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我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本报告亦可由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和/或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于香港提供。本报告的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要点:♦WTO过渡期的5年,外资银行实现了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市场份额虽然较小,但在重点城市(如上海、深圳、广州)、重点业务(如国际业务)上取得了显著突破。2006年9月底外资银行总资产、存款、贷款的市场份额只有1.9%、0.8%和1.5%。但外资银行在沿海城市、重点业务和产品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外汇贷款和贸易融资的市场份额在2005年底就分别超过了20%。♦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仍将着力于中心城市、优质客户(外向型企业和高端个人客户)和高附加值业务(贸易融资、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信用卡等),这些领域将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多数外资银行将采取“客户追随”策略,以服务母国在华投资企业为主,而国际大型银行等把中国作为全球战略发展的重点,将会选择注册成为法人银行,通过内生增长和股权投资两种方式,全面推进各项业务,将成为中资银行主要的竞争者。♦银行业的全面开放虽然会加剧市场竞争,但不会对本土银行业带来较大冲击,预计5年后市场份额约为4-5%(假设外资银行资产复合增长率为30%-40%)。这一判断主要基于:¾监管机构开放银行业的目的是提高本土银行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因此在网点开设、业务许可、外资股权比例上将采取循序渐进的审慎监管方式。事实上,即使按照国民待遇,外资银行每年也只能进入3-4家城市,每个城市每年开设3-5家同城网点。¾网点布局、客户资源和资金成本是银行业竞争的核心因素。外资银行虽然在产品设计、综合服务方面具有优势,但国内银行具备广泛而深入的客户基础、对本土市场的深刻认识以及明显的资金成本优势。¾中国保险行业开放的实践也表明,外资企业的进入促进了本土企业提高管理技术和进行业务品种创新,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不会大幅下降。中资银行也在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延聘国际化人才等方式加强技术引进和学习,提高自身竞争力,而金融产品较强的复制性也削弱了外资银行的竞争力。¾韩国等国际经验也表明,银行业开放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虽然会上升,但只要金融货币体系保持稳定、不出现大规模银行业危机,外资银行就难以大范围控制本土银行,其市场份额也难以显著上升。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个体银行的管理能力和应对竞争的能力将至关重要,优胜劣汰的过程将加速。在“鲶鱼效应”中,挪威渔夫通过引入鲶鱼增加了船舱中沙丁鱼的存活率,而监管机构也希望通过外资银行在管理、产品、服务等的示范效应来促进国内银行提升竞争力。从竞争压力来看,还要取决于每家银行自身的特点和应对措施。其中:¾国际业务收入贡献高的银行,如中行、交行,在外资银行获准开展中国居民人民币业务后,人民币资金来源更加丰富,本、外币联动将使其面临更大挑战。此外,这两家银行的个人高端客户往往拥有大额外汇存款,也是外资银行重点挖掘的目标客户。¾中小型银行由于地域和客户相对集中,面临的挑战相比大型银行更为直接,但招商银行通过产品创新、优质服务等增加了客户的忠诚度,我们与外资银行的访谈也表明外资银行认为从招行获取优质客户的难度在上市银行中最大,但竞争力较弱的中小型银行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¾大型银行客户结构和地域分布更加分散和多元化,并具有网络和资金成本优势,受到的直接冲击较小。但其创新能力、服务质量和机制方面必须加以提高,否则中心城市高端客户也面临流失的压力。我们欣赏建设银行在BoA的帮助下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举措,认为这将有利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工行利用其IT系统进行客户细分的努力也取得了成效,06年上半年中高端客户(存款余额5万元以上)的数目从1400万提高到了1600万。全面开放后的中国银行业:鲶鱼效应显现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员:范艳瑾fanjulia@cicc.com.cn联系人:毛军华maojh@cicc.com.cn(8610)650511662006年12月12日银行业银行业:2006年12月12日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我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本报告亦可由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和/或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于香港提供。本报告的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21.61.51.51.51.51.41.41.31.21.11.11.11.01.01.00.90.90.9-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3-026-029-0212-023-036-039-0312-033-046-049-0412-043-056-059-0512-053-066-06(亿元)-0.20.40.60.81.01.21.41.61.8(%)外资银行贷款(左轴)外资银行贷款比重(右轴)加入世贸前2005年外资银行营业机构181家254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机构31家154家总资产(亿美元)436872贷款(亿美元)171399存款(亿美元)120270人民币总资产(亿人民币)4401,911人民币贷款(亿人民币)3991,089人民币存款(亿人民币)1031,07220012005外资银行市场份额(%)总资产1.81.9贷款1.31.5存款0.70.8人民币贷款0.350.55外币贷款14.721.0国际结算超过30%上海地区总资产12.4上海地区贷款11.5上海地区存款4.7上海地区外汇贷款54.8外资银行财务状况净利润(亿美元)1.964.53ROAA(%)0.450.64不良贷款比率(%)1.05正文:WTO过渡期的5年,外资银行资产增长较快,虽然市场份额仍然较小,但在重点城市(如上海、深圳、广州)、重点业务(如国际业务)上取得了显著突破。自从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以来,银行业从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上逐渐向外资开放(附表-1)。到2006年9月末,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资银行在25个城市开设了191家分行和61家支行,111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同时在2005年底时15家外资银行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41家获准从事衍生产品交易。过渡期的5年中,外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迅速,2006年9月底总资产、存款、贷款分别达到1051亿美元、334亿美元和549亿美元,分别相当于开放前的2.4倍、2.8倍和3.2倍。不过,外资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规模仍然较小,总资产、存款、贷款的市场份额只有1.9%、0.8%和1.5%,相比开放前并没有明显的上升(图1)。但是,外资银行在沿海城市、重点业务和产品上取得了显著突破(表1):¾在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区市场份额较高。06年9月底上海市外资银行总资产占到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55.46%,同时其总资产、贷款、存款在上海市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3.41%、12.97%和5.03%。这虽然部分是由于外资银行将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产记入上海分行有关,但表明外资银行在中心城市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¾外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国际结算业务市场份额据估计目前超过了30%,外汇贷款占比从2001年的14.7%提高到了2005年的20.97%,在上海已经超过了50%。¾外资银行经营情况良好。(1)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高,04年估计约为35%;(2)资产质量良好,06年3季度不良贷款比率约为0.81%。(3)盈利能力强,2005年外资银行实现盈利4.53亿美元,ROAA约为0.64%。汇丰银行中国业务和渣打银行中国业务2003年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就分别达到了1.27%和1.04%,明显高于国内银行。¾客户选择主要集中于在华投资企业、大型国企和进出口贸易企业,这与其母国客户基础、国际网络等密切相关。图1:外资银行贷款市场份额的变化情况资料来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表1:外资银行在华剪影资料来源:CBRC,CEIC,PBoC,中金公司研究部银行业:2006年12月12日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我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本报告亦可由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和/或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于香港提供。本报告的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3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仍将着力于中心城市,优质客户(外向型企业和高端个人客户)和高附加值业务是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竞争的主要市场。2006年11月银监会颁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在12月11日起对外资银行实施国民待遇,取消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经营地域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分行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向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附表-2)。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在客户选择、业务定位上仍将采取重点突破的方式:¾在公司银行业务方面,目标客户将主要定位于三资企业、进出口企业和大型优质国企。根据普华永道2005年对35家外资银行进行调查的结果,贸易融资、外币业务和资金业务(外币衍生品业务)将成为外资银行发展的重点,而中小企业业务也成为外资银行眼中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参看附表-3)。例如,渣打银行在中国设有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团队,拥有超过100名员工,先后推出了“无抵押小额贷款”和“快捷贸易通”等专门产品。¾在零售银行方面,外资银行将定位于高端客户,着重发展对网点依赖小、附加值高的理财业务、信用卡和按揭业务。2006年1季度上海地区有3家外资银行推出7款理财产品,2季度有5家外资银行推出13款理财产品,到3季度则有7家外资银行推出20余款理财产品。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不同类型的外资银行将采取不同的中国策略,这主要分为:¾客户追随策略。大部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是为了服务母国在华投资企业,韩国银行是典型的代表。我们预计这些银行仍将选择分行的存在方式。¾全面推进策略。花旗、汇丰、渣打等国际性大银行以及大型香港银行将中国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将会选择注册成为法人银行以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积极开设分支网络以取得内生增长;同时,这些银行将对中资银行进行股权投资,通过提供技术支持以改善被投资银行的管理水平,一方面享受较高的投资回报,一方面也可以等待政策突破的可能(附表-4)。银行业全面开放必然会加剧市场竞争,但不会取代内资银行业占据市场的绝大份额,预计5年后市场份额将达4%左右。1.监管机构开放银行业的目的是提高本土银行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因此在对外开放上将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网点开设上,银监会允许股份制银行按照“2+1”的原则开设分行(2家东部地区分行+1家中西部地区分行),同时根据股份制银行风险评级的结果进行调整。因此,即使按照国民待遇,外资银行每年也只能进入2-3个城市。商业银行开设同城营业网点,也需要得到当地银监局的批准,按照惯例每个城市只能开设2-3家左右同城网点。因此,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短期内难以实现显著的网络效应。●在业务许可上,外资银行开展新的业务也需要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在股权比例上,主要监管机构重申了对大型银行(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国有控股原则,表示短期内不会提高外资银行参股国内银行的股权比例上限。2.国内银行具备广泛而深入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