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诚信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如同失去了道德一样,虽然可以暂时的生存,但是谈到发展,就很难实现了。如果说现代化是一幢摩天大厦,诚信便是它坚强的基石。有它支撑,大厦才会巍然屹立。一旦诚信缺失,人们就会失去安全感,社会就会丧失凝聚力,个人的梦、国家的梦都将遥不可及。做人要有诚信,做学术更要讲科研诚信。“立言先立德,立文先立人。”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更应该以身作则,以自身言行为世人之轨范,成为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学术诚信直接影响科研环境,而科研环境对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人才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师生,我们都在跟“学术”打交道。学术研究的基础是真实,生命在于诚信——因此,学术诚信应该是我们研究生同学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人们口诛笔伐,仍然愈演愈烈,其中不乏很有威望教授学者。比如: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肖传国关于“反射弧”造假,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得主李连生学术造假,中国井冈山大学讲师李涛和钟华造假70篇SCI论文事件等等。这么多的事件不免让人深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造假行为,我想这其中是跟我们的学术风气和学术监管上有关。就从我个人身边说吧,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学生在写论文的时候,就是简单地将别人的论文拼拼凑凑,根本就不想去做,因为他们知道抄过来的也可以通过校里或自己老师的审核,其实我们的老师在面对这样的论文时自己也很明白,是抄袭是学生自己做的有时是很容看出的,可是我们的一些老师是睁只眼闭只眼的,这也反过来进一步纵容了学生学术造假。另外,也就是我们学生自己,缺乏学术诚信,造成学生学术诚信的缺乏,我想跟我们大学里的学风有关,他们对这种学术抄袭变得很迟钝,因为平时的作业、考试对此似乎司空见惯了,日积月久难免对学生个人学术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个人认为学术诚信问题主要根源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术研究成为一种潜藏名利诱惑的职业;二是社会给予研究人员的期望和压力过高,同时伴随着不正当竞争、同行压力、扭曲的评估系统等现象;三是缺乏职业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四是对不正当行为的查证和制裁力度不够。我国目前存在的学术诚信问题,不仅反映了学术界诚信意识和诚信机制的薄弱,而且折射出其背后的社会环境和浮夸文化土壤。教育部的意见把握住了这些核心问题,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对于这些问题,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去加强学术诚信问题,分别是:重视学术规范教育,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和整肃学术不端行为。当然,在学术诚信方面国家也给出了足够的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指出“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自诞生之始就把追求真理、揭示客观规律作为崇高目标。”同时,针对今年发生多起国内部分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撤稿、给我国科技界国际声誉带来极其恶劣影响的问题,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共七部门已于近日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加强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建设。作为高校研究生,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为维护学术诚信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在学术上,我们应该遵守遵纪守法,弘扬科学精神;严谨治学,反对浮躁作风;公开、公正,开展公平竞争;互相尊重,发扬学术民主;以身作则,恪守学术规范。在科研活动中,我们应当求真务实,不断追求卓越与创新,应当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应当秉承专业精神,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标准和规范,应当做到公平和对他人的尊重,承认他人的成果和贡献,应当严谨自律。在当今社会,人们更多偏向于追求科技的进步和利益的增长而忽略了科学道德这一层面。但是只有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才是立人的基石。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端正的学风。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国家、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