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2月调研测试生物(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苏州市2015届高三调研测试生物2015.02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一、选择题:本体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构成细胞化合物及其功能的选项,错误的是()A.葡萄糖可在叶绿体中合成,但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分解B.自由水与结合水的相对比值影响细胞的代谢强度C.DNA分子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通过氢键直接相连D.促性腺激素在核糖体中合成后,转运至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分泌【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结构、合成、分解及作用。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解析】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直接分解丙酮酸,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故A对。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越高,代谢越旺盛,B对。DNA单链中脱氧核苷酸之间依靠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连成链状,DNA的两条链之间依靠碱基之间的氢键构成碱基对,故C错。促性腺激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由垂体细胞合成并分泌,B对。2.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和信号转换的功能。下列实例中,未体现细胞膜这一功能的是()A.神经细胞传出兴奋引起肌肉收缩B.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C.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D.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答案】B【命题立意】考察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学生对功能的理解和实际分析能力。【解析】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吸水,实际是水分子的自由扩散过程,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与信息传递和信号转换功能无关。故B错。3.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生物膜方式的选项,正确的是()A.mR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核膜第2页B.离子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C.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D.小分子化合物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答案】C【命题立意】考察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解析】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利用了细胞的流动性,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需要消耗能量,故C对。mRNA通过核膜上的核孔通过,A错。细胞膜上动作电位变化引起的K离子和NA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错。小分子化合物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D错。4.乳糖酶可催化乳糖水解。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其他实验条件均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一中,导致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较低的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B.实验一中,若提高乳糖浓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均将显著提高C.实验二中,限制组别5相对反应速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D.实验二中,若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将会增加【答案】C【命题立意】考察酶与反应物之间的关系以及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解析】酶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相对反应速率随底物乳糖的浓度的增大而升高,最后达到稳定不变,主要是受到酶含量的限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则酶失活,反应不能进行,A错。提高乳糖的浓度,在实验一对应的酶浓度条件下相对反应速率降低,B错。实验一和实验二均在最适温度下,提高温度反而使酶活性降低,相对反应速率降低,D错。第3页5.下列关于实验或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高倍镜观察菠菜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细胞内某些物质的代谢途径C.利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校园草地上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D.人工设计、制作生态缸时,主要运用了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答案】B【命题立意】综合考察实验中应用的实验方法。【解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细胞内物质的代谢途径,如光合作用过程CO2中C的转移途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叶绿体的基粒,A错。利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C错。生态缸的制作主要是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D错。6.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正常细胞中Smac存在于线粒体内。当线粒体接受到释放Smac的信号时,就会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LAPs)反应,进而促进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Smac从线粒体释放时不需要消耗能量B.癌细胞中不含指导IAPs合成的基因C.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可能与指导IAPs合成的基因过度表达有关D.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而言,细胞凋亡不利于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答案】C【命题立意】考察细胞凋亡的原理和对生物的意义,作为材料分析题,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提炼关键知识点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析】线粒体为双层膜结构,蛋白质Smac的释放过程相当于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错。癌变细胞中有受精卵中的全套基因,包括指导IAPs合成的基因。B错。细胞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之一,在多细胞生物的各生长发育阶段有积极意义。D错。7.科学家从夏季菊中成功地抽取出一种能防止H5N1禽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含有RNA聚合酶)入侵细胞的脂溶性物质,它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禽流感。下列有关禽流感病毒的醚,错误的是()第4页A.与HIV病毒一样,H5N1禽流感病毒也容易发生变异B.用含35S的鸡胚细胞作为培养基,可制备含35S标记的H5N1禽流感病毒C.该药物可能通过抑制H5N1禽流感病毒的逆转录来达到治疗效果D.口服该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答案】C【命题立意】考察病毒的遗传物质、成分和生活方式,对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解析】题干指出从夏季菊中提取的脂溶性物质防止禽流感病毒的入侵,与抑制逆转录过程无关,C错。由于遗传物质为RNA单链,很容易发生变异,A对。病毒营活细胞寄生,只能用活细胞培养基培养病毒,B对。题干表明该物质为脂溶性物质,可通过口服后被吸收达到治疗效果,D对。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核DNA及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个DNA分子,转录形成的mRNA都相同B.不同m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C.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氨基酸序列的多肚D.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答案】A【命题立意】考察学生对转录,翻译过程的理解。【解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可以转录出多种mRNA,A错。9.不同基因型的褐家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若对生活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家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该褐家鼠种群()A.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B.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C.基因型RR与R数量趋于相等D.基因r的频率最终降至。第5页【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考查学生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分析问题能力。难度中等。【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对灭鼠灵有抗性,所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仍有基因型为Rr的个体活着,因此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是不正确的,D错。抗性个体中,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而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高度,所以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主要是Rr的个体,因此C不正确。RR和rr个体数量都在减少,故B不正确。10.下列有关实验中不同浓度酒精的使用及目的分析,正确的是()A.制作腐乳时,卤汤中酒的含量约是12%只是为了抑制各种微生物的生长B.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用50%的酒精处理可以洗去花生子叶上多余的苏丹III染液C.果酒发酵时,用70%的酒精清洗发酵瓶是为了有效灭菌D.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用95%的酒精处理洋葱根尖是为了解离细胞【答案】B【命题立意】考察酒精在各实验中的应用浓度及作用。【解析】腐乳制作中加酒,作用有二:其一是抑制微生物生长;其二是调味。故A错。果酒发酵时用70%的酒精清洗是为了消毒,故C错。制作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95%酒精和盐酸一比一混合解离细胞,所以D错误。11.右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由原始性母细胞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没有发生的是()第6页A.基因突变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D.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案】B【命题立意】考察减数分裂过程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变化,以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重组的类型。对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分析题干的能力较高。【解析】该细胞结构图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故B错。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原始性母细胞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已经发生。因此D正确。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而来,基因型为aa,图中出现Aa则为基因突变,A正确。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应该相同,却出现了黑色部分b,则为交叉互换,C正确。12.豌豆豆英的颜色分为绿色和黄色两种,分别受G和g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GG和Gg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3:1,若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Fl中基因型为GG,Gg,gg的个体数量之比为()A.49:14:1B.61:2:1C.5:2:1D.13:2:1【答案】D【命题立意】考察豌豆在自然状态下的繁殖方式,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计算概率。【解析】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亲本中GG为3/4,后代均为GG;亲本中Gg个体占1/4,自交后代出现1/4GG、1/2Gg、1/4gg,则F1中GG为3/4+1/4×1/4=13/16,Gg为1/4×1/2=1/8,gg为1/4×1/4=1/16,最后GG:Gg:gg比例为13:2:1。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偶然性随种群数量增加而减少B.地理隔离阻碍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因此地理隔离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C.基因突变具有“少利多害”的特性,因此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第7页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生物进化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解析】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基因突变、遗传漂变、自然选择,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加,故A正确。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地理隔离不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B错。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与生物进化的方向可能一致,C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是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D错。14.甲型流感病毒(HlN1)是一种RNA病毒,右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的抗原被呈递给T细胞B.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C.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将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病原体D.HlN1人侵人体后被彻底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解读能力、获取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解析】图中显示了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A正确。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B错误。效应T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错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有非特异性免疫清除,再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把其消灭,故D错误。15.某被大火焚毁的森林,其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第8页A.森林焚毁后,该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森林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先降低后逐渐增高D.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而抵抗力稳定性不断降低【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能力。【解析】次生演替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大火焚毁的森林属于次生演替,故A错。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树下光照的强弱,肯定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所以B正确。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份增加乔木数量增加说明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