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的: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中: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爆炸数据迷雾大数据时代Iscoming我们用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的提法。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才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JohnNaishitt)说“我们现在大量生产信息,正如过去我们大量生产汽车一样。”-摘自: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p15人们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上越来越依赖信息但面对巨大的信息源,却又难于有效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是信息社会的信息超载(informationoverload)给人们带来的困惑。我们简直要在信息海洋中淹死,却因缺乏知识要饿死----JohnNaisbett。信息巨增:息超载informationoverload——信息如此之多,如此复杂,超出了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以致于个体不能有效地利用它,反而成为信息贫乏者。•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获得一定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的综合能力,促进信息意识、信息价值、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等方面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提高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避免重复的科学研究•继承与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成为终身学习者据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统计:科技人员所具有的知识,12.5%是在大学阶段获得的,87.5%是在工作岗位上学习的。应用科学技术方法能力培养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是指查找与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认识各种信息源具有查找信息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评价和使用信息为什么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迅猛更新•在文献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如何获取有用信息成为人的能力的重要方面。文献检索课学习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第一章文献检索基础知识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资源、物质资源、能量资源构成现代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社会信息化的特征:数字化全球化知识产权化商务电子化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概念。指一般的信号和消息。“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南唐·李中“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唐.许浑《辞海》:“信息即消息”。申农:“信息就是用于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知识)”。维纳:信息就是我们适合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二)信息的属性:1.价值性2.可传递性3.可存贮性4.可加工性5.时效性6.共享性7.污染性三)信息的分类1.按照信息的性质(主体的认识层次)划分语法信息:由于主体具有观察力,能够感知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由此获得的信息。语义信息:由于主体有理解力,能够领悟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逻辑含义,由此获得的信息。语用信息:由于主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由此获得的信息。2.根据信息工作内容分计算机及网络建设发展信息;国际政治经济、国内政策法规、金融财政变化的社会综合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生活信息、管理信息和市场营销信息;信息工作规范、规章制度以及人才培养信息三大部分内容。3.根据信息流通范围及公开性分隐匿信息和显性(公开)信息4.根据信息来源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5.根据信息载体分纸质信息、实物信息和网络信息6.根据信息形式分数值性和非数值性(文字、图形、符号、信号、声像等)信息7.根据传递的范围分公开信息、内部信息、机密信息(一)知识的概念(Knowledge)被理解、发现和知道的事物的总和。是信息的一部分,由信息提炼,转化而成的,经过人类认识、挑选和系统和深化了的信息。它可以是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到哲学、艺术,从制造航天飞机到玩国际象棋,从社会管理到抚养孩子的所有内容。二)知识的属性1意识性:2信息性:3实践性:4规律性5继承性:6渗透性:知识的分类1.按OECD划分知道是什么(knowwhat),事实性知识知道如何做(knowhow),技能性知识知道为什么(knowwhy),原理性知识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人力知识摘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1996年由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编写按中国学者划分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人力知识(KnowWho)时间知识(KnowWhen)空间知识(KnowWhere)数量知识(KnowQuantity)知识=6W+1Q••按知识形态划分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又称为编码型知识(codifiedknowledge)是指能够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表达出来,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是高度个性化的,难以格式化的知识,它植根于个人的经验,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用文字难以尽述,或即使详尽描述,他人也不可能全部理解。掌握的知识情报的概念英国情报学家B.C布鲁克斯认为:情报是使人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小部分知识。前苏联情报学家米哈依洛夫认为:情报—作为存贮、传递和转换的对象的知识。情报在汉语中是外来语,我国情报界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情报是运动着的知识;情报是指含有最新知识的信息。情报的属性1.知识性:经过传递的有用知识,按广义的说法,就是人们所需要的情报。因此,情报的本质是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内容,就不能成为情报。知识性是情报最主要的属性。2.传递性:知识之成为情报,还必须经过传递,知识若不进行传递交流、供人们利用,就不能构成情报。3.效用性:增进知识,改变知识结构等一)文献的概念“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中。宋代朱熹注释为:“文,典籍也;献,贤也。”“文献”包括历代的历史文件和贤者的两个方面。后来,“文献”的内容发生变化,一般泛指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和图书(《辞海》)。目前,“文献”一词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研究领域,并出现了“文献学”专门学科。•定义: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的三个要素:知识:构成了文献的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部形态,如甲骨、金石、竹木、锦帛、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网络。记录方式:用以保存和传递知识的记录方式,构成文献的技术手段。也就是说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人类知识都可以称之为文献。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知识、载体和记录现今的“文献”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记录有知识;(2)存储在载体上;(3)有记录手段;(4)能够传播:(5)适于保存。(二)文献的属性1、知识性:2、传递性:3、动态性:综上所述,信息、知识、情报、文献四者的关系可归结为: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的本质都是信息,都属于信息的一部分。信息是生产知识的原料;知识是被人类系统化后的信息;情报是特定的信息,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文献是存储、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三)文献的特点1.数量庞大: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就多达80万种;中国在线数据库总量达到169867。2.发表分散、内容重复,各学科内容相互渗透:3.类型繁多,迅速向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4.文献信息更新周期缩短,更新速度快:据统计,文献失效的年限大致为:图书10-20年,科技报告1年,学位论文5-7年,期刊3-5年。文献类型1.手写型文献2.印刷型文献(书本型、纸介型)3.缩微型文献4.声像型文献5.电子型文献6.多媒体信息按文献的加工层次分1.一次文献(原始文献)是研究人员根据研究成果撰写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新颖性,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如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标准等。2.二次文献(检索工具)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等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组织,使之成为便于查找的资料,以提供原始文献的线索。如利用文摘工具查找2000年以来的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文献。3.三次文献(工具书)根据一定需要对原始文献进行综合浓缩所得到的成果,如百科全书、词典、年鉴、手册等工具书。按文献出版形式划分十大信息源:.图书(book)2.期刊(serials,periodicals)3.科技报告(Technicalreport)4.会议文献(conferencepaper)5.标准文献(standard)6.专利文献(PatentDocument)7.学位论文(thesis,dissertation)8.政府出版物(governmentdocument)9.产品资料(productliterature)10.技术档案(technicalrecords)图书:面向公众出版的、不记封皮至少49页的非定期出版物。对已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技术和经验的概括或某知识领域系统理论的概括。图书内容比较成熟、全面,要较全面、系统地获取某一专题的知识,阅读图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图书:专著(monographs):对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教科书(textbooks):讲授某一方面的知识,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普及读物(popularworks)参考工具书(referencebooks)期刊1665年法国的《学者周刊》被视为现代期刊的源头。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有固定刊名、开本、有连续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数量大,内容丰富;据估计,从期刊获取的科技情报占整个情报来源的60%-70%周刊(weekly);半月刊(twicemonthly)月刊(monthly);双月刊(bimonthly)季刊(quarterly);年刊(annually)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InternationalStandardSerialNumber。ISSN由8位数字组成,分为2段,没有含义。软件学报1000-9825Nature:1869年创刊办刊宗旨: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个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创新性研究成果的总结核心期刊布拉德福定律1934年,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Bradford提出的描述文献分布规律的经验定律“对某一学科而言,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该学科论文的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分出对该学科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相继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a:a2……的关系”目前,一般认为:某学科的核心期刊是指刊载该学科学术论文较多论文被引用较多受读者重视能反映该学科当前研究状态的、最为活跃的--那些期刊科技报告科技报告是研究单位向提供研究经费的机构提交的关于研究任务进展情况的报告(科学技术总结报告)。科技报告提供了许多最新研究课题与尖端学科的信息,内容比期刊论文要专深、详尽。科技报告分绝密、秘密、内部限制发行和公开发行几个等级。每份单独成册,有专门的编号,内容具体。美国政府四大报告:AD(AccessionDocument)报告,美国国防部的科技报告,内容涉及与国防有关的各个领域;NASA(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报告,美国国家航天局的科技报告,内容侧重航空与空间技术领域;DOE(DepartmentofEnergy)报告,美国能源部的科技报告,内容包括能源保护、矿物燃料、化学化工、风能、核能、太阳能与地热、环境与安全、地球科学等;PB(PublicationBoard)报告,美国政府其他部门的科技报告,报告美国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成果,内容广泛,侧重民用工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方面。会议文献是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或报告。每次会议有一个主题,作者围绕主题撰写论文。会议论文内容新颖,所以会议文献是排名于期刊文献后的第二科技文献。识别会议文献的主要依据有:会议名称、会址、会期、主办单位、会议录的出版单位等。会议文献的关键词“Proceeding”、“Meeting”、“Conference”、“Symposium”标准文献是一种重要的科技情报来源。是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标准化工作成果,它是协调统一技术所做的一种规定,是组织现代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