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坛市茅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教案苏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教学目标1、运用说明文的知识阅读《看云识天气》及《大自然的语言》这两篇文章。2、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4、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掌握谚语所蕴涵的劳动者的经验。重点难点1、能养成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从平常的失误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培养科学素养;2、借助外部资源,形成判断气象物候的能力;3注重生活参与并积累生活经验。课时一课时教学预设个性化备课教学过程学习《看云识天气》一、导入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我们一起从《看云识天气》。一文中会得到了解。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速读课文,说出课文的结构特点,并概括说明内容。明确: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第1段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6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看形态/看色彩);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明确: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三、精读深思,细心品味1、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再认真地研2读一遍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1)运用贴切的比喻:“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3)用描写的语句:“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2、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用词准确又不雷同,准确地说明了变化速度之快。(3)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四、探究写作特点1、文章始终抓住云的特点加以说。2、本文说明顺序有条不紊,脉络分明。3、语言通俗、准确。五、小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六、积累背诵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2、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3、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34、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5、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6、山戴帽,大雨到。七、拓展探究1、从看云识天气到卫星测天气,说明人类己进入了现代科技观测天气的时代。你认为高科技条件下还有没有必要凭人们的经验来观察天气?明确: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越先进,对于诸如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而言,需要这种尽可能精确的天气预测。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很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中有效的手段。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导入: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知道了如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变化。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通过其他方法去了解气象物候。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二、初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说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2、通读课文,说说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说明的?明确:1-3段从现象说起,以四季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介绍物候现象和物候学;4-5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6-10段介绍物候现象四个因素,又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这样说明言之有序,有条理,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不能等量齐观;11-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南北);第二个因素是经度(东西);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由主到次)4、《大自然的语言》一文采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法来说明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阅读这篇4文章的最后一段以后,想一想:了解气象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如何运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现象?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练地描绘了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由于农业生产主要是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水分、湿度、阳光等等,它的种植、生长、收获等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而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所以可以根据气象物候情况作出判断,安排农业生产。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的规律,物候的来临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有它的基本表现,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5、你留心过身边的物候现象吗?对你的学习生活可有意义?三、写作特点1、本文条理清晰,层次井然。2、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四、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篇文章《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五、课堂巩固练习1.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⑶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2.《看云识天气》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3.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⑴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5⑶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⑷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4.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⑴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本体:喻体:相似点: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本体:喻体:相似点: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5.分别用一句话说明下面例子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说明了什么内容。①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说明了②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说明了【参考答案】1.⑴生动说明⑵平实说明⑶生动说明2.C3.⑴打比方⑵打比方⑶引用、作诠释⑷摹状貌4.⑴本体:云;喻体:招牌;相似点:都有标志作用⑵本体:卷云;喻体:羽毛、绫纱;相似点:颜色、动态;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5.①经度差异对物侯的影响;②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六、课后作业一、观察近几天云彩的变化和天气情况的变化,能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吗?关于雷电声光测天谚语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关于观风测天谚语1、五月南风满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2、东南风燥松松,东北风雨太公3、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4、南风刮到底,6北风来还礼5、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6、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二、课外再积累一些关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谚语、诗句。关于云的谚语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4、云交云雨淋淋5、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6、云向东,一场空;云向西,披蓑衣。三、预习古代诗词中的物候。四、了解我国民间的24节气名称及名称的意义。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开始。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成长。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露:天冷,露水很凉。霜降:开始下霜。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7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