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水循环》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题:水循环【学习目标】(1)认识水循环过程。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工作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重点】物质三态的变化规律、吸放热情况,对水资源的认识。【学习过程】【要点1】认识水循环〖活动〗阅读书本46-47页和51-52页〖分析〗(1)雪是水蒸气形成的。(2)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在高空遇冷时,有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成小冰晶。(3)冰山上的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4)积雪后变成水,汇成江河。(5)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总结〗【要点2】珍贵的水资源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阅读书本48-49页〖分析〗地球上的淡水主要来自、和、它们仅占地球上所有水量的。能为人类利用的淡水,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沼泽土壤中,它们也只占地球上淡水资源的还不到!〖总结〗【课堂达标】类型一、水循环〖例1〗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的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冰山上的冰以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个地方,当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晶,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云,云中的小水滴遇冷也会成小冰晶,小冰晶长大后,便会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小水滴长大后,落到地面,这就是雨,雨再汇入江河、湖、海,再回到开头,从而形成一个水循环。类型二、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例2〗水资源主要是指资源,虽然地球看起来是一个“水球”,但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水却很少。目前,在利用水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2)。【能力训练】1.物质从转变成称做物态变化.其具体的形式有、、、、和.2.物态变化的过程总伴随着的转移.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中吸热的是、、.3.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1.物质的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要热。2.物质的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要热。3.物质的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要热。4.物质的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要热。5.物质的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做,要热。6.物质的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做,要热。7.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升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有:。2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5.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A.蒸发B.径流C.水汽输送D.太阳辐射6.几个同学举出的几种凝华的产物,正确的是………………………………()(1)霜(2)雾(3)露(4)雪A.(1)和(2)B.(2)和(3)C.(1)和(4)D.(2)和(4)7.以下现象属于放热的是……………………………………………………()A.积雪变成水汇入江河B.植物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C.夏季,冰雹的形成D.冰山上的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8.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攀枝花市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0.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B.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C.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11.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12.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A.80℃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铅的凝固点是-328℃13.关于雪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熔化、放热过程B.熔化、吸热过程C.凝华、放热过程D.凝固、放热过程14.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15.冬天,结冰的湿衣服也能晾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3A.凝华B.升华C.凝固D.液化16.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罐口出现的白雾是熔化形成的B.易拉罐被压瘪,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形成的C.易拉罐被压瘪,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D.易拉罐被压瘪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1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用电吹风机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C.用地膜覆盖农田。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18.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吸热的是:()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B.夏天向教室的地面上洒水很快变干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D.冬天的早晨,地面出现白白的一层霜19.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人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A.①汽化②液化B.①液化②汽化C.①升华②液化D.①升华②凝华2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21.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炒菜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后的水蒸气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工作的C.高空中的冰晶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D.雪灾时在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22.冬天,有时在教室窗户玻璃的内表面上会附着一层水珠,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玻璃出汗”,关于“玻璃出汗”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华C.汽化D.液化23.下列的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A.冰熔化成水。B.湿衣服变干。C.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D.从冰柜取出的冷饮冒“白气”。2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水晶莹C.秋天,薄舞缥缈D.冬天,瑞雪纷飞25.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华的是()A.冰封的河面解冻B.钢水浇铸成车轮C.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D.冰雕展上,冰雕的质量会慢慢减小2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蒸发B.先蒸发后汽化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2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用干毛巾擦干后,过一会可观察到饮料瓶表面变湿,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升华28.如图1所示,描述晶体熔化的图像应是()429.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大明山上很多树枝都挂满晶莹白色的雾凇。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A.凝华B.升华C.凝固D.汽化30.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雾B.霜C.雪D.冰雹31.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32.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