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期末论文第1页共5页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一些思考——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资源环境的恶化之间的矛盾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资源环境的恶化之间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简要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产和人口增长的情形,以及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提出带来两者之间矛盾的原因和如何缓解这种冲突的一些个人看法和建议。关键词:科技进步,环境恶化,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言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追求高科技,社会也不断在发展,致使环境污染不断恶化,这样的趋势不禁让人们为生态环境的前景担忧,大概还能发展多久就会看不到真正的花草树木、蓝天白云?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生产、生活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严重。而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我们该不该限制科学技术的进步,或者如何解决科学技术进步与资源环境的恶化的矛盾已经成了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在中共领导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理论之后,十七大的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1]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对我国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科技进步与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进入21世纪,环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期末论文第2页共5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时就已经明确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但是,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在我国科技进步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的现实状况是怎样的呢?我觉得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科技水平不高导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但生态危机的产生往往并不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反,正是落后的科技水平导致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而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2]。在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综合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能耗高以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问题依然存在。生态环境的透支日益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用已有的相对落后的科学技术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得许多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就被浪费,不够环保的开发模式也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加上我国的能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另外,目前我国利用的能源仍然是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不少环境问题。2、科技的发展使得医疗条件改善,带来人口问题和老龄化问题科技的进步大大丰富了物质资料生产的种类,提高了生活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环境对人类的承载量,加上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我国人口的增长又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很多困扰人类几个世纪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已经逐步解决,从而人口不断膨胀,我国本来就人口基数很大,加之健康事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毫无疑问对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煤、石油和金属矿藏的需求将随之增加。人均消耗水平也随生活水平的改善而提高。人口数量、老龄化问题大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3、科技发展过程中对环保观念淡薄虽然近几年我国大部分科研人员虽已开始了环境保护教育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但是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尚未形成气候。一些科研工作者虽掌握了一定的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期末论文第3页共5页保护方面的科学知识,却没有与之相符的道德修养,环境理念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薄弱。据统计,全国已有250多家高校拥有环境工程学科,但仅限于环境学科的学生,对于非环境学科的学生还没有环境教育的内容安排。虽然教育部将环境科学作为一级学科,但在大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认识可持续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因此,进入科研岗位后很难在科研工作中保持应有的环境保护意识。二、对科技进步与环境恶化的看法和建议(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我认为,科学技术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它自身并不具备价值的判定,科学技术的价值来源于人类如何去运用它。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为了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优先发展的科技都是为经济产量输出的迅速扩张服务的,有时甚至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的速度,忽略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将科技排除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之外,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建设生态文明可以对传统的落后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进行改造,缓解甚至解决科技进步带来的资源环境的恶化问题,进而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来做?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1、加强科技创新,用“绿色技术”取代落后技术尽管我们国家现在需要尽快的加大科学技术发展的力度来实现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但是在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的同时,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科技的创新,用“绿色技术”取代落后技术,积极发展生态文明,促使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消耗、环保的环境良好型发展模式转变,使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比如适当地引进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开发,大力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技术。以研制和开发绿色产品为主导方向,开发新的生态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的利用开发技术,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促进“绿色市场”和绿色产业链的形成。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用技术创新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原材料在生产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形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一种发展模式[3],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从而缓解我国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期末论文第4页共5页2、加强科研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我认为是国人的环保教育意识差,从学生到工作岗位,很多人的环境意识处于薄弱层次,没有上升到环境伦理道德意识水平,没有认识可持续发展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科研工作者,这一点是很危险的。科学技术的精髓本就是追求真理,尊重客观规律,即我们要尊重自然界发展的规律、遵守自然界的法则,在生态环境承载范围内协调发展。而这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人类忽略。所以加强科研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尤为重要。科研人员是工作在科技进步的最前沿的工作者,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科技思想”,再尖端的知识和技术也不能造福于人类。3、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环境教育正作为各种素质的重要载体和显现形式,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从而最终影响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学生将来无论是进入科技部门、政府部门还是进入企事业单位,都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他们将承担上一辈环境行为的后果,其环境行为又将决定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因此,学生环境道德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得到有效的落实。现在,许多高校设立了环境与资源学院,进行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的相关研究与教学,取得了一大批学术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有环保素质的人才[4],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今天的环境教育重视了,那么明天环境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总结人类采取的每一个活动实际上都是自然对于人类智慧的考验,我们不应该在每一次灾难后才重视科技进步带来的环境和能源恶化问题,我们需要在行动前就有所思量,把自然、生态纳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人类的行动或许就会谦逊许多,科技、生态和人性也必将会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并且不断向前发展。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代,现代科技日益成为新一代生产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绿色”科技,用先进环保的技术代替落后低效耗能的技术,才能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期末论文第5页共5页功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家的经济素质和发展能力;对于每个人,只有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特别是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从大学生,从教育抓起,才能够提高我国人均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间接地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才能够解决一系列的生态危机,缓和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好的构建生态文明社会,走一条人与自然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或许这也就是领导人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初衷吧。参考文献[1]党的十七大报告[J],2007,(1).[2]谭仁杰,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技文化研究,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94、196页.[4]陈香立,大学生环保素质浅析[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