长王宝森,他可能想到为革命工作一辈子了,再不享受可能没机会了,所以在后期的生活上极端腐化,最终因晚节不保而畏罪自杀。由此看来,我们不可不慎重我们脚下的每一步啊!因为,你迈出的每一步对你的一生都可能有重大的影响,让我们都一路走好吧!一路走好,不仅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幸福,也可以给自己身边的家人带去幸福,还可以造福社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假如你在错误的道路上不小心跨出了一步,你也不必惊慌,只要你知错能改,你同样可以赢得一生幸福!【点评】这是一篇谈锋犀利,论证有力的议论文佳作。开篇,作者引名言紧扣文题,引出中心论点,为文章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统帅全文。然后,将目光投向历史的长河,在那里淘沙掘金,或引证,或例证,或正反论证,举史铁生、司马迁、成克杰、马家爵以及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美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史实以及陈良宇、王宝森身居高位却以权谋私乃至腐化堕落的事例,对观点进行了有力的佐证。文章审阅论辩,对比鲜明,有力地强化和突出了自己的主张。文章感人的亮点还在于结构严谨,思维缜密,第四自然段进一步引用古语,巧妙过渡,照应开头,反弹琵琶,深入论证,不但使论证严密,无懈可击,而且使内容更加丰赡厚重。结尾水到渠成,提出忠告,总结全文,收束有力,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且行且思”写作导引【文题设计】请以“且行且思”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写作时必须紧扣“行”和“思”展开联想,联系相关名言警句,结合对生活对现实的思考,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构想一个情节生动、内容感人的故事。记叙文要求故事完整,情节曲折,以事感人,以情动人;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据新鲜典型,论证方法多样,以理服人。相关名句或观点可以参考以下几条: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⑵言必信,行必果;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⑸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⑹多行不义必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