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劝学》问题导读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吉安县立中学“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问题导读—评价单第1页(共4页)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问题导读—评价单第2页(共4页)《劝学》问题导读—评价单设计人:龙建新课时数:3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课文,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等12个文言常用实词和“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2.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3.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4.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探究作者的思想观点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学,诵读课文,疏通文言。2.小组合作,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师生探究,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荀子散文的丰富内涵;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学习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2.理清思路,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学习难点:1.积累文言现象。2.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学习过程:模块一、知识导学1、文本品韵我们正置身于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与我们一生相伴相随。唯有学习,我们才能有让人羡慕的资本;唯有学习,我们才能搭乘世纪的快车,奏响青春的旋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面对浩瀚的知识发出了这样的喟叹。那么,学习的重要性在哪里?如何学习才能提高效率?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继孔孟之后最有名的儒家学者荀况在他的代表作《劝学》中回答了这些问题。文章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它作为先秦诸子集大成者的文学成就。2、关于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方法。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勉励人们学习须持之以恒,以求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模块二、走进文本自主学习(一)、诵读课文,标注读音中()輮()舆()有()槁暴()砺()参省()臾()跂()楫()生()蛟()跬()骐骥()驽()锲()镂()跪()蟮()螯()(二)、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1、字词解释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翻译第1-2段:(三)、研读第三自然段1、字词解释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翻译第3段:(四)研读第四自然段。1.解释加点词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吉安县立中学“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问题导读—评价单第3页(共4页)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问题导读—评价单第4页(共4页)2、翻译第4段:(五)连线串珠,构建知识殿堂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通,释义:。(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2.古今异义词辨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古义:今义:(2)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3)假.舆马者古义:今义:(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5)用.心一也古义:今义:(6)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7)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3.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4.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闻博闻.强识不能称前时之闻.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挽弓当挽强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望日夜望将军至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5.文言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8)无以至千里背诵这篇课文独学生成的问题:对学生成的问题:群学生成的问题:吉安县立中学“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问题导读—评价单第1页(共4页)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问题导读—评价单第2页(共4页)《劝学》问题导读—评价单参考答案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有”通“又”“輮”通“煣”,使弯曲(2)“知”通“智”智慧(3)“生”通“性”资质、禀赋5.古今异义词辨析(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参:古义,验,检查;今义,加入。(2)疾:古义,强,洪亮;今义,①疾病,②快。(3)假: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4)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的“跪”。(5)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6)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7)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日名词作状语,表示经常性,每日(3)下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4)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5)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走得快(6)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听见闻见闻,见识声誉,名声借假凭借,借助假如,如果与“真”相对,不真终止隔绝绝到了极点非常横渡有力的弓强强大有余竭力,勉强向远处看望盼望,希望名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8.文言句式(1)判断句(2)判断句(3)介词结构后置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5)介词结构后置句(6)定语后置(7)被动句(8)固定格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劝学》问题解决—评价单参考答案吉安县立中学“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有效教学工具单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问题导读—评价单第3页(共4页)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问题导读—评价单第4页(共4页)内容感知(1)思路结构第一段:学不可以已第二段:学习的意义(重要性)第三段:学习的作用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第四段: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善于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2)思想感情学不可以已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2.写作特点(1)提示:“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2)提示:这个比喻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3)提示: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5)提示:本文的设喻特点:①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②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③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5)提示: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本文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八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三.思考探究1.提示: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2.提示: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3.提示:课文中作者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4.提示:《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著述了,至今读起来仍然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时代变了,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可是我们可以看出,荀子论述的基本规律,对于今天的学习仍然有指导性意义。而正因为它已经为两千多年的实践所验证,所以更具有权威性。《劝学》问题拓展—评价单参考答案1、⑴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⑵老年时爱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