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部分题目未答)我校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政治理论》考试的依据是国家当年考研大纲,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查考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参考资料为2014年考研政治理论复习指导和近期党和中央的主要文件。主要知识点如下:1.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融资难、用地难、出口难、退税政策调整、劳动成本大幅上升、能源价格上升、材料价格上升、环境成本内部化,这些问题的出现从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过去民营企业贷款比较难,现在信贷从紧、货币政策从紧,贷款就更难了。其次,土地更加紧张。宏观调控,土地和信贷是两个闸门,要把住。第三,人民币升值,做出口的企业就受影响了。第四,出口退税调整。因为资源型的产品、高污染的产品要禁止出口,或者是减少出口,需要在出口关税上做出调整。原来有的是退税,现在很多企业出口退税减少了或者没有了,有的还加税,这使得依靠出口退税的企业生存就很难了。第五,新的《劳动合同法》执行之后,用工成本增加了,不签订劳动合同是违法的,而且要保证基本工资,不能随便加班加点,劳动工资还要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增加员工的工资。第六,能源价格的上涨。能源的价格不可能永远控制下去,能源价格需要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做调整。第七,原材料价格要继续调整。因为能源价格涨了以后,原材料价格也要调整。最后,环境污染、环境治理成本要让企业内部消化。过去排放是政府来管,政府来帮助治理,或者是附近的群众受害,现在则要民营企业自身来消化,要增加投入。2.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深化改革的示范意义第一,有利于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到了深水区的时候,新的路径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确保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通过在试验区,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和更加便捷的措施,可以在积累新的经验和探索新的路径的情况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新的经验。从而实现2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的目标。第二,有利于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放性区域。可以为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强大的动力,带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实现平衡、协调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第三,有利于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新高地。通过试验区的强大聚变,辐射和带动效应,可以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全球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第四,有利于完善互利共赢的开放型体系,主动在试验区通过深化合作最大限度和其他国家寻找到利益的交汇点,可以展现在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积极姿态,不断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和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共同发展。3.当前垄断行业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紧迫性4.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5.复杂形势下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解决路径6.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紧迫性及转型路径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升到战略高度,是对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之一,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新时期30年来,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和扩展,我国经济运行和世界经济运行的交融密度不断增强。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站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着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金、技术、能源、人才加快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贸易摩擦加剧、金融安全风险加深、观调控难度加大等方面的新挑战。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较量中,我们既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竞争中还占优势的压力,也面临着发展中国家正在群起追赶和竞争的压力。要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大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就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3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新课题新矛盾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入的增加而忽视产出率的提高,走的是一条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路子,经济效益低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痼疾。解决当前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一系列的课题和矛盾,归根到底在于能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基本现代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要求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与过去相比其特征表现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优先强调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来说,就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并且破坏和浪费严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往往以片面追求速度为目标,重视近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只顾产出、不讲投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停留在表面甚至口号上,而要体现在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中。因此,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更要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中心环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2、“十二五”期间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能够选择合适的路径,因此,“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化解过去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还要为我国今后协调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因此,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内容:(1)构建和完善相应体制机制。就目前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提供了外在压力迫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关键是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和完善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构建好这些体制机制就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一是加快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4二是加快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三是加快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制改革;四是加快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的相关改革;五是加快以完善社保体系的金融体制、产品和机构的金融改革。(2)突破和创新原有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我国第三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实现发展理念的新突破。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这个重要的攻坚时间,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首先从转变发展理念入手,对原有理念进行突破与创新,从而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理念。(3)增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立足点在于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国应该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内涵素质,核心在于科技创新驱动,以高端高质求高效。(4)构造和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路径。对我国来说,构建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成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发展新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我国应着眼产业优化升级,打好高端提升攻坚战,坚持走高端化的发展路子,发挥高端产业先导性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带动作用,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重大进展,从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以高端化为引领,尽快形成强大的带动力。(5)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重点带动是实施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强国建设的重要方法,这也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通过打造我国经济区等重点带动战略的实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把区域发展与产业培植有机结合起来,积聚优质要素资源,促进优势产业迅速崛起,形成区域竞争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在打造总体发展优势上取得重大进展。(6)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我国既是经济大国,又是耗能大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这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又一着力点。我国着眼可持续发展,打好绿色发展攻坚战,以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5消费模式,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在率先绿色发展上取得重大进展。7.中国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及必然性8.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及路径9.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1)由政府牵头,成立个私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商业银行要调整信贷结构,在政策上向民营企业倾斜。鼓励和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要加强并逐步完善民营企业信用建设。(2)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开发出有较高科技含量、适销对路的产品。民营企业要主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姻”,加强技术创新合作。要帮助民营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民营企业资本与人才资源、知识资源合理配置的合作模式。(3)创优民营企业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引导民营企业实现“三个转变”,即不断由家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由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由个体分散经营向集体、规模经营转变。(4)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规避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问题,保障民营企业合理有效的发展。10.当前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1)分配关系不合理。概括起来是“二降四大一不顺”、“四低一慢两并存”。“二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下降。“四大”是四个收入差距大,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大;地区收入差距偏大;行业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一不顺”就是组织层级之间分配关系没理顺,表现在层级之间,地方基层下级行政机关的工资水平高于上级机关。与此同时,行政机关参考企业薪酬水平确定调整公务员工资的机制没有建立。“四低”就是农民、城乡贫困居民、部分退休人员和企业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低。“一慢”则是普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偏慢。工资增长慢,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快,那么资方就分得多,劳动报酬的比重就会下降,同时居民收入的水平也就下降。“两并存”,就是不少用人单位,主要是公有制单位分配关系的两个并存。许6多低端岗位工资偏低和某些低端岗位工资不低并存;相当部分高管工资偏高与少数高管工资不高并存,。(2)分配秩序混乱。表现在“侵权、不公、无序、繁多、失范、非法”。一是部分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薪酬权益。部分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的薪酬权益,表现在欠薪逃逸、拖欠工资。二是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三是特殊情况工资支付无序。四是部分用人单位制度外收入多。五是一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失范。六是非法收入占有相当比重。2、改革的方向(1)基本思路十二五规划纲要浓墨重彩地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基本要求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统筹规划,标本兼治,重点突破,配套改革。”(2)改革的原则改革的原则是四个坚持。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强调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效率与公平摆在相等的位置。坚持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坚持突出重点与系统改革相结合。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