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解释题——勤于积累,善于推断所谓“常见文言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来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在文中的含义”,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即上下文中的含义。实词考查范围主要是考纲所要求的120个实词,以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考查角度一:多义词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比如“兵”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本义为“士兵”,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兵器;士卒,军队;兵法;战争,战乱等等。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解释为“兵器”。知识链接: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如“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掌握多义实词的方法有:1.巧记本义引申解对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的,如“从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zònɡ),如“从弟”。对点训练1(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①手足..情深,焉能或忘。本义:比喻义: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本义:比喻义:本义:头和颈比喻义:某个集团的领导人(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试着寻求义项间的联系。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台阶(《史记·魏公子列传》)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指南录后序》)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修治,清理(《五人墓碑记》)④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清除,废除,除掉,去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⑤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去,逝去(《元日》)“除”的义项间的联系:“除”本义是“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修治、整治”“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3)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试着寻求义项间的联系。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引.吭高歌(成语)④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⑤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2.紧扣语境推敲解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例如:解释下文中加点的“过”的意思。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过”有动词义、形容词义、名词义等多个义项。首先确定这里的“过”应是一个动词。“过”作动词有“经过”“拜访”“犯错误”等义项,结合语境,只有“经过”和“犯错误”两个义项比较合适。再看下一句楚厉王的解释,显然,“犯错误”更符合上下文语境。译文:楚厉王(楚国)遇到危急的情况,用击鼓发出信号,动员百姓严加防守。有次,厉王饮酒,酩酊大醉,糊糊涂涂敲起鼓来。百姓们大为惊动,厉王派人阻止大家说:“厉王喝酒醉了,同身边的侍从开了个玩笑,击错鼓了。”众多急忙赶来的老百姓只得回家了。过了几个月,真的有了紧急情况,鼓声响起,而百姓们都没有响应。于是,不得不更换击鼓而改另外明确的报警信号,才取得百姓的信任。对点训练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①曾(通“增”,增加)益其所不能②则天地曾(曾经)不能以一瞬B.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坚固).②斯固(确实)百世之遇也C.①每移案,顾(环视)视无可置者.②大行不顾(考虑)细谨D.屈平疾(痛恨)王听之不聪也②声非加疾(强,迅猛)也,而闻者彰答案C解析A项②为“竟”义。B项①为“顽固”义。D项②为“快”,引申为“洪亮”。(2)试写出“黠”字在句中的意思。①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答: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狡猾。(贬义词)②齐武成帝子琅琊王,太子母帝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聪明。(褒义词)(3)解释加点的词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B.“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C.“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如“去”在“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里,是“离开”之意,在“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里,是“前往”之意,在“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里是形容词,“过去的”意思。(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节选自《周书·独孤信传》,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州咸.敬服之咸:全都B.服章有殊.于众殊:不同C.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带:兼任D.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迁:搬迁解析:选DD项,“迁”的义项有“迁移、搬迁”“离散”“晋升或调动官职”等,在这个语句中最恰当的解释应为“晋升”。参考译文: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的父亲独孤库,是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节操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正光末年,他和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孤,因此而知名。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移居到中山,被葛荣擒住。独孤信年少,喜欢打扮自己,服饰的花纹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建明初年,他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新野郡守。不久晋升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守。(5)(考点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已: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解题思路:“冒”为多义词,常见义项有:顶着,迎着,如“冒死、冒雨”;贸然,鲁莽,如“冒失、冒进”;向上升,向外透,如“冒汗、冒尖”;覆盖,如“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等。A项“冒阵而前”,结合语境,应为“顶着箭阵前冲”。冒,解为“顶着、迎着”。答案:A参考译文:郭浩字充道,是德顺军陇干人。宋徽宗时,曾经率领百余名骑兵到达灵州城下,夏人用千余名骑兵追击他,郭浩亲手斩杀夏二名骑兵,带首级而还。后来跟随种师道进军并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葺平砦水源,使我军无水饮用,郭浩率领数百名骑兵夺回被侵占的水源。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顶着箭阵前冲,被乱箭射中左胁,郭浩大怒没有拔出,用力呐喊,擒获敌人后才停止;各路军跟从他追击,敌人逃跑而去,他因此战而闻名。郭浩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钦宗即位后,经过种师道的举荐,被钦宗召见并议论有关政事的问题,郭浩上奏说道:“金人连年征战在外,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思乡的念头。我请求带领轻兵从小路赶往滑台,等到敌军渡过一半时,可以趁机攻击他们。”意义例句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拉长引.吭高歌(成语)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伸着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掉转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考查角度二: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词,主要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这种情况大致有: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感情色彩变化,⑤名称说法改变。知识链接: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如臭(古:气味;今:坏气味)金(古:金属;今:金子)3.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4.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如“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5.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示的语义增强。如“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6.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如“逢迎”,古义是“迎接”,中性义;今义是“迎合”,贬义。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掌握多义实词的方法有:1.词的古义不能与今义混为一谈。考生在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含义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把古今异义词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2.识记古今异义词的主要方法是勤于积累,加深理解记忆,尤其要明确古今异义词所处的语言环境及特定含义。如“无论”,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在文言文中却是两个词,考生须区别记忆。对点训练1一、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二、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B.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C.暮去朝来颜色..故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四、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