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新论学习提纲第一章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了解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大学、第三级教育的概念内涵,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高深学问教育:各国文化经典,高深学问专门机构: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培养官僚、特权阶级的教育、政府和寺庙控制;中世纪大学: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大学独占,人类文明传播场所、少数精英、自治学术自由第三级教育:中学、成人教育、大学等,更加包容;大学、专业院校、技术学院等、实际社会需求、人人都可接收教育;(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了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培养人才:中世纪大学、18世纪(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波隆纳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剑桥)发展科学:1809年、德国柏林大学,讲座制、研究所取代学院制直接为社会服务:美国、1862、《莫雷尔法案》,1904范海斯,威斯康星大学(来自星星的你)正确认识高校职能的价值,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高校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概念:高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规格标准正确认识不同类型高校培养的人才类型及其特点:1、个人本位论VS社会本位论(要辩证统一)2、专才教育VS通才教育(要并存互补)3、学术型人才VS职业型人才(无孰优孰劣之分、类型不同而已)4、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多元培养目标深入理解国家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意义,能正确分析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的主要任务。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包括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主要任务:(可从:生源---政府---学校--实训硬件--课程--老师,进行分析)1、家长学生方面:改变学生家长的传统观念,应用型的也不错喔;2、政府方面(钱):增加钱的投入、建设实践教学的设备等;3、实训硬件方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4、课程设计方面:争取最大限度强化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课程结构;5、授课老师方面:引进企业高技术人才咯;第二章大学精神与理念(一)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了解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理念、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正确分析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大学校训的区别与联系。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精神、理念、校训、校分、学风、教风、管理作风(实践层面)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历史范畴,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办学主张;校园文化: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关系:关系密切咯、1)大学精神侧重精神财富,大学人创造的精神财富,大学理念侧重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办学主张;2)有大学理念,不一定有大学精神;(有肉体,不一定有灵魂)3)大学精神,来自大学理念;(灵魂精神来自物质)4)大学理念又基于大学精神:(没灵魂精神,就省下一个壳,没啥用)大学精神与大学校训的关系:校训是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的重要彰显。(二)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了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思想内涵,正确认识和分析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思想内涵:追求培养人、抛弃实用性与职业性。代表人:洪堡(德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纽曼(认为大学职能是教学、不是科研)、怀特海(智慧率知识)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思想内涵:代表人:美国皮尔斯、詹姆士、杜威;威斯星康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第三章高校教师发展(一)学术职业与高校教师发展了解高校教师发展、学术职业、职业倦怠的概念内涵,理解掌握学术职业的基本特征。高校教师发展:(3大“提”)1)学术水平的提高、2)教师职业知识及技能的提高、3)师德的提升学术职业的概念内涵:以知识为材料、以教学和科研为手段---做出的努力,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人;职业倦怠:失败、精疲力竭、压力紧张(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发展正确认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发展的联系与区别。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三)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阶段,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阶段:①职前教育阶段---②引导阶段---③能力建立阶段--④热情高涨专业成长阶段--⑤生涯挫折阶段--⑥稳定和停滞阶段--⑦生涯低落阶段---⑧生涯退出阶段再写写自己处于哪儿阶段,接下来怎么规划。第四章高等学校管理(本次不列入考试范围)第五章高等学校课程(一)高校课程概念与价值观通识教育(普通教育、一般教育):专业教育(按学科或职业组合而成的专门化领域)、人文教育(关于人本身和与人息息相关的知识教育)、科学教育(自然现象的各种概论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研究)教育的价值()与实施途径()。(二)高校课程的主要类型了解核心课程()、隐性课程()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具有的价值及其比例关系。(三)高校课程的编制与评价了解专业培养方案:也就是教学计划,按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学期学分分配等课程标准:也就是教学大纲,其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等叙述该学科的纲要式内容的标准性文件。包括说明部分、本文部分、附录部分现代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3种1、CIPP决策模式。2、目标游离课程评价模式。3、应答模式第六章高校教学设计与方法(一)高校教学的过程和任务了解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高校教学的中心地位。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1)教学本质的专业性;2)教学内容的高深性;3)教学对象的差异性;4)教学过程的探究性;5)教学要素的复杂性(二)高校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基本程序。教学设计的概念: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技术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基本程序:1)学什么;2)学生水平怎么状态;3)确认学到什么程度;4)用什么方法教学;5)教学媒体的选择利用;6)教的效果如何总价文字表达:(三)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经典教学法、口头描述、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等小组教学法:以小组为基础的教学形式、教师情境导入、学生自学、组内疑难讨论、教师点拨重点难点和巩固练习、班内分享展示成果。优点:更好的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正确分析互联网+给高校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七章高校学生发展与管理(本次不列入考试范围)第八章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大规模扩张与高等教育改革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量和质相统一的概念,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处于15%--50%之间的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问题:1999年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处于较低水平:1999毛入学率9.8%;1999年--2007年扩招,毛入学率为25%;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为40%。存在的问题:经费问题、结构问题、质量问题、就业问题(二)市场力量与高等教育改革了解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价值与局限性。高等教育市场化:解释1: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就是由政府或公共目的的志愿团体提供资源变为由在市场上教育研究服务的等价交换获取资源;解释2: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可以指商业机构直接介入教育市场,以商业运作模式经营学校;也可以指教育领域对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应用。总之是强调选择,多元,竞争,需求主导型经费筹措以及自决等基本的时常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解释3:高等教育市场化市指市场机制市场理念企业精神引入原属于公共部门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市场成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高等教育,供求双方在市场中的行为使教育达到供求的均衡状态。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价值与局限性:价值可体现在:1)资金市场化,可减少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及补充公办学校的短板2)经营市场化,可节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3)就业市场化,可满足现阶段市场人才需求要求及高等教育出口处的劳动力4)入学市场化,主要体现在优秀人才生源的争夺竞争。局限性:高等教育市场化,其市场导向,有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需求、人类发展等的正确发展导向,政府需要合理引导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三)国际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内涵,正确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系。“一带一路”战略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构想,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如何结合办学在这一机遇中寻求发展,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培养国际化人才、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国际化的样本)培养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推进,人才是关键。当前,急需培养一批精通相关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化人才。因此,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必须坚持人才优先战略。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学术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和特色,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设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计划,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快为中资企业培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规模,造就完备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学有所成的国际化人才,同时还要培养一大批能够肩负“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化人才。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仍处于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初期阶段,需要相互学习和利用自身科技和产业优势,通过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建立集人才培养培训、产学研合作和资源战略管理为一体的高水平智库。高校要坚持学术导向和国家目标,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家目标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基础建设,努力使学校处于国际学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积极为破解国家面临的科学技术创新瓶颈作出应有贡献。例如,设立国别或区域研究机构,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科教合作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出版“一带一路”专报,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可以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教育合作和科技协同创新,建成为中国高校与沿线各国高校之间深度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等。促进文化理解交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推动事有成。国际教育、人文和学术交流是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是我国面向全球传播中国声音、汇聚中国精神、宣传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战略举措。开展国际教育与学术交流,促进沿线国家公民之间的互相认识、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共同合作,已经成为今后破解人类共同面对的资源、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机制。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丝绸之路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推进教育外交、论坛外交,吸引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学科领域的大学校长、专家学者来华参会,促进大学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孔子学院加强人文交流,这些都应当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国际化的样本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国别分布和所属学校均衡发展,调整留学生结构、优化类别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等支柱型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学科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组建了“丝绸之路学院”,担负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协同创新、丝绸之路国际资源环境论坛、推进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职能。今后还将重点为沿线国家培养地质、土木工程、道路和桥梁等基础建设工程技术的领军人才,培养地质资源、环境科学、水科学、资源经济、生态保护、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拔尖创新人才。成立“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学生教育中心”,启动了“全球地质矿产专业人才留学中国计划”。同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采取订单式培养、定向委托培养、项目联合培养等方式,打造国际学生实习和实践教学平台,先后为一批企业提供国际学生毕业生,为国家实施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