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历史试题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8分)24.“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25.表1从现的变化反映了表l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河以北郡数秦岭淮河以南郡数西汉1037429西晋1628676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小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D.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26.《新唐房.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C.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杜会特征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27.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纪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28.章开沅在《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提出“离异”与“回归”的命题,强调“离异不可忘本,回归不可复古”。章开沅所说的“离异”是指A.寻觅本民族的主体意识B.拒绝西方近代文明C.模仿西方近代文明D.对传统文化的完全否定[来源:学科网ZXXK]29.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应”模式②“侵略——革命”模式③“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30.右图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来源:Z*xx*k.Com]目录1.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2.根据地区现势3.军事一些问题4.土地一些问题5.党的组织问题6.革命性质问题7.割据地区问题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31.1957年7月4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由此可见A.苏联农业发展引入商品经济关系B.基本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C.苏联开始规划市场经济体制改革D.苏联农业改革重回到余粮收集制32.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33.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A.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的原则B.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C.宗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34.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A.冲击了美苏两级世界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C.促进了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D.体现了二战后大国间的利益角逐35.英国学者罗德里克曾说:“全球化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它增加了对国家提供社会保险的要求,同时也减少了国家有效地实现这一作用的能力。”这反映出全球化下A.政府干预经济的呼声日益减弱B.社会福利建设面临严峻挑战C.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加深D.全球化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来源:学。科。网]二.非选择题(52分)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塞罗突破了城邦时代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界限,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张扬了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文主义者还大力提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等,从而为近代意义上公民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古希腊罗马的公民理论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17、18世纪的公民还在范围和数量上得到了拓展: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从公民及公民权利发展的动力源来看,主要是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形式,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如英、法、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获得了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身份。——摘编自张博颖等《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材料二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后来,他陆续以嘲讽的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此外,胡适还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党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胡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公民观的内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新国民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2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经济全球化中的各种要素材料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观点一:起源于16世纪;观点二:起源于19世纪;观点三:起源于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说明:选择材料二中任意一种观点,并从材料一中任选4个要素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回眸材料契丹建国后,耶律阿保机将亲卫之众自部族中分离出来,创建由皇帝本人直接领导的“斡鲁朵”,“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辽诸帝即位之始,例皆新建本人的斡鲁朵,同时也继承此前诸帝的斡鲁朵,使皇帝的亲卫力量独立于枢密院为首的政府之外,且可与政府的力量相抗衡。“有兵事,则五京、二州各(斡鲁朵之)提辖司传檄而集,不待调发州县、部族,十万骑军已立具矣。”至辽末,已有十三个斡鲁朵,合诸斡鲁朵,自成一体系,直属于皇帝。各斡鲁朵最高级的官员有二,“某宫契丹都部署”管理契丹人,“某宫汉儿渤海都部署”则管理汉、渤海人,其管理权限,可以说是军、民事务无所不包。这一体系,与掌管契丹等部族的北枢密院体系、掌管汉人渤海等州县人户的南枢密院体系并列。——摘编自余蔚《辽代斡鲁朵管理体制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辽代斡鲁朵制的主要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辽代斡鲁朵制的作用。(6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1岁起就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对科技发展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9分)[来源:学科网]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