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一历史必修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新增)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夏朝被商朝所取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两个阶段:①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②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2.理解分封制(新增)、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封制:⑴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⑵诸侯的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⑶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⑷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宗法制:⑴核心内容或特点:血缘关系维系,嫡长子继承制。⑵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⑶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了解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都城咸阳。4、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三公皇帝制度:首创于秦始皇。特征: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秦朝的三公:中央设置①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②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事务;③太尉,负责全国军务。皇帝(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九卿)长奉郎中令卫尉太仆延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5、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官吏都由皇帝任免。意义: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各地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6.认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巩固。⑵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⑶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⑷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易激化阶级矛盾。7、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郡县制)、封国(分封制)并存。8.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⑴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还有“宣政院”单列的行政区划。⑵意义: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9.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2⑴内容:唐朝中央设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⑵评价: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基本沿用。10、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新增)⑴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⑵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⑶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11.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⑴变化:①夏商周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世袭);②汉朝的察举制(孝廉),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③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门第);④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读书考试):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⑵意义: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补充):标准的变化:世官制(血缘)、察举制(门第、出身)、科举制(考试成绩)。12.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⑴明太祖废丞相,权归六部,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⑵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宰相内阁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13.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14.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第二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战争时间侵略国条约主要史实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1842年《南京条约》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1841年强占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1858年英法《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北京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1895年《马关条约》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殉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英美俄日法德意奥1901年《辛丑条约》镇压义和团运动2.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⑴《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③通商口岸: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④其他: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3⑵《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⑴《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赔款2亿两白银;③通商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其他:清政府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帝国主义时代资本输出的侵略特点)⑵《马关条约》的影响: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③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⑴《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②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⑵《辛丑条约》的影响: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了解台湾军民发割台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割占台湾。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4、了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5.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发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标志日本局部侵华战争、中国局部抗战开始。(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卢沟桥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战由此开始。6.了解南京大屠杀和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1)1937年12月,日军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中国平民和士兵达30万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2)1931年到1945年,侵华日军先后对中国发动了30多次大规模细菌战。“七三一”部队是日军细菌战部队。7.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片面抗战路线)(1)初期:①淞沪会战:坚守宝山县城的姚子青营长率500官兵全部牺牲;谢晋元副团长坚守四行仓库。②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八路军)取得胜利,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③徐州会战: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4④武汉会战:在抗战前期,中国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相持:①枣宜战役张自忠捐躯、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抗日8.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1)中共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纷纷开赴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变敌人的后方抗日的前线。(2)初期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3)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在华北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的战役。9.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建立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3)作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使抗战赢得了最后的胜利。10.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1)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2)意义:①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二)近代中国求民主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定都天京、天京变乱(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与清王朝对峙。(3)天京变乱:1856年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内容:①平均分配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分配产品。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评价:①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只是空想;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内容:①政治:以法治国,官吏公开选举。②经济:发展工商业。③技术:奖励科技发明。④教育:开设新式学堂。评价: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世界潮流。但迫于形势,并未实行。3.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1)兴中会成立: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华侨中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同盟会成立:1905年兴中会等骨干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机关报《民报》。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是核心),平均地权。5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