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内生变量: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内部决定。外生变量: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外部决定。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狭义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广义均衡原理:经济主体的行为必须相互一致。保留价格:某人愿意接受、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需求曲线:一条把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描述了每一个可能价格上的需求数量。均衡价格:住房需求量等于住房供给量时的价格。比较静态学: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垄断:市场被某一产品的单一卖主所支配的情况。完全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垄断者):垄断者对每一个租赁者收取等于“保留价格”的房租。一般垄断者:收取相同价格的垄断者。超额需求:愿意按价格P(max)租房的人多余可供给的住房。住房配置方法:竞争市场、价格歧视垄断者、一般垄断者、房租管制。长期均衡:长期中,住房的供给量将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置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那么这里就存在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配置方法存在帕累托改进,它就称为帕累托低效率。如果一种配置方法不存在任何的帕累托改进,就称为帕累托有效率。预算集: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所有消费束组成的集合。预算线: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将消费者的收入用完的消费束组成的集合(p1x1+p2x2=m)。预算线斜率的含义:表示市场愿意用商品1来“替代”商品2的比率;在继续满足预算约束的情况下,为增加1单位商品1而必须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机会成本)。计价物:如果设定商品2的价格为1,并适当调整商品1的价格和消费者收入,使得预算集不发生改变,就称商品2是“计价物”。从量税: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征收的税。从价税: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值征收的税。总额税:无论消费者行为如何,政府取走的一笔固定金额。(从量税和从价税率的变化将使预算线的斜率更陡峭;总额税的变化将使预算线向内平行移动。)所得税:对收入直接课征的税。从量补贴: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给予补贴;从价补贴: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值给予补贴;总额补贴:无论消费者行为如何,政府给予消费者一笔固定金额(从量补贴和从价补贴的变化将使预算线的斜率更平坦;总额补贴的变化将使预算线向外平行移动。)配给供应:对商品的购买量不能超过一定限额。偏好的种类:A.弱偏好关系(X≥Y,X至少和Y一样好)B.严格偏好关系(XY,X严格优于Y)C.无差异关系(X~Y,X和Y无差异)关于“偏好”的理性假设:完备性公理:对于任意X,Y属于C,有X≥Y或Y≥X,或两者兼得;传递性公理;反身性公理:对任意X属于C,都有X≥X,即任何消费束至少和本身一样好。关于偏好的“凸性假设”:“平均化”的消费束至少与极端化的消费束一样好。无差异曲线:由受到消费者相同偏好的消费束组成的曲线。(无差异集I(x)、弱偏好集WP(x)、严格偏好集SP(x))“理性假设”意味着:表示不同偏好水平的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单调性假设”意味着:(1)离坐标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更受偏好;(2)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凸性假设”意味着: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完全替代品:消费者愿意按固定的比率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边际替代率固定不变)。。完全互补品:始终以固定比例一起消费的商品(边际替代率为零或无穷大)。厌恶品:消费者不喜欢的商品(边际替代率为正)。中性商品:消费者不在乎的商品(边际替代率为无穷大)。餍足:对消费者来说有一个最佳的消费束,就他自己的偏好而言,越接近这个消费束越好。在餍足点的右上和左下方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在餍足点的左上和右下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离散商品:无差异曲线是一个离散点集。当x1是离散商品,x2是连续性商品时,特定消费束的“弱偏好集”是一组线段。边际替代率(MRS):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量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去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连续增加单位X1的消费数量所能代替的X2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几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效用函数:“效用函数”代表“偏好”,它是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的方法,它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大于指派给受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数学表示);效用函数强调的是消费束的排列次序(序数效用);效用函数如果存在,就不止一个,一个效用函数的任意“严格正单调变换”也是一个代表相同偏好的效用函数;偏好是“理性”的是可用效用函数来代表偏好的必要条件。序数效用:有意义的仅是两个消费束之间效用的相对大小。基数效用:两个消费束之间效用的差额也具有重要意义。各类效用函数:完全替代u(x1,x2)=ax1+bx2;完全互补:u(x1,x2)=min{ax1,bx2};拟线性偏好:u(x1,x2)=v(x1)+x2;柯布-道格拉斯偏好:u(x1,x2)=x1cx2d,c,d0。边际效用:MU1=△U/△x1。边际替代率:MRS=△x2/△x1=-MU1/MU2。“边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替代率递减”:二者并不等价,但是,当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不受其他商品消费量影响的话,“边际效用递减”的确意味着“边际替代率递减”。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假说:消费者从他们的预算集中选择最偏好的消费束。需求束:一定价格和收入水平下的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选择。最优选择: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如内点解(内点解处两种商品的最优消费量都大于零,而且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比率)、折拗解、角点解即边界解(角点解处其中一种商品的最优消费量等于零,且边际替代率(一般)不等于商品价格比);非凸偏好下相切条件是最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凸偏好下相切条件是内点最优的充分必要条件。下述情况下所得税优于从量税的结论并不必然成立:消费者本来就不购买任何的商品1;所得税可能挫伤消费者赚取收入的热情,以致课征所得税导致消费者可支配(税后)收入的大幅下降;通过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消费者可以将从量税的一部分税收负担转移给厂商。需求函数:刻画的是每种商品的作为消费者面临的价格和收入的函数的最优消费数量。收入变化的比较静态分析:正常商品(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与低档商品(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收入提供曲线(收入扩展线)(代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需求束)和恩格尔曲线(代表收入和某种商品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表示在所有价格保持不变时,需求如何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情况)。价格变化的比较静态分析:普通商品(需求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与吉芬商品(需求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拟线性偏好的“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都是(近似)一条垂直线。反需求函数将价格视为需求量的函数;由消费者“最优选择”的条件可知,反需求函数测度了在商品的各种需求量下,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边际支付意愿。显示偏好:可观测的消费者选择行为“显示”了有关偏好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信息来:恢复消费者的偏好;检验“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的合理性。直接显示偏好:设x是消费者在收入为m时按价格(p1,p2)购买的消费束,y是同样收入和价格下能够支付得起的任意消费束,即下式成立:p1x1+p2x2≥p1y1+p2y2则称“x直接显示偏好于y”。显示偏好原理:很明显,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总是成立的话,“x直接显示偏好于y”就意味着“x(严格)偏好于y”,这就是“显示偏好原理”。间接显示偏好:设x是在价格-收入(p1,p2,m)下购买的消费束,y是同样价格和收入下能够支付得起的消费束;同时y是在价格-收入(q1,q2,m’)下购买的消费束,z是在同样价格和收入下能够支付得起的消费束,即下式成立:p1x1+p2x2≥p1y1+p2y2,q1y1+q2y2≥q1z1+q2z2,即“x直接显示偏好于y”且“y直接显示偏好于z”,则称“x间接显示偏好于z”。间接显示偏好原理:很明显,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总是成立的话,“x间接显示偏好于z”就意味着“x(严格)偏好于z”(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如果x既“直接显示偏好”于y,又“间接显示偏好于y”,则称“x显示偏好于y”:很明显,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总是成立的话,“x显示偏好于y”就意味着“x(严格)偏好于y”。显示偏好弱公理:如果(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相同,那么(y1,y2)就不可能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显示偏好弱公理的等价表述:设(x1,x2)是在价格(p1,p2)下购买的消费束,(y1,y2)是在价格(q1,q2)下购买的消费束,如果p1x1+p2x2≥p1y1+p2y2,且(x1,x2)≠(y1,y2),则必有q1x1+q2x2>q1y1+q2y2。注意:1、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则我们所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必然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2、但是,所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时,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显示偏好强公理:如果(x1,x2)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相同,那么(y1,y2)就不可能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1,x2)。“显示偏好弱公理”只是“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的“必要条件”;“显示偏好强公理”是“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数量指数:拉氏指数Lq(以基期价格作为权数)、帕氏指数Pq(以t期价格作为权数)。价格指数:拉氏指数Lp(以基期数量作为权数)、帕氏指数Pp(以t期数量作为权数)。斯勒茨基方程:价格变动以后,对消费者的收入进行补偿,使得在新的价格和补偿收入下,消费者刚能买得起原来消费束。斯勒茨基替代效应的符号与价格变动的符号相反:即价格下降(上升)引起的“替代效应”提高(降低)了商品需求量,及替代效应一定是负的。需求法则: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一定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希克斯替代效应的符号与价格变动的符号相反:即价格下降(上升)引起的“替代效应”提高(降低)了商品需求量。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例子:1、完全互补:替代效应为零;2、完全替代:收入效应为零;3、拟线性偏好:收入效应为零补偿需求曲线:1、标准需求曲线(收入保持不变);2、斯勒茨基需求曲线(购买力保持不变);3、希克斯需求曲线即补偿需求曲线(效用保持不变)。初始禀赋:预算线必然通过初始禀赋点;拥有初始禀赋的消费者是商品1的净销售者,商品2的净购买者。价格变动后决策者角色的确定:如果决策者原来是商品1的净购买者,那么,当商品1的价格下降时,他仍然会做为商品1的净购买者;如果决策者原来是商品1的净销售者,那么,当商品1的价格上升时,他仍然会做为商品1的净销售者。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需求总的变动=替代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普通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禀赋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两个预算约束表达式:终值表达式:;现值表达式:(如果消费者能够按固定利率进行借贷,那么消费者始终偏好具有较高现值的收入模式,而不是具有较低现值的收入模式)。利率变动后决策者角色的确定:如果决策者原来是借款者,那么,当利率下降时,他仍然会做为借款;如果决策者原来是贷款者,那么,当利率上升时,他仍然会做为贷款者。税收:在利息支付可以抵扣税款的情况下,无论是贷款人还是借款人,税后利率都是相同的;对储蓄课税会减少人们想要储蓄的货币量,对借款补贴却会增加人们想要借入的货币量。风险态度:1、风险厌恶:含义:指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确定的)财富的期望效用小于财富期望值的效用;特征:伯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