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期中作业课程名称:历史文献学任课教师:赵炳清姓名:刘梦雯学号:1221110080班级:2012级历史学二班历史文献学目录一、凡例本篇所写目录对图书的分类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为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具体如下: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二、书籍目录B、哲学、宗教1.《论语译注》图书分类号:B222.2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第3版(1958年6月第1版,1980年12月第2版),2011年12月第1次印刷,(2011年12月重印),221千字,308页,22元。《论语译注》是杨伯峻先生对《论语》一书所作的译注。全书以《论语》为依托,共分为二十篇,对论语进行了解释。杨伯峻先生的这本《论语译注》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对了解和感悟《论语》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图书分类号:B249.05梁启超著:夏晓虹,陆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第1版,2013年5月北京第2次印刷,2013年5月重印,中国现代学术名著丛书,469页,46元。《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著名学者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原为1923年秋至1924年春夏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的讲义,成书后共分十六讲。中国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藏有题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清华学校讲义一册,现存第一至十二讲(第十二讲未完)内容,经过与当时听讲者回忆的对照,应即为梁启超在清华学校的讲义原本。该书部分章节,在出版单行本前,曾在报刊上发表。该书内容叙述明清以降中国学术之演变,经纬交织、层次繁复,分别以问题叙史、人物(学派)叙史、学科叙史,构成社会思潮史、学派史与学科史三大板块。该书特色在于邀请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夏晓虹教授,根据诸多版本汇校、考订成一部精良版本,并为之撰写年表与评述文章,具有极高学术价值。3.《东方哲学史》(上古卷)图书分类号:B3徐远和等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2010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490千字,494页,92元。《东方哲学史(上古卷)》是一部系统介绍上古时期东方哲学的书籍。该书共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五卷,除“总序”、“附录”、“后记”外,各卷分南亚、西亚北非、东亚三编,又分印度哲学、古埃及·巴比伦·巴勒斯坦哲学、斯里兰卡等国哲学、阿拉伯伊斯兰哲学、中国哲学、朝鲜半岛哲学、日本哲学、越南哲学诸篇,共计126章,280多万字。其内容涵盖东方各个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哲学体系,囊括众多哲学思潮、学派、代表人物的哲学学说,全面地介绍和反映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东方哲学的历史发展与整体面貌,从广度和深度上展现了东方哲学独特的思想性质与内容,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我国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与最高学术水准的完整的东方哲学通史。C、社会科学总论1.《乡土中国》图书分类号:C912.82费孝通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2012年11月北京第6次印刷,2012年11月重印,70千字,120页,16元。《乡土中国》一书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初版于1947年。一共由12篇文章组成。该书本为其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土社会学”时的上课内容,辑录而成一书。在此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而“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描绘,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生活的各个方面。”D、政治、法律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图书分类号:D2-0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2014年8月第3次印刷,111千字,194页,13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的系统总结。《读本》分十二个专题,全面准确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阐述了讲话时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理论观点,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精华精神的重要辅助材料。2.《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图书分类号:D691朱永嘉著,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5年4月第1版,2015年4月第1次印刷,350千字,407页,55元。《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一书,凝结了朱永嘉先生有关明史研究的心得与问题意识。该书以明代政治制度为中心,上溯渊源,下析演化,从国家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上剖析中国政治制度演化中的核心问题,举凡内宫、外朝、军兵、司法,从决策到行政,中央和地方等方方面面的相互关系,都做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作者还对纵说纷纭的分封制与郡县制问题、军兵问题、周期律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厘清,并对东宫制度做了开创性的梳理工作。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图书分类号:D69钱穆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6月北京第1版,2001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钱穆作品系列,98千字,178页,12元。《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钱穆所作的一部对中国古达历朝政治得失进行总结的书。此书是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是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G、文化、科学1.《新课程历史教学论》图书分类号:G633.512王翠主编,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2011年2月第1次印刷,522千字,341页,32元。《新课程历史教学论》是一本对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进行系统总结与阐述的书籍。对新形势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规律与方法进行了探寻和总结,并进一步探索了高师历史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及其实践模式。全书分为八篇,分别为:教师篇、课程篇、教材篇、学习篇、教学篇、备课篇、评价篇与实习篇等。是对新形势下历史教学方法与理论的总结。I、文学1.《诗经》图书分类号:I222.2梁锡锋注说,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2008年3月第1次印刷,国学新读本,320千字,391页,46元。梁锡锋所著《诗经》为《国学新读本》系列之一的《诗经》分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本书是对《诗经》所作的注解与译说。K、历史、地理1.《孟森明史讲义》图书分类号:K248.07孟森,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2014年1月第1次印刷,民国大师文库,309千字,345页,36元。《孟森明史讲义》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盂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全书分为二编:第一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章,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2.《西方文化史》图书分类号:K103徐新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2002年8月第1版),2011年11月第7次印刷(总第13次印刷),大学外国文化通识教育丛书,610千字,521页,45元。《西方文化史》是一本对西方思想文化进行系统阐述与介绍的书。全书共二十章,从最古老的两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到当代的西方文化思潮,这本书对西方思想文化作了梳理,在较为完整地展示西方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凸现贯穿其中推动西方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的思想、运动和成就。向读者展示了西方文化的独特内涵与发展历程。3.《清朝的国家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图书分类号:K249.07刘凤云,刘文鹏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2010年12月第1次印刷,清史研究丛书,410千字,431页,66元。《清朝的国家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一书选编了大量与“新清史”相关的文章对清史学界较为火热的“新清史”观作了大致介绍。除选辑国外“新清史”的代表性论著,还汇集国内学术界的相关论述与评议,对前者的某些理论进行剖析,寄希望于以此深化中国史尤其是清史研究。这本书是对“新清史”观的系统论述,对于国内清史研究意义非凡。4.《史家与史学》图书分类号:K825.81K092.6王家范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2007年5月第1次印刷,210千字,261页,25元。《史家与史学》是历史学者王家范对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回顾。这本书回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探寻吕思勉、许思园、范文澜、张荫麟、萧一山、柳诒徵等最有成就与影响的史学大家的学术追求与人格魅力,以同情地理解、分析特殊历史境遇中的思想遭遇与人生遭遇,并从整体上对20世纪中国史学做出自己的考量。5.《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图书分类号:K892.29【美】高彦颐著、苗延威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2009年8月第1次印刷,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305千字,306页,34元。《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一书对近代中国缠足由盛转衰的演变进行了介绍,进而阐发了作者对缠足与反缠足,对那个时代的种种看法。此书前半部首先考察了缠足在现代的、全球化的世界里,逐渐失去文化光环的过程。在面临“天足”概念和“放足”运动冲击的过渡时代(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里,高彦颐指出,“缠足”解组为三种层次的时间性:具有文化荣耀或正当性的缠足、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缠足,以及个体体现的缠足。这种解组使得反缠足论述的进步史观与所谓的“缠足的终结”之间,出现了某种“时间差”。人们不会在一夕之间从旧式生活翻转到新式生活。即使缠足已然丧失其文化光环,不少小脚母亲还是固着于传统思维,继续为女儿缠脚,固执地相信小脚才是值得追求的真理。缠足的终结并不是一个“从缠到解’’的直线进程;相反的,缠足既是一种普遍而且复杂多样的现象,其消逝必然历经漫长而反复的过程,也必然纠缠在上述三种时间性的错乱步调之中。6.《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图书分类号:K207.8【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8月新1版,2002年8月北京第1次印刷,世界汉学论丛,162千字,232页,16元。《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是柯文对战后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情况的分析与介绍。这本书全面地介绍了战后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成果与趋向。全书共四章先后着重讨论了近代中国在政治、思想、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涉及的美国当代史家、学者一百二十余人,对其中的代表人物进行了详细评介。是探究战后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的重要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