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浏览文献《智能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控制概念及研究框架》,了解基本概念2.文献检索分工参考《框架》第三节3源网荷柔性互动运行控制研究框架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a)3.1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郑晨)b)3.2复杂互动特性分析与互动建模方法(邵念彬)c)3.3互动能力辨识技术(李斌)d)3.4柔性互动安全运行分析(杜潇,任伟)e)3.5柔性互动运行协调控制策略和技术(郑光辉,张密)3.文献检索方法(建议):知网搜《智能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控制概念及研究框架》,从引文网络中筛选相应的文献。注意《框架》说的是智能电网,和微网有差别,但基本研究框架类似。4.请对所查文献进行归类和总结,检索结果以word+endnote(.enl)的形式提交。5.请于12号晚上七点前提交。互动能力辨识技术由于可再生能源和负荷的随机性,互动的范围和响应时间等都存在不确定性。如何界定源网、源荷、网荷间互动的构成形式,调节容量和调节特性,找出电网运行控制可利用的互动行为特性和控制能力,掌握系统互动对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影响,确定电网对广域系统互动的承受能力和运行极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互动综合性能评价指标研究。传统电网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对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大量柔性负荷接入的随机性的量化表征能力。需要针对“源—网—荷”互动环境下电网运行的新特征,研究“源—网—荷”互动能力的表征指标和量化分析方法,研究新的体现互动环境特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多时空尺度源荷互动能力辨识研究。分析掌握不同空间尺度及时间尺度上各类互动能力的构成、互动调节范围、响应时间等特性,确定互动运行的可控容量和调节范围,为电网互动运行和柔性控制策略的确定奠定基础。3)电网互动能力极限研究。传统的电网运行极限分析方法不能计及互动运行的影响,难以量化分析电网对互动运行的承受能力。需要研究互动环境下“源—网—荷”不确定性对电网运行极限的影响和分析方法,建立电网互动运行承受度、风险度指标,掌握互动能力优化布局的理论和方法。一、传统电网的评价体系1.电网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根据电网在系统中的作用不同,通常将其划分成输电网和配电网两大类。另外,从时间的角度可将电网划分为规划和运行二个阶段。对于输电网和配电网,由于关注的侧重面不同,对其要求是不一样的,因而评价指标也会有所区别或完全不同。对于规划电网和运行电网,由于能得到的可用于分析的数据信息不同,因而其评价指标或指标的计算方法也应不同。为此将电网评价指标按输电网和配电网分成二大类,然后在二大类内部按规划和运行二个阶段作进一步划分,构建了输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输电网后评估指标体系、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配电网后评估指标体系等四个系列的电网评价指标框架,并给出了各个体系的具体指标。2.输电网评价指标体系2.1输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包括技术和经济二大类。1)技术指标a)潮流分布指标PFDI(PowerFlowDistributionIndex):PFDI指主要线路允许极限容量与线路潮流之差的和除以统计线路总回路数。b)短路水平指标SCLI(ShortCircuitLevelIndex):SCLI指主要母线短路电流与该母线允许短路电流之差的和与统计母线总数之比。c)稳定水平指标SLI(StableLevelIndex):SLI指电角度差大于某个角度(比如30°)的发电机节点对数与系统发电机总节点数之比。d)可靠性指标RI(ReliabilityIndex):RI指所有负荷节点的可靠率与其对应的负荷平均值乘积之和除以全网总负荷的平均值。e)运行灵活性指标OFI(Operationalflexibilityindex):OFI指N-2方式下不过负荷的运行方式与线路总回路数的比值。f)网络适应性指标NAI(NetworkAdaptationIndex):NAI指在网络正常情况下,同比例增加各节点的负荷,直到有线路达到其极限容量为止,所增加的负荷大小代表了网络对负荷不确定特性的适应性。2)经济指标a)投资费用IC(InvestmentCost):IC指方案总投资费用。b)运行费用OC(OperatingCost):OC指方案年运行费用。2.2输电网后评估指标体系输电网后评估是指根据电网运行的历史数据,对输电网在实际运行中所表现出的性能作一个评判。指标的选取既要考虑到能刻画电网的性能,同时要兼顾数据来源的方便,拟采用以下指标:1)断面输送电力的概率分布PDPTAS(ProbabilityDistributionofPowerTransmittedbyASection):输电网承担着将大批的电力从发电厂输送到负荷中心的任务。在传统的垂直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下,除事故以外的电力系统扰动只来自负荷,也就是说,需要动态平衡的电力系统另一端发电侧是相对稳定的,输电网的压力相对较小。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各发电厂分属于不同的利益团体,各自都以自己获取最大利润为追求目标,其出力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这个动态平衡系统的两侧都在随时变化,电网的潮流变化多端,甚至很多运行方式都是事先无法预计的。通过对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输电网主要断面的潮流分布状况是很有必要的。PDPTAS指一个断面在统计时间内输送电力大小的概率分布。2)线路最大、最小及平均负载率(LineMaximumLoadRate,LineMinimumLoadRate,LineaverageLoadRate):输电网络中的线路主要承担着电力输送的任务,如果多数运行方式下各线路都能按自己的能力(输送容量)大小来承担输送容量,说明电网结构合理,反之,则说明网络布局有值得考虑的地方。线路最大、最小负载率及平均负载率指输电网在统计时间内主要线路输送的最大功率、最小功率及平均功率。3)变压器最大、最小及平均容载比(TransformerMaximumLoadRate,TransformerMinimumLoadRate,TransformeraverageLoadRate):如果运行过程中各变压器的容量与所供负荷之比都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说明变压器容量配置基本合理,反之,则说明变压器容量配置有值得考虑的地方。变压器的最大、最小及平均容载比指变压器容量与统计时间内变压器供电的最大功率、最小功率及平均功率之比。3.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3.1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其最直接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供电区域内用户的用电需求,其次,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另一个目标是追求供电企业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在规划阶段,建议采用以下指标。1)技术指标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ASAI(AverageServiceAvailabilityIndex):ASAI指一年中用户经历的不停电小时总数与用户要求的总供电小时数之比。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SAIFI(SystemAverageInterruptionFrequencyIndex):SAIFI是指每个由系统供电的用户在每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采用一年中用户停电的积累次数除以系统供电的总用户数来估计。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SAIDI(SystemAverageInterruptionDurationIndex):SAIDI是指每个由系统供电的用户在一年中经受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采用一年中用户经受的停电持续时间的总和除以该年中由系统供电的用户总数来估计。母线电压质量指标BVQI(BusVoltageQualityIndex):BVQI指所有母线电压偏移率之和除以母线总数。2)经济指标a)投资费用IC(InvestmentCost):IC指方案总投资费用。b)运行费用OC(OperatingCost):OC指方案年运行费用。3.2配电网后评估指标体系配电网后评估是指根据据电网运行的历史数据,对配电网在实际运行中所表现出的性能作一个评判,具体采用以下指标:(1)线损率PLR(PowerLossRate):PLR指统计期间内供电区域总供电量与总售电量之差与总供电量之比。(2)电压合格率VPR(VoltagePassingRate):VPR指统计期间内节点电压合格次数与统计总次数之比。(3)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SAIFI(SystemAverageInterruptionFrequencyIndex):后评估阶段的SAIFI可采用统计期间用户停电的累积次数除以系统供电的总用户数、再乘365天并除以统计天数而得。(4)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CAIDI(CustomerAverageInterruptionDurationIndex),后评估阶段的CAIDI可采用统计期间用户停电的持续时间的总和除以停电用户总户数、再乘365天并除以统计天数来估计。(5)主干线路最大、最小及平均负载率(MainFeederMaximumLoadRate,MainFeederMinimumLoadRate,MainFeederaverageLoadRate):统计期间内各主干线路的最大、最小及平均供电负荷与线路安全载流容量之比。(6)变压器最大、最小及平均负载率(TransformerMaximumLoadRate,TransformerMinimumLoadRate,TransformeraverageLoadRate):统计期间内各配电变压器的最大、最小及平均供电负荷与变压器容量之比。二、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安全可靠、经济效益、环境友好、互动高效等四个方面,建立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组成。(具体各指标分析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