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一、何谓文学2--7第二讲真狂,假狂?——鲁迅《狂人日记》解读8--10第三讲“嗜血”的英雄——施蛰存心理小说赏析11-18第四讲阴鸷沉郁的《雷雨》——曹禺戏剧创作19-22第五讲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老舍的文学创作23-26第六讲远离都市的《边城》——沈从文小说创作27-31第七讲康桥不再——徐志摩的情感与创作32-35第八讲“孤岛”之后的亮色——张爱玲小说创作36-40第九讲野性的生命——莫言《红高粱》赏析41-44第十讲逼入死角的人性——余华小说创作45-47第十一讲玩世不恭的猛兽——王朔小说创作48-51第十二讲武侠:中国人的浪漫史——金庸小说创作52-552第一讲综述一、何谓文学字典的释义: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现代汉语词典》英语单词literature有关文学的释义:suchworksasasubjectforstudy(作为研究之学科的)文学——《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结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来反映客观现实一门可以研究的学问著名文学家闻一多曾提出过三美理论: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二、汉语文学之美字词之间的音韵配合,如平仄、韵脚、对偶等。建筑美字形字体之间的配合。绘画美(意境美)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汉语的音乐美1.江山如画--岁月若诗2.书林漫步--学海泛舟3.一夜春风至--万树梨花开4.青山披锦绣--碧水织彩绸5.沐浴千载风雨--温暖万世霞光6.爆竹声声除旧岁--红梅点点迎新春7.青山不语花含笑--绿水无言柳带羞8.不惜汗水桃李满天下--无愧生命光芒洒人间9.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转自百度知道汉语的建筑美古代律诗:《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对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半边。3↑绘画美新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选自卞之琳《断章》散文: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选自鲁迅《秋夜》一位中学生的模仿:昨晚,我看了两个节目,一个是超女,另一个也是超女。……三、中国文学的三个历史阶段古代文学阶段从先秦时期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现代文学阶段从“五四”时期至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代文学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现代文学概述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社团的涌现丰硕的创作成果“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代背景1.以近代文学改良运动为其先导,梁启超、黄遵宪的重要作用。2.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时代知识分子对于旧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成为了文学革命的重要口号。3.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历史贡献1.产生了以鲁迅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新文学作者。2.白话文越出纯文学的范围,在整个文化领域取得正宗地位,1920年,北洋政府承认白话为“国语”。3.新文学理论开始萌芽。4.翻译文学显著进步。1917~1927十年间涌现的重要文学社团4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茅盾、叶圣陶等,主要刊物为《小说月报》。创作上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1932年《小说月报》社址被炸毁而停刊,文学研究会解体。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等。1929年2月被当局政府查封。创作倾向上属于浪漫主义。语丝社: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鲁迅、孙伏园等。“语丝”以杂文为主,“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形成了一种风格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从事新诗创作和研究的重要团体,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等,主张诗歌应具备“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第一个十年的创作成就简介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等郭沫若:诗集《女神》《星空》等,小说散文集《塔》等郁达夫:小说散文集《沉沦》《寒灰集》等叶圣陶:小说集《隔膜》《火灾》等冰心:散文集《线下》《寄小读者》等此外还有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朱自清《荷塘月色》《背景》,闻一多《红烛》《死水》等等。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1927~1937)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与鲁迅、茅盾等人的论争“左联”的成立文学创作成就两种思潮的并存1928~1929年间,以创造社和太阳社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与鲁迅、茅盾等发生了一场论争,涉及了以下几个论题:1.文艺与现实的关系2.文艺的社会作用3.作家思想转变问题这场论争表明了当时的两种并存的文艺思潮:一是自“五四”以来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另一种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左联”的成立“左联”全称“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3月2日,原创造社、太阳社的成员与鲁迅和其他作家成立了统一的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极其强调文学应当为革命斗争、政治斗争、社会斗争服务,具有强烈的无产阶级现实主义创作风格。5第二个十年的创作成就简介左联成立之后,出现了许多具有强烈战斗性和昂扬革命激情的作品。三十年代散文创作成就最突出的是杂文,鲁迅是最为突出的代表。他的杂文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深刻的思想性,是直击敌人的“匕首”与“投枪”。三十年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成就突出,代表作有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等等。三十年代话剧创作走向成熟。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是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不同的诗歌流派,如反映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抒情诗;表现自我,追求纯艺术美的新月派诗歌;艺术上追求意象朦胧,表现诗人内心无法排遣的苦闷和空虚的现代派诗歌等。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1937~1949)抗日烽火中的现代文坛延安文艺整风运动抗战导致的文学发展区域化国统区文学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孤岛文学延安文艺整风运动194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全党发动了整风运动,这场运动也波及到了解放区的文艺界。1942年5月2日和23日,毛泽东分别做了发言,这就是对中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极大影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讲话》明确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服务于政治”;确认解放区文艺服务对象为工农兵;突出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问题;批评了解放区文艺争论中的各种糊涂观念和错误认识;确立了文艺批评必须遵守“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讲话》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处理简单化,强调文艺必须从属于政治并为政治服务,提出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回避文艺作品倾向性与艺术性、文艺家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之间存在的有机辩证关系等问题,都对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及建国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产生了影响。6当代文学概述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第二阶段:1978—1989年第三阶段: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1949~1978年的文学发展1949~1966的“十七年文学”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这一时期的文化心理带有明显的战争时代的色彩:英雄主义高涨,二元对立思维,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热情澎湃,本能排斥西方文化等等。从1949年至1966年文革爆发,这一期间的文学被统称为“十七年文学”。文革时期“文革”全称“文化大革命”,1966开始至1976年结束。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使中国的文学遭受了空前的劫难。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和作家都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力,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被带上各种“帽子”而被封禁。整个文革时期,全国的文艺作品可以总结为“八部样板戏,一部《艳阳天》”。八部样板戏指的是: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和现代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艳阳天》是作家浩然创作的长篇小说,1965年出版。“文革”时期出现了“高、大、全”的正面人物描写三突出原则,但是由于过分拔高英雄形象而脱离现实,沦为现实意义上的“假、大、空”。1978~1989年的文学发展1978年出现的“伤痕文学”是文学真正复苏的“标志”。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简称“第四次文代会”)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出现了众多的文学创作流派。文革结束之后,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小说创作潮流。最早出现揭露和控诉“四人帮”罪行的“伤痕小说”,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等;稍后的“反思小说”在清理“文革”灾难的同时,也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错误与偏差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如王蒙的《蝴蝶》、张贤亮的《灵与肉》等;随后的“改革小说”的代表作有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进入80年代中期还出现了“寻根小说”,特点是力图用现代意识探寻民族文化的得失,以及民族精神重建的可能性,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同时还出现了实验小说与现代派小说,如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莫言的《红高粱》等。7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无名”时代进入90年代之后,文学发展进入了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无名时代”,形成了国家权力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现实战斗精神传统以及民间文化形态的三分天下格局。如宣传主旋律的文艺作品,通常以政府部门的经济资助和国家鼓励来确认其价值;消费型文学作品以获得市场认可为成功目标;纯文学以圈内专家认可和某类读者群的欢迎为标志。8第二讲真狂,假狂?——鲁迅《狂人日记》解读一、鲁迅生平简介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与弟弟周作人同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1902年留学日本,在仙台医院学医。因为“幻灯片”事件而弃医从文,希望能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葬礼上,民众以“民族魂”大旗覆盖其棺木。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二、鲁迅的文学贡献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