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供应链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DOC 9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献号】1-1692【原文出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401【原刊页号】38~43【分类号】F8【分类名】世界经济导刊【复印期号】200403【标题】基于全球供应链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英文标题】COMPETITIVEADVANTAGESOFTHEINDUSTRIALCLUSTERBASEDONTHEWORLDWIDESUPPLYCHAINLIJun-hua,PENGYu-lan(SchoolofBusiness,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作者】李君华/彭玉兰【作者简介】李君华(1969-),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师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81彭玉兰(1973-),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81【内容提要】产业集群和供应链治理是提升地区或产业竞争力的两种重要途径。从制度分析的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可以将两种优势结合在一起,以寻求一种地区发展的新模式。【摘要题】国际竞争力研究【英文摘要】Governingindustrialclusterandsupplychainsaretwoimportantwaystoimprovethelocalorindustrialcompetitiveabilities.Basedontheinstitutionalanalysis,thispapercomparesthetwowaysandfindthatifcombinethemwillfindanewpatternfortheregionaldevelopment.【关键词】供应链/产业集群/竞争优势supplychain/industrialcluster/competitiveadvantage【正文】[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6X(2004)01-0038-06一、供应链的竞争优势1.降低了运输与库存成本自韦伯(A.Weber)以来,区位决策一直是基于安全库存基础上的最低运输成本的考虑。从运输节约的角度看,成本优势是由于使用了仓库以达到最大的集运而取得的。只要仓库与当地发送的联合成本等于或少于直接运送至客户的联合成本,建立与运作附加的仓库设施在经济上就是合理的。通常,总运输成本将会随着物流网络中的集运点的增加而减少。将运输量集运到散件货地点,再以小批量短途运到最终地点,可以使运输成本减少。但是,当设施的数量扩张到超过了最大集运点,由于进入每一个设施的能够被集运的货物量减少,总成本将增加。现代物流不仅要考虑最小运输成本,而且更要考虑运输与库存总成本的最小化。在物流系统中,随着仓库的增加,平均安全库存会上升,但由于每一个设施的净增量是有限的,因此真实库存是以递减率增加的。安全库存控制了临时库存减少的影响,给定需求和客户服务目标,随着物流系统中使用的仓库的增加,全部库存将以递减的速率增加。通常,最小物流总成本既不在运输的最低成本点,也不在库存的最低成本点。在最小成本设计的实际操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至少有三个变量要考虑:运输量大小、运输方式和选址方案;有三个约束条件:库存可用性水平、工作周期长短和特定仓库位置。观察表明,虽然最小物流总成本目标无法达到(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但供应链物流管理战略确实大大降低了运输与库存成本。2.减少了信息费用和合约成本供应链物流在如下几个方面节约了合约成本和信息费用:(1)物流业是一个合约密集型的产业,供应链物流利润的源泉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合约重组。第三方物流将所有供应商、顾客之间的合约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剔除了中间商,减少了合约的数量,简化了签约和履约程序,节省了签约时间,并突出了集中管理合约的专业化优势,因而大大节约了合约成本。(2)物流管理引进了强大的物流标准化系统,因而大大节约了信息转换成本。(3)现代物流管理大量采用基于电子技术的EDI系统、条形码、扫描仪及各种先进的硬软件支持系统(如: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因而大大降低各种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成本。(4)供应链网络治理以数据共享为前提,以信任型文化和关系依存为背景,进一步增加了决策与行为的收益预期,降低了机会主义道德风险。(5)供应链治理促进了分权与水平组织体制和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在此种体制下,信息分布的对称程度更高,组织内各成员之间、组织之间信息交换的成本也更低。3.排除了浪费和重复努力,并降低了风险传统营销渠道所配置的大量存货构成了充满风险的承诺。运用现代物流管理,在生产线的终端与顾客结账之间的大量存货就能从渠道中排除出去。进一步将过程一体化的供应链理念引入整个生产系统,能更加彻底地将整个系统的多余存货排除掉;由于排除了多余的存货,企业经受价格与需求波动的冲击的能力也增强了,这就减少了库存积压和产品报废的可能。4.减少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可能在整个生产系统网络中,总是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不同的供应商以不同的方式将原料、零部件送至生产现场,经过复杂的生产过程生产出各种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再将产品送给客户。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在生产系统网络中不断地传递扩散,并引起生产中断、系统失灵,有时甚至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库存是对抗不确定性的一种消极的保险措施。库存的增加即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而且库存反过来又会增加新的不确定性。各种不确定性的产生和传播机制是十分复杂的,要将它在数学上表达出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各种缩减库存的不懈努力都可以看做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抗拒经济周期的有效途径。当一个企业为降低成本而缩减库存时,可能产生两种后果:其一是,在遭遇不确定性袭击时,出现生产中断,从而影响到对客户的最终服务;其二是,对供应商施压迫使其改进服务质量。企业当然不希望出现第一种情况,因此,在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情况下,这一繁重的任务就落到了上游供应商的头上了。这样,供应链中某些节点的库存缩减只能由其他节点的库存增加来维持。从整个供应链过程看,情况并无些许改变。因此,只有将整个供应链当作一个统一体来管理,才能解决这一难题。供应链管理至少大大减轻了供求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以往的厂商决策函数是基于“供给创造需求”的命题。厂商根据市场调查生产出某种产品,厂商拥有关于该产品的信息,而消费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厂商只能一方面投入大量信息成本尽量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特性,另一方面建立大量库存以应付各种不确定性,这常常是造成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供应链管理将厂商的决策函数反转过来了。现在厂商主要是根据消费者的即时需求以灵活生产系统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在理想状态下,供应链管理能实现零库存,这将大大减少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5.强化了企业或产业链的核心竞争能力将物流职能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和一种专门的能力对待,不仅有利于物流企业和物流人才积累专门知识,专攻核心业务,而且也有利于生产企业甩掉包袱,突出主业,发展核心产业环节。杨小凯、博兰(X.Yang,andJ.Borland,1991)等人证明,如果事前相同的个人选择不同的专业化水平生产不同的产品,只要专业化报酬递增,就可能存在比较优势,这个被称为内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随着分工的不断演进而演进,而且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是加速知识积累和生产率内生进展的动力。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增强了供应链各个技术节点的内生比较优势。二、产业集群与供应链治理的比较分析1.低成本的信息(或知识)转换系统人与信息之间存在着一块天然的中间地带。信息只有被行为主体所掌握,才具有潜在的价值。因此,人必须跨越这一中间地带,克服其有限的学习能力,才能使信息内化为人力资本。连接信息与行为主体的中间纽带是信息传导机制。人或行为主体运用信息传导机制获取信息所花费的成本,称为信息转换成本。在组织的形成和构建中,知识转换成本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转换成本是由知识编码化程度决定的。专门知识被定义为转换成本很高的知识,因为专门知识常常是那些还没有编码成易为大众理解的知识。而一般知识被定义为传递成本低廉的知识(编码程度高)。将各种专门知识编码为有序的知识结构是一种增加地区知识存量的有效手段。产业集群或供应链重新定义了专门知识与一般知识的区别。在产业集群或供应链的边界之内,通常具有较低的知识转换成本;而在此边界之外,则具有较高的知识转换成本。这样,在集群或供应链的边界就形成了一堵阻塞信息(或知识)向外传播的围墙(这有点类似于物理学中的黑洞边界)。集群或供应链的这种单向度的开放性,有利于形成群体的人才和知识的自增强机制。当然,集群信息系统与供应链的信息系统也是有区别的。集群信息系统属于地理集中型信息系统(包括隐性知识系统),其转换方式主要是面对面的交流和自发形成的知识编码系统。供应链的信息系统属于网络集成型的信息系统(主要是显性知识系统),其传递途径通常是以电子技术和标准化编码系统为基础的正式交流。2.竞争性的治理与创新机制竞争是一个知识的发现过程。由于集群或供应链系统之内的分工更精细,信息更对称,产权更明晰,组织更透明,因而其中的竞争程度必然也更高。但是,两者有不同的特点。产业集群使集群更像一个新古典市场,这是因为:(1)由于信息传播机制更加通畅,各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倾向于对称分布;(2)由于集群内企业多从事相近的产业,劳动者可就近毫不费力地转换工作;(3)由于集群内分工十分精细,企业规模很小,尤其是“二手市场”的建立,这些都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成本,同时,精细的分工也降低了单个企业的技术复杂性,因而企业能够灵活地从一种技术切换到另一种技术;(4)企业对周边情况的注意力最敏感,产品在本地成功,所获得的肯定和掌声最大,就地竞争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火药味;(5)群内企业的竞争条件大致相同,从而减少了争夺的变数,使企业能够集中于质量、技术、人才的竞争。由于上述原因,使得产业集群内的竞争异常激烈,近乎白热化。集群内高度明晰的产权界定和高度流动性的雇用体制便于形成劳动者的一般性技能。当人力资本产权中的各种权利能够自由地交换(交易成本很低)时,其产权得到清晰界定,这将减轻德姆塞茨(H.Demsetz,1999)所说的产权“残缺”。这时人力资本将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人们将更注重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不断积累并突破其一般性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如果把集群当作一个整体,这种一般性技能(资产专用性较低),相对于集群外而言,又具有特殊技能(资产专用程度较高)的性质。由于集群外的产权交易成本较之集群内要高得多,这就为劳动者向外转移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集群的这种单向度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劳动者对集群的忠诚。这有点类似于奥利弗·威廉姆森(O.K.Williamson,1983)的“人质”模型。这种“人质”将对劳动者产生长期的激励作用,强化其人力资本方面的长期投资,激励其不断进行创新。在供应链系统之内,企业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相当强的竞争,这是因为:(1)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使信息在行为主体间呈对称分布;(2)信息透明化使行为主体的产权趋于清晰;(3)库存风险的降低增加了产权的收益预期;(4)精细的分工降低了技术结构的复杂性,从而使生产系统的灵活程度大大增加。但是,由于竞争的变数更多,而且缺乏那种面对面的竞争,因此,相对而言,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的竞争度较之产业集群要低一些。另一方面,供应链中的企业更受到来自供应链之外的企业的竞争压力。因为供应链是核心产业环节的连接,如果链外同类产业环节的企业有更强的优势,那么该企业就会试图打入系统,并取而代之。从这一点看,供应链中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其实并不小。此外,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也面临着来自其他供应链的竞争。因此,供应链的竞争和创新压力更多地来自供应链系统之外。3.专业化的弹性生产系统皮埃尔和赛伯(M.PioreandC.Sabel,1984)的研究表明,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一直存在着两种模式,其一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弹性生产(通常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二为标准化大批量生产(以大企业为核心,也称“福特制”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