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沪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常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九年级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I卷和Ⅱ卷,共37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座位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卷相对应的位置上。3.I卷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Ⅱ卷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试结束后,将I卷答题卡和II卷答题卷一并交监考老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O-16Ca-40Cl-35.5Fe-56Zn-65S-32Cu-64第I卷选择题(共60分)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最近,包括常熟在内的江苏省各市区频遭雾霾袭击,雾霾中含有大量的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0.1至1.0微米,提倡不吸或少吸烟B.PM2.5容易附着有毒有害物质,尤其是重金属,对人体造成危害C.城市由于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比农村形成雾霾天气的可能性更大D.为增强节日气氛多放烟花爆竹,不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2.在厨房看到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开水沸腾了B.黄瓜切成薄片C.饭菜变馊了D.电灯在发光3.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一定条件CH3OCH3+X.则X的化学式是A.CH4B.CH3OHC.C2H6D.H2O4.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桂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空隙变大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5.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铝粉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6.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B.ZnC.N2D.CO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钠原子结构示意图:B.硫离子:S-22C.两个氢分子:2HD.碳酸钠:Na2CO38.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且不易被氧化,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生锈都是氧化反应D.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11.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做镁条燃烧实验时,先用砂皮打磨镁条,目的是去除金属表面的“锈”B.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要先擦干再加热,目的是防止仪器炸裂C.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只是为了加快蒸发速度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目的是防止固体溅落炸裂瓶底1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加热“铜绿”时绿色粉末变红B.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C.水电解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13.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中药材——杜仲中提取。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原酸不属于氧化物B.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6:18:9C.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2:3:24D.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14.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镁、氢氧化钙、冰水混合B.稀有气体、氯化氢气体、石灰水C.液态氧、干冰、透明的河水D.水、石灰石、生理盐水1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316.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成的气体一定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氢气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C.只有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D.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17.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昆合物的是1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先后顺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模拟炼铁实验中,应先加热氧化铁,再通入CO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集中加热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19.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化学反应都会释放出热量,只是或多或少B.发生化学反应后,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发生改变C.一氧化碳燃烧,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r(CO):V(O2)=1:2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0.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右:小华同学对该微观模拟示意图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高温CO2+H2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了21.下列关于金属和合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4B.长期使用铁锅烹调可以摄入铁元素从而预防缺铁性贫血C.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D.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都可能形成合金2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食盐、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B.某些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C.硝酸钾溶液不显电性,是因为K+带的正电荷总数和NO3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D.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转移、贴标签23.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看颜色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B.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C.用加热的方法区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钠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别氧气与二氧化碳24.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将带火星木条伸人集气瓶中,木条不能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没有氧气B.将蚱蜢放在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很快死去,说明CO2具有毒性C.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说明有时反应物的量不同会导致产物不同D.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一般情况下,物质没有氧气也能燃烧25.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业上常把一些不溶于水的农药配成悬浊液来喷洒使用B.通常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比固体间的反应要快.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乳化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后变成溶液,易被人体吸收26.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表中“待测”值为5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27.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5B.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C.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D.一定量的石灰石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不考虑水、氯化氢挥发)28.把盛满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乙气体比甲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大C.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29.葡萄糖(C6H12O6)、醋酸(CH3COOH)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被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最多能生成水的质量是A.54gB.72gC.144gD.无法计算30.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的归纳,其中有不正确的一组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4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调味品食盐的阳离子▲;(2)能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微粒▲;(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4)3个氨气分子▲。32.(3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1)军事上用镁做照明弹或闪光弹:▲;该反应属于▲类型。(填基本反应类型)(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33.(7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室模拟炼铁,请按要求填空:(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答2点);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3)当Fe2O3反应完全后,应先熄灭▲(填“酒精喷灯”或“酒精灯”)。(4)某同学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增重0.44g,则该同学通人装置的CO气体质量▲(填“”、“”或“=”)0.28g。(5)检测A中的产物是否为铁的化学方法是▲(写出操作、现象、结论)。34.(5分)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填字母序号)。6(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Cu+2H2SO4+O22CuSO4+2H2OZn+CuSO4=ZnSO4+Cu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填字母序号)。35.(9分)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若用B装置来制取气体,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和进行,应将长颈漏斗改为▲;若用A、D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停止加热,目的是▲。(2)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3)注射器H也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管口。②将注射器H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③缓慢拉动注射器H的活塞,观察到▲,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4)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氢气,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为▲;如用E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从▲端通入(填“c”或“d”)。(5)用C装置在实验室制取CO2时,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同样可以制取,如改用隔离铝丝网做,其产生的后果是二氧化碳中会混有杂质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说明金属活动性Cu▲Al(选填“”、“”或“=”)。36.(5分)课本上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存在不少的缺点,如污染环境、误差大等。小明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利用铁锈蚀原理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查阅资料】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少许活性炭、少量氯化钠和水。活性炭是一种载体,可以使脱氧剂中各组分混合均匀,并使铁粉疏松、透气。【实验原理】铁生锈消耗氧气,生成固体铁锈;氯化钠可以▲(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实验过程】(1)取一个集气瓶,其实际容积是150mL;取一个量筒,内盛100mL的水。(2)室温时,将一定量的脱氧剂悬吊在橡皮塞反面,7再将橡皮塞旋紧到集气瓶口;然后将导气管插入量筒内(见右图)。一会儿观察到量筒内的现象▲,这是因为▲。(3)当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且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读出水面在73mL刻度处。【实验结果】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反思拓展】本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不一致,原因可能是▲。A.使用了足量的脱氧剂B.脱氧剂中有部分铁粉在实验前已被氧化C.脱氧剂中的内层的铁粉没有与氧气接触37.(7分)两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定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