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一、考点解说《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1、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2、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二、技巧讲析。(一)字形分析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试一试:“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你能推断出“殛”的意思吗?想一想: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兵器有关2、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另:禾--五谷贝--金钱歹--死亡皿--器具纟—丝麻王-玉器月--肉宀--房舍求--毛皮目---眼隹(zhuī)—鸟雀练一练:1、①一曲红绡不知数②自缢于庭树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绡:丝织品;缢:上吊,吊死;缒:用绳子往下吊2、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已施焉。(二)字音分析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考查一般不会超出课内接触过的范围。练一练:1、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④张良出,要项伯2、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②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三)结构分析法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练一练:1、①遂通五经,贯六艺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③塞者凿之,陡者级之。④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塞者凿之,陡者级之:.石头堵塞的地方就把它凿开,陡峭的地方把它砌成石级。级这里似乎是使动用法--使之成级(四)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句式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练一练:1、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②蔺相如固止之③独夫之心,日益骄固2、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②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刀③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五)旧知分析法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另:还可利用成语推断,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拔:攻取)试一试:1、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使之改变)《陈情表》)练一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9年海南、宁夏卷)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史记选读中“周公乃践祚,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摄:代理;“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2、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成语“绳之以法”:“绳”指“准绳”‘“制裁”,推测到“善才绳之”中的绳也是“制裁,依法处置”。)(六)语境分析法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例: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弄璋:生男弄瓦:生女“果双生一男一女”)(七)代入检验法即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将所给义项代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三、巩固练习。1、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踏上)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打)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绳索)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财)5、抚军亦厚赉成名。(赏)6、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双目失明)7、可以独飨白粲(飨,食用;粲,米一类的东西)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通“雇”,雇佣)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通“翌”,第二天)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通“促”,催促)4、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5、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从”——通“纵”)1、追亡逐北(败逃者,逃亡的人)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更加,越来越)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享受)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劳)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排斥、排除)7、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同义复用“冲”即“幼”,“年幼”)8、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08天津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篡:劫夺。贼:杀害。))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劫夺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C、何以易之:易:改变D、胁息然后带胁:收敛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纠”与“劾”同义对举,当为同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A、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纠正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1.自放驴,取樵吹爨。樵:打柴?(“樵”作动词“取”的宾语,是名词解释成动词“打柴”错误。)2.立谓所亲曰。亲:亲属?(“亲”字用在“所”字后,是动词用法,解释为“亲属”错误。)3.不意乃在朝列。意:意愿?(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意”应是动词“料想”。)4.凡吏于土者。吏:官吏?(名词和介宾短语搭配,要活用作动词,“吏”应是动词“做官”。)5.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东:向东?(方位词“东”用在“而”后,活用作动词“向东”。)6.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雨雪:下雪?(“雨雪”是两个名词连用,“雨”活用作动词,“雨雪”即“下雪”。)7、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08全国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A“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1、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09江苏卷)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联系:《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2、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2006年高考卷)A、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偏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鄙:把……当作边境)5、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遂饿死于首阳山。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1、轨遂投城遁走(投笔从戎——扔掉)2、诸将阿吕后意(阿谀奉承——迎合)3、(高)进之布指算,不爽(屡试不爽——差错)4、斯言虽小,可以喻大(联系: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明白,通晓)5、(07年福建)今姑贷汝(联系:成语“严惩不贷”——宽恕、饶恕)1、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2、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适”的意思是“出嫁”,主要是依照下文中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3、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写)。驻(车马停止不前)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同“返”,返回),下马伫(长时间地站着)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才)去。(“布”的意思是“铺”,主要是依照上下文中的“伫立”“及疲”“裘”“坐”“宿”等词语的意思)4、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绐(dài):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