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分突破一四类实词,字字对译[考情快递]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每年必考。《考试说明》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既考查识记能力,又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摘编自《小山类稿》)【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③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绳.吏之法尤峻绳:捆绑。B.即以其事属.之属:交付。C.无逾.祖矣逾:超过。D.不可胜.计胜:尽。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A.“绳”,可联想《病梅馆记》中的“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推测其意义的“约束”。B.“属”,根据上下文推测其意义为“交付”“托付”,正确。C.“逾”可联想“逾越”一词,推测其意义为“超过”,正确。D.“胜”可联想《游褒禅山记》中“何可胜道也哉”,推测其意义为“尽”,正确。答案A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涉及谦敬、一词多义、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文言知识。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抓住关键点。(1)“君”是敬辞,对人的尊称,您;“辈”是名词,相当于“类”;“……,……也”是判断句;“勿辱于县”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即“勿于县辱”。(2)“会”是副词,恰逢;“京卫知事一员”是定语后置句,即“一员京卫知事”;“可者”是名词性短语,指适合的人。答案(1)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2)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合适的人。【参考译文】张祖,字彦宗,以字为名被世人所知。十三岁时,父亲、祖父相继去世,独自侍养母亲一起居住。洪武元年,闽中的法令严酷,约束官吏的法令尤甚。有害怕被征召劳役的人来约张祖一起斩断右手大拇指来免除劳役。张祖疑虑拿不定主意,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说:“法令可以逃避,手指斩断后就不能再连上,何不逃离呢?”于是逃跑藏匿起来。不久,斩断指头的事被发现,诏令逮捕发配去戍边。犯罪的人说张祖开始与自己相约这样做的。追捕张祖很久没有抓到。正赶上新皇即位大赦天下,就回来了。家中一无所有,以至于变成马厩牛圈,毁木斗桶做薪柴。张祖想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振兴门户,于是决心学习儒学。这时,皇帝下诏有八顷田以上的人家,选出一个儿子或孙子为小吏。县里文书送到,张祖拒不接受,手拿经书愤愤地说:“我是做小吏的人吗?”县令报告了按察司,按察司再发文让张祖前去,张祖像对待县里一样坚决不接受。使者仔细地看了看他,说:“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于是带他一起离开了。张祖已经通晓儒学,又明晓九章算法。当时正推行方田均税法,就把这件事交付给他。文书满几案,张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分类梳理、安排、谋划,事情做得有条有理、有据可查。建文帝时,张祖为吏部小吏。不长时间,云南布政史张(dǎn)被召入为吏部尚书,于是下属官吏很多都更换了,唯独说张祖办事老成、守法度而没有更换。当时建文皇帝正与方孝孺等人讲求古法治国,治理国家的事很多都改变了太祖的旧制度,变法章奏每天都传到吏部。张祖暗中对张说:“高皇帝起于平民,据有天下,创立新法制度,规模很大。治理国家应追求实效。现在法制已定,每天都有变更,未必胜于旧法,只给有不同意见的人提供借口,何必这么急着改变呢?”张认为他说的很对,但因群议太盛,没有采用。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合适的人。张说:“没有比张祖(再合适的)。”授张祖为留守知事。等到靖难之师渡江成功后,张祖做安吉县丞。张被解除职务后自杀,尸体被抬回家,属吏没有敢去探视的,只有张祖前往帮助料理丧事。出殡完毕,哭着祭奠后离开。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安吉多山,向来有很多逃到本地的百姓,隐瞒田地不能如实上报,收上的财赋很少。张祖到任后,清廉勤勉自守,尊敬礼待贤士大夫,与他们协商探讨。在职九年,稽查核实财赋,修筑的池塘堤坝,不可胜数。逃到本地的百姓隐瞒田地的令他们登记户籍交税,并免去他们的罪。(张祖)声名卓著远扬,因考核等级最高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上任行经吴桥时去世,只有一个儿子扶丧归家。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把握不好。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但不少学生在做题时仅凭主观臆断,不注意字字对译,这一点在训练中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2.不分单双。在文言文中两个连用的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如果把它们误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句子就解释不通,释义也必然错误。3.弄错通假。对古代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所通之字去解释。或按原字去解释,或将它作另外的字解释,都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4.不明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常见的语法现象。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仍按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5.不辨古今。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把握动态语境,义与境合分析句子成分,确定类属利用句式修辞,前后贯通联想课文例句,善于迁移借助相关成语,触类旁通代入句中验证,语意顺畅现场阅卷——评阅试卷,明确得失【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①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九年,以疾薨,年四十七。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给:供给,施与。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C.民不胜.其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登记,没收。(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①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采样我来阅卷采样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扣分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分析】采样得分(1)0分(2)①2分②3分③3分扣分依据(1)B项“劳”为慰劳、犒劳之意。“劳”为烦劳,是现代汉语之意,用在此不正确。(2)①供:供奉,属一词多义,理解错误。祭礼:应是两个词,属单双不分,应各自翻译成双音节词,祭祀和仪式。因此扣2分。②左右:左右的人,随从。属古今异义,未翻译出来。因此扣1分。③良:的确,诚然,确实。未能翻译出来。扣1分。规范答案(1)B(2)①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②(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③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定向规范六种实词释义方法一、音形训义法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可以通过字形来解释词义,是谓形训;还可以通过字音来解释词义,是谓音训(或者叫声训)。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Ⅱ第4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解析昧,形声字,从日,未声,音mèi。从日,与光线有关。《说文解字》:“昧,爽且明也。一曰暗也。”可见,“昧”字本义为“日出前天将明而未全明”,引申为“糊涂”“冒犯”“违背”等。而C项中理解为“冒犯”,不恰当,根据上下文语境应该解释为“违背”才通顺。答案C二、对文断义法所谓对文,是指在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意相关的对句中,相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常常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关系。比如成语“尔虞我诈”,相对应位置上的“虞”和“诈”,“虞”可能不了解,但“诈”是“欺骗、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