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014096课程名称:文艺学概论(Literatureintroduction)《文艺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媒体创意)开课学期4学分6总学时80理论学时80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该课程是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批评原理、中国古代文论等课程的先行课程,以及文学类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建议教材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主要参考书见课程章节所附参考书目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文艺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以历史的和现实的文学现象为讨论对象,以古今中外相关的文学理论为知识背景,通过对文学的一般性质、特征和文学文本、文学类型、文学创作、文学接受以及文学发展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深化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学观念,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概念范畴和基本的文学研究方法。本课程的学习是为学生学好文学史和其他文学课程、进行文学欣赏和文学评论等实践活动,以及今后进一步从事专业化的文学理论研究,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理论准备。本课程讲授的范围:文艺学分支—文艺理论。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讨论合计1第一编导论662第二编文学活动261263第三编文学创作161164第三编文学作品161165第四编文学消费与接受16116合计80480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编导论【知识点】①文学理论的性质②文学形态③文学的理论历史【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②文学理论的依据;③文学理论与艺术概论的区分。第二编文学活动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也是人们参与改造世界的方式之一。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文学的生命和活力,源于文学活动与现实人生的广泛联系。第一节文学活动的空间【知识点】①文学活动与人生;②文学与道德;③文学与性别;④文学与阶级、种族。【重点、难点提示】①文艺活动的发生源于人生的需要;文学艺术能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它可以触及到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造就完整的个性。②在中外文学史上,道德是人们判断文学价值最早使用的标准之一。文学的发展与道德意识的变化几乎是同步的,不同的善恶观念时时制约着审美意识,影响着文学价值取向的变更。③文学中的性别歧视是人类文化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女性视角”的提出构成了女权主义批评解读作品的基点。④文学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集团倾向性和人类共通性的对立统一,包括阶级性与人性的对立统一,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的一个重要特点。⑤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学的发展变化要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居于弱势地位的民族能否在文学中保有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已成为严峻的问题。第二节文学活动的历史【知识点】①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②文学与哲学;③文学与经济;④文学发展与文化交流;⑤文学发展与传播媒介。【重点、难点提示】①政治和经济对于文学的发展变化具有深刻、巨大的影响,既可能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文学活动的意识形态层面,又可以通过政治制度或经济规律,制约甚至决定文学的历史走向和整体面貌。②经济基础对文学本身的影响往往是间接发生的,但是却带有根本制约性的特点。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础的变更;经济基础决定着文学发展的宏观趋势、整体面貌和基本属性。③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说明,一方面要充分估计到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对文学活动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上述各种因素不过是经济基础制约文学活动的中间环节。④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一种思维成果,是文学的一种思想资源,哲学为文学理解人生和感悟人生提供了思路、思想和方法。文学与哲学有着某种内在的契合。⑤文学与宗教的关系远比文学和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要复杂得多,宗教对文学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⑥文化交流与文学交流相伴而行。广泛的文化和文学交流,必将给各国各民族的文学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在国家、民族消亡之前,文学是不可能成为单一化的世界现象。⑦文学的发展演变深受传播媒介的影响,传媒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的文学的面貌和价值。第三节文学活动的两极【知识点】①文学发展演变与时代生活;②雅文学与俗文学;③广义的文学和狭义的文学。【重点、难点提示】①作为精神生产的一种形式,任何时代的文学活动,既顽强地与文化传统相关联,又必须适应当下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②雅文学执着于对现实人生的批判和超越,俗文学试图以世俗化的“理想”来弥补现实人生的缺憾。具有鲜明的娱乐性和消遣性。③广义的文学有助于人们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上了解文学的丰富内涵。狭义的文学则突出了文学活动的审美性。文学是在审美和非审美活动之间发展变化的。深入学习第三编文学创造文学创造是理论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创作是文学活动的起点,了解创作对理解文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作过程集中体现了审美创造活动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文学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文学创作与作家【知识点】①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②文学创作与文化传统;③母题与原型;④创作个性。【重点、难点提示】①作家与人生经验,构成了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文学创作源于作家与人生经验的遇合。坎坷的生活阅历或悲剧性的人生体验,往往成就了伟大的作品。②创作是主体与生活的结合、融合,体现了创作的“对象化”特点。对象化是指作家以体验方式感受生活,将世界作为对象性的存在来把握,使外在于自己的生活对象成为感觉经验的对象。③创作受传统和惯例的影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经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无形之中影响后人的创作,成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的法则或标准。④母题与原型体现了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母题以它的构成显示了文化传统向叙述形式的转化、浸渗和凝聚。原型整合现实经验,也是接受心理的需要。⑤创作个性即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创作个性影响到作家的创作生命和艺术成就。第二节创作心理【知识点】①动机、艺术触发与灵感;②艺术构思与想象;③审美情感与理解。【重点、难点提示】①创作动机指促使创作欲望和创作行为发生的心理原动力。创作动机既有来自意识层面的,也有来自潜意识层面的,或二者混杂在一起。②艺术触发是指在创作动机的驱使下,现实生活的某种因素激发了作家的创作欲望,使之进入创作实际操作的过程。形成艺术触发的标志,是作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③灵感是指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紧张、情绪高涨而导致的一种感悟,带有直觉性,对创作而言是一种飞跃。灵感具有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和创造性的特征。④艺术构思是创作主体以想象的方式,对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使之凝聚成一个体现了创作意图的艺术整体的思维过程。艺术构思的特质在于创造性。⑤文学创作中情感与理解两种心理因素的性质和作用几乎完全相反,审美情感所激发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满足,而是对美的需要。理解影响着创作的意义和价值。第三节形式和风格【知识点】①艺术形式及其功能;②“陌生化”理论;③文学风格。【重点、难点提示】①艺术形式是审美意识物化的基础,也是实现艺术提炼、艺术概括的基本方式。“形式的凝聚”,就是对文学创作这个过程特点的概括。②艺术形式具有能动作用,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在内容只有通过与之相应的形式才能得到充分的显现,而且体现在完美的艺术形式能够深化、提升和拓展内容。③“陌生化”指通过陌生或反常的方式表现人们熟悉的事物,使习以为常的事物变成艺术作品里的新奇对象,使人们在艺术形式中获得真实感受,克服习惯造成的感觉迟钝。④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艺术呈现,是通过一系列作品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文学风格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是作家成熟的标志。第四编文学作品第一章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文本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话语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第一节文学文本【知识点】①文本概念与作品概念的异同;②文学文本的结构;③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的特点。【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文本的结构可以分为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三个层次。②语言层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外观,即一系列呈线性组合的词句。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③有无现象层是区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根据之一。文学文本主要是由形象系统构成的,现象层居于核心地位,现象层既是语言层的所指,又是意蕴层的载体。④意蕴层即文学文本的“蕴涵意指”。意蕴是否丰富、深厚,影响着文本的审美价值;意蕴是文本的灵魂所在。文学文本的意蕴不能脱离形象即现象层面单独存在,具有含蓄、多义的特点。第二节诗歌【知识点】①诗歌的涵义;②诗歌语言和结构的特征;③诗歌的意象和意境。【重点、难点提示】①诗歌语言的一系列形式特点,都与抒情性有密切的关系。抒情不是情感毫无节制的宣泄。有成就的诗人都会通过不断提炼、升华自己的情感,使之获得普遍的审美意义。②诗歌对情感的表现需要丰富的想象来支撑,想象性成为诗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情感的运动为想象和幻想的活跃提供了内在动力。③诗的语言和结构。诗歌对日常语言的“背离”。诗歌的结构是依照主体情感抒发的想象轨迹展开,其间许多省略、伸缩、交叉和颠倒,形成了跳跃式的结构。④诗的意象是指蕴含着特定意念,让读者得之于言外的艺术形象。⑤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意境的表意一般具有超越性和哲理性的特点。第三节散文【知识点】①散文的涵义;②散文的形式和语言。【重点、难点提示】①文学散文是以抒发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为内容的文体。散文在取材表意方面比诗歌更为广泛和丰富,散文为“意”的抒写和表现提供了自由的文体空间。②自由和自然的形式。散文具有题旨上的集中性和结构形式的灵活性的特点。③散文语言具有质朴自然,随性而谈,娓娓动听的特点。散文语言在叙述和描写的自然平实之中,给作者个性的张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第四节小说【知识点】①小说的涵义;②传统小说理论;③现代小说理论。【重点、难点提示】①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虚构性的叙事是小说最基本的特性与特征。小说的虚构是在经验世界之上的改造与变形。②传统小说理论强调小说叙事和人物、情节、环境三个基本要素有关。③人物类型的划分。“扁型人物”是围绕着单一的观念或素质塑造的,有类型化的特点。“圆型人物”则有性格复杂丰满、具有立体感的特点。④现代叙事理论注重研究小说的叙事方式。主人公、叙述者、叙述方式、叙述行为等叙事构成要素是叙事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从三基本层面:故事层面、叙述层面和文本层面讨论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叙述时间、叙述视点、叙述距离等问题。第五节剧本【知识点】①剧本的涵义;②戏剧结构;③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④戏剧语言。【重点、难点提示】①戏剧文学即剧本是作为舞台演出的文学依据或记录,戏剧的本质和特征决定和制约了剧本的创作。②剧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充分考虑舞台表演方面的特点,以及观众的接受条件和习惯。剧本要求人物、事件乃至场景相对集中。“三一律”就体现了演出时空和剧情时空尽可能的统一和接近的追求。③戏剧结构。为适应舞台演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剧本在取材和结构上更讲求集中性,剧本的结构方式和戏剧内容的集中性特点紧密结合。④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矛盾的集中性和激烈性,是戏剧冲突不同于一般叙事作品矛盾冲突的主要特点。形成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在于矛盾双方内在的对立和冲突。⑤戏剧情境是指孕育和表现戏剧冲突的情节和境况。情境推动人物产生动机并导致具体行动,成为导致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条件与契机。⑥戏剧语言。人物语言是表演的基础和手段,在戏剧叙事和抒情中承担着展开剧情,推进戏剧冲突,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任务,人物语言要有动作性、个性化的特点,要富于潜台词。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文学作品只有通过接受环节才能进入社会,创作才能获得意义;接受活动以再创造的方式对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