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MicrosoftWord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1页滚压成型技术在机械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1选题背景1.1日本陶瓷朝向精致高科技化日本陶瓷产业非常兴盛,占了日本所有传统产业的50%:相较于台湾,日本陶瓷从业人口的比例相当高。整体来说,日本陶瓷产业的未来趋势,仍以精致的实用设计为主。日本发展的特点:(1)原料不足;在原材料方面,由于国内陶瓷原料供应不足,日本陶瓷企业从国外进口陶瓷原料数量逐年增长(2)陶瓷产品丰富多样;日本瓷器在造型、纹饰、色彩及功能上变化之多,是日用瓷强国英、德无法比拟的,依据其材料科学方面的优势,研究出高可塑性的人造粘土,降低产品的成型难度,为加快设计与开发,(3)陶瓷生产自动化智能化[1-3]。1.2美国陶瓷多用在精密科技工业美国Freedonia集团在2007年公布了美国对陶瓷市场需求预测报告,报告中详细分析了美国对陶瓷的需求量将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直至2010年,其中,电子陶瓷元件仍为市场主流。2010年到2015年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碳化矽、氮化矽等涂层、复合制品的生产情况,都会应用在电子器件、工业机械、化工、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而为了提高陶瓷后加工的效率,朝着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微波烧结、连续烧结或快速烧结等新技术及装备也应运而生[4-5]。1.3欧洲陶瓷偏向绿能与实用性欧洲的陶艺产业,较偏向于实用性,同时也与绘画、雕刻、建筑一样,注重作品的雕塑与装饰效果,尤其在产业革命后,欧洲各国的工业、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不仅克服人工制作的问题,也促进了更多元化的制作方式,尤其在德国包浩斯(Bauhaus)设计里,强调艺术(艺术装修效果图)与工业的结合,讲求造形的单纯化、合理化,重视实用与美观,使得欧洲陶艺出现了新的面貌;而目前受到80年代末期与90年代简约(简约装修效果图)风气的影响,作品有偏向柔性、个人色彩的趋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2页势。1.4国内陶瓷的发展陶瓷特有的功能、性能、实用性、文化艺术性,随着人类文明史历经了数千年,不但没被淹没,而且还一再从传统领域进入新领域。陶瓷与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现代建设的三大固体材料。因此,从广义陶瓷的观点出发,人类社会仍然会注入很大的力量来开发这一领域的材料与制品[6]。将陶瓷看作材料的观点显然比制品要宽广些,更立足于动态发展的眼光。一般来说,制品往往受到时空的限制,例如不同时代的制品造型、功能就不一定相同,而材料是制品的基础,可以随时按制品性能、结构形式的要求进行调制生产。因此,生物陶瓷、环保陶瓷等新型陶瓷打破传统陶瓷的局限在未来不是不可能的。中国陶瓷的根已深深地扎于中国大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原料、能源、技艺、庞大的国内市场等陶瓷生产的优势条件也不是世界各地都具备的。地球上近60亿人口要生活下去,中国12亿以上的人口要生活好,旧的要更新,新的要增加,为此提供了一个世界性的发展着的大市场。现在中国年产陶瓷300亿件,出口才占5--10%,已经能为中国提供几十万个就业机会,并且先富了一大批人,如能将出口率提高3倍,情况将更好。只要做好工作,陶瓷制品与材料、装备可以成为中国一大产业。目前,我国的陶瓷生产设备,如窑炉、压机等,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应该说,我们的硬件设备不比国外先进陶瓷生产企业使用的差,有的设备甚至居国际领先地位。我国陶瓷生产的硬件设备已经蓄势待发。然而这其中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应用。好的生产设备研制出来了,陶瓷生产企业或因资金或因配套等问题而没有推广使用它,再好的生产设备也会与废铁同价。我国陶瓷业要发展,产品要更新换代、提升档次,硬件生产设备不可或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陶瓷产品。国外陶瓷产品之所以在时尚、档次、质量、设计等方面让人瞩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生产世界一流产品的设备同样是世界一流的。同样道理,如果一旦拥有了先进的生产设备设施,就要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推进高技术含量、高质量档次产品的研制生产,如果用先进的生产没备生产普通的陶瓷产品,那简直是暴殄天物,大材小用,同样不可取。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以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样才有资格、有能力与外企及洋品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3页牌展开竞争。否则,我们就会大败,不是败给对手,而是败给我们自己;不是败在终点,而是败在起跑线上。就如同两个拳击手,一个是重量级的,一个是轻量级的,二者本不可同日而语,但若定要同台竞技,结果是不言而喻的。陶瓷行业在中国的存在可谓历史久远,然而陶瓷实则舶来品,在建陶行业发展的数十年里,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很多陶瓷产品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行业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情况也在每时每刻进行着,在全面竞争的态势下,各大厂商凭借着各自的实力和资源,想方设法,加大市场操作力度,与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的争夺战[11]。2资料综述滚压成型的工具是滚头,滚头是一种回转体,滚头回转体的母线与坯体成型表面的母线相同。成型时,滚头对于泥料有相对滑动外,主要还有相对滚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日用陶瓷产品有绝大部分使用陶瓷滚压成型机所生产的,也正是由于陶瓷滚压成型机的坯体质量好、操作简单,故而很早以前我国就很重视陶瓷滚压成型机的制造和改进,并形成了一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2.1滚压成型滚压成形是一种陶瓷坯体的成型方法,滚压成形由旋压成形发展而来,它采用具有回转体代替型刀作为主要的成形部件。滚压成型的原理是将塑性泥料滚压成盘类、碗类产品[12]。2.2滚压成型工艺滚压成型工艺主要是靠材料的塑性移动滚压加工成各种形状复杂的轴杆、阀门芯和特殊紧固件等产品。滚压变形是线接触,连续逐步地进行,所需变形力较小,一个行程可生产一个或几个工件。滚压成型工艺和切削、磨削工艺相比,它不仅生产效率高、节约材料,而且产品强度高、质量稳定,这种工艺特别适于加工的特长短难于切削的工件,尤其对年产上百万件大批量的产品,采用滚压成型工艺最为有利,经济效益也最为可观2.3特点滚压成型工艺和切削、磨削工艺相比,它不仅生产效率高、节约材料,而且产品强度高、质量稳定,这种工艺特别适于加工的特长短难于切削的工件,尤其对年产上百万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4页件大批量的产品,采用滚压成型工艺最为有利,经济效益也最为可观。2.4滚压成型的缺点(1)凸头现象产品中心产生一个凸起的部分这种现象有时在压坯后就能检查到有时压坯磨坯都是平的而上釉后中心就产生一个凸起的小圆头。(2)鼓气现象压坯时模子中心部位的空气未完全排除一起聚集到坯体底部中心处促使坯件底部向上鼓起轻者中心形成一个小洞严重的坯件底部中心破开。(3起皱(俗名烂屁股)现象坯件底部中心和坝子(底圈)口起细小的皱纹。(4)卷泥现象泥料在压坯时离开模型卷在滚头上[7-9]。2.5滚压成型的材料及设备滚压工艺是一种冷锻工艺,可进行滚压成型的材料很多,其中低碳钢是滚压成型普通采用的材料,有色金属更适合于滚压成型。滚压成型件一般是通过冷镦机镦锻出毛坯件,再经过螺纹滚压机滚压加工而成的。可进行螺纹滚压和滚压成型的设备有:各种往复式平板搓丝机、行星式滚丝机、二圆柱式滚丝机和三圆柱式滚丝机等。而滚压成型用的最普遍的是往复式平板搓丝机。因此,对备有冷镦机和螺纹滚压机的厂家来说,只是设计滚压成型模具的问题。2.6滚压成型的工艺及模具滚压成型的一个活动丝板同一个固定丝板作相对往复运动进行的。滚压成型是把丝板上不同的结构设计滚压在工件上。根据需要可滚压出各种螺纹、凸环、滚花、端部倒角和深浅宽窄不一的沟槽以及其它需要的形状。滚压成型比滚压螺纹要更复杂,要求更高。其模具设计是根据工件的不同形状,把搓丝板设计成一个截面或几个截面,可采用同步式;也可采用分级式。当毛坯沿轴线的直径大小相同或基本相同时,可采用同步式滚压成型;当毛坯件沿轴线的直径大小不相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5页同时,需要滚压几种不同结构的直径时,则采用分级式滚压成型。一般可一次滚压成型,形状复杂的也可两次滚压成型压成型是一种先进的加工工艺,它的显著工艺特点受到国内外汽车行业的重视[10]。3小结通过本次设计更好的理解了机械设计中的很多专业知识,把螺纹联接中的螺栓、螺钉、圆螺母等等螺纹联接的选择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通过键的选择、轴承的选择、带及带轮的设计、离合器的设计、弹簧的选择等方面知识的运用使我把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更好的综合起来。参考文献[1]濮良贵,纪明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徐灏,邱宣怀,蔡春源,汪恺,余俊.机械设计手册(第四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01-112.[3]徐灏,邱宣怀,蔡春源,汪恺,余俊.机械设计手册(第五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80-90.[4]东北工学院《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编写组编.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第二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215-230.[5]李世华.现代施工机械实用手册[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98-99.2002.[6]刘泽九.滚动轴承应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7]张选民.AutoCAD2008机械设计典型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8]郭朝勇.AutoCAD2008机械应用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9]东北工学院《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编写组编.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第二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215-230.[10]李世华.现代施工机械实用手册[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25-30.[11]MechanicalDrive(ReferenceIssue).MachineDesign.52(14),1980.[12]PattonW.J.MechanicalPowerTransmission.NewJersey:Printice-Hall,1980.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6页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