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文明市民学校学习记录(一)时间:2011年4月10日地点:机关三楼文明学校授课人:+++参加人员:全体职工主题: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记录人:+++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4.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5.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7.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8.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把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使每个公民既有平等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9.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积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2011年文明市民学校学习记录(二)时间:2011年6月7日地点:机关三楼文明学校授课人:+++参加人员:全体职工主题:诚实守信教育记录人:+++一、什么是诚实守信的内涵?答:诚实守信,是指行政机关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言必信,行必果。具体而言,行政机关必须做到:发布的信息全面、真实、准确;制定的法规、规章、政策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政策;因违法行为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予以赔偿;出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要依法予以补偿。诚信原则源于罗马法,最早只适用于私法关系,被称为民法的“帝王条款”。二战以后,诚信原则发展到公法领域,并且逐渐成为公法的一项重要原则。《纲要》在总结我国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明确把诚实守信确立为依法行政的基本目标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行政机关诚实守信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经济。市场经济如果没有信用来支撑,是难以协调运转的。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商品欺诈、逃废债务等信用缺失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要求市场经济主体诚实守信,更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诚实守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其行为具有无可比拟的示范作用。为此,秦时商鞅变法,首先“南城移木”,以取信于民。政府失信,不仅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更会对整个社会信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政府诚信是核心环节。各级行政机关都应当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努力建设诚信政府。行政机关诚实守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为了实现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管理,通过选举产生包括行政机关在内的国家机关,代行管理职责。因此,行政机关是基于人民的信任、人民的委托而获得了手中的权力。对行政机关而言,人民的信任应当是一种时刻不能忘却的责任。只有坚持诚实守信,才能做到恪尽职守,切实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从另一个方面讲,只有行政机关坚持诚实守信,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行政机关是否能够做到诚实守信,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行政机关诚实守信是加强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轨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这些都对行政机关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信用作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要求,也应当是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底线和基本规则。实践诚实守信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遇事多动脑筋,认真履行职责,必将极大地提高行政机关的管理水平。诚实守信,既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又是建立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或进行消费行为的时候,总会时不时发生诚信缺失的事情,让人烦恼不已,心痛不已。诚信的缺失,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社会风气的改善。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提倡诚实守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诚实守信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社会才会健康地发展。2011年文明市民学校学习记录(三)时间:2011年9月15日地点:机关三楼文明学校授课人:+++参加人员:全体职工主题:文明城市: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记录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与和谐的关系,通过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通过营造社会和谐来促进经济发展,消除发展过程中不和谐的因素,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一、发展是和谐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发展则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调节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消除产生不和谐因素的根源,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精心做好发展经济这篇大文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二、和谐可以促进发展社会的和谐,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切实保证和充分发挥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要在全社会切实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群众。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协调好各个社会阶层以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从而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要经过艰苦努力,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三、善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问题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五个统筹”体现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要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增长方式更趋科学、经济增长的内驱力日趋强劲。二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各阶层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好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要求,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三要抓好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