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五大题型详解(未来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发)一、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类求职动机与职位匹配类面试常考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自我认知情况及其与报考职位的匹配程度,考生的个人背景经历及其性格、为人处世能力是否满足报考职位的要求,考生的求职意向与动机及其对报考职位的了解程度,等等。求职动机与职位匹配类面试题又分为相应的三个小类,即自我认知类、个人背景经历类及求职意向与动机类。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题考查考生的兴趣、特长、个性特点、工作态度、知识结构与工作岗位匹配的程度以及报考该职位的动机,对这些方面的考查,并非是要考生将个人履历再机械复述一遍,而是在于通过考生的回答来评价考生的性格、能力、经历以及意愿与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和内部文化是否相匹配,能否较快地适应新单位的工作环境。所谓言者滔滔,听者信之,回答此类题目的技巧,考生要深刻把握一个“真”字,切忌不可脱离个人实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纸上谈兵,亦不能过于执着于细节而不见树林。所谓的“真”字,由下面几个部分所组成:1、真心而立念由心生,心正则思无邪。若欲求“真”,则必须怀有正道立身的信念,以真心对待面试。考生应当坚定地相信,用适当的方式展现出真实的自我来赢取考官由衷的欣赏和认同,远比通过投机钻营蒙混过考试重要得多。虽然考生作为应考者,事实上处于被选择的状态,但由于考官在面试中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考查考生与单位的匹配程度,因此也存在一种类似“双向选择”的过程。考生通过“演戏”即使能一时过关,进入新单位也会因为与单位格格不入而给个人和单位造成双重烦恼。我们认为,无论是从单位选才工作还是从考生个人长远发展来说,考生都不能以通过面试为唯一目标,而应秉持真心,守正持重,树立积极向上、正道为人的应试观,方能从容不迫,真心而谈。2、真情而述从一个侧面讲,求职动机也反映了考生对自己过去经历、原单位的评价以及对自己长远发展的考虑。用人单位正是借此来评估考生是否敬业、是否愿意在新单位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有能力的专长,还应当对工作、对单位融入感情。因此,我们建议考生在讲述自己的求职动机时,在保持稳重的前提下,应当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以情动人。具体来说,就是应该从自己身边着眼,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题材。事例不一定要是大事件,但一定要与考生讲述的理由相对应。通过自己讲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将考生自己的感情、感悟融入到回答中,便能做到真情而述、情真意切。3、真言而文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题目由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特殊性,即使大结构相同,内容也因个人经历的不同而丰富多彩,故答案因人而异,不存在绝对的模板可以套用。同时,也有为数不多的需要考生展现较强个人特征的题目。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中,切不可生搬硬套他人故事虚与应付,务必是真言真事。要做到这一点,考生仍需要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挖掘素材。结合用人单位和招聘岗位的特质,从自己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求学过程、工作履历等方面寻找合适的事例,用朴素真诚的语言语调表达出来即可。例如,针对涉农岗位,可以通过概述农民父母的生活,自己的支边支教、下乡调研经历等表现出自己熟悉农村农业现状、乐于吃苦等岗位需要的品质。4、真态而形面试作为评估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一种形式,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形式性和外在性。因此,考生的仪容姿态自然是重中之重。在回答求职类题目时,由于题目与考生自身经历涉及较多,难免需要调动考生的思考和回忆,此时考生可能会出现一些潜意识的动作或反应。一般来说,只要不是过于夸张,考官也能理解。因此,我们认为,在面试过程中,考生只要能做到挺胸抬头,两手自然交叉,不抖腿抖手或抠手转笔,出现一些细小的毛病也不必在意。保持心态放松,切实做到前述三点,自然便会问心无愧,从容答题。【例题】针对自己所报岗位和自己的特点,谈谈你如何做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解析】题型: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在公务员面试中,这类题目越来越趋向于隐形考察,而与之相反,事业单位招聘往往更加重视这类题目的考察。自我认知这类题目是可以提前准备的,而且这类题目的准备,也有助于对其他题目的回答。【参考答案】各位考官好。我毕业于某某院校,所学专业是会计学。我选择报考的职位是财务管理,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首先,从个人能力方面来说,我在大学期间,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数次获得奖学金,我的毕业论文也被评为优秀论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为我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担任学生会干部,任职于编辑部,我有幸参与并主持了学院的内刊编辑工作。这种工作经验,让我充分地认识到,要想完成好一件工作,自己的工作能力一定要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对各种琐碎的事物全情投入,更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技巧。其次,从个人优缺点来说,我认为我的优点在于做事踏实、细心,不好高骛远,这也是我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育形成的,我会终身保持并发扬它们。正是这样的性格特点敦促我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始终对论文中的数据保持高度的理性关注,不断仔细地核对数字、查漏补缺,最终,在答辩时,我的论文得到了答辩委员会高度的肯定,这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觉得在工作中,我也一定会继续发扬这样的优点。当然,作为年轻人,我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我缺乏统筹规划能力,有时候看问题不太全面。不过我始终坚信,对我个人而言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是改正的前兆,我相信在领导和各位前辈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很快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尽快的成长。最后,如果我有幸被单位录用,我一定会在保持自己的优势的同时,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弥补自己的不足,扎扎实实地沉下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在理论方面,不断地向书本求真、向单位的老前辈学习,尽快的将自己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同时,我也会注意和单位的同事处理好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跟大家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好本职工作。总之,我一定会脚踏实地的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环境和工作,早日发挥自己的才干。二、综合分析类综合分析是难度最大而且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所以,考生在考试之前必须认真准备才能取得高分。但是,在解答这类题目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要点,否则很容易陷入被动。综合分析题型是考察考生能否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概括出一般特征同时能否在头脑中将组成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或者按要素逐一说明其内在本质过程的一种题型。综合分析又分为现象类和观点类题型。综合分析现象类题型就是题干中给出一个社会现象,要求考生根据这一社会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综合分析观点类题型就是题干中给出一个某人的观点,要求考生根据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从本质上来讲这两类题型是相通的。为什么很多考生认为综合分析题目难度较大,究其原因就是这部分考生没有掌握这类题目的答题要点,下面就为广大考生讲解一下这类题目的答题要点:1.要掌握事业单位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模式。很多考生在答题时并没有从事业单位或者单位团体的角度出发,而是简单的以自己的角度出发,导致答案很不全面。因为我们参加的是事业单位的面试,所以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事业单位的视角去看问题,要找到这一社会现象所反映出的社会特点、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管理和对待这个现象和它背后的问题。2.要发掘出这个现象或观点对自己今后工作的启示。很多考生的答题没有高度就是因为没有发掘出现象或观点背后的启示,有的考生即使找到了这样的启示,但是并没有将它转化为自己今后作为一名事业单位公职人员该如何去落实。只有将社会现象或观点所带来的启示与自身相结合,才是我们答题的根本落脚点。总之,考生要答好这一类题目一定要掌握综合分析题目的答题要点,在答题要点的基础上,自己再合理恰当得提出一些具体的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就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例题】领导勤恳工作,群众才会幸福,你怎么看待这句话?【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观点类综合分析题目。这类题目,我们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分三步走,第一步首先是就话论话,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大概意思,第二步是就话论理,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深层次的理解,第三步是就话论己,结合自身生活、工作,或者学习发挥延展。【参考答案】领导是公职人员的领头人,领头人带领着我们坚持走正确的道路,踏实勤奋的做好本职工作,长远考虑到民生发展,解决好百姓利益问题,人民的生活自然就会过好了、幸福了。而公职人员幸福的源泉也是来自“群众满意”。因此,这句话说的很好,值得所有百姓服务者的体会和学习。第一,作为领导干部,要提高群众满意度,让群众过的幸福,就要真正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优,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用发展的办法做好群众工作,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第二,《论语》有道,“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政府,说了一定守信,答应了就要办到,这是赢得群众的根本。民心由相信开始,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勤恳谨慎、认真负责,兑现承诺、说到做到。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必须按照人民的意愿并依靠人民的力量,坚持不懈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领导干部要时刻关注群众身边发生的事件,让广大群众真正过得幸福生活。领导为人民着想,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与广大民众共苦乐排民忧,解民困,化民怨,体察民情,并且诚心诚意接受广大民众的监督,清正廉洁,勤勤恳恳,为广大民众谋幸福。这样的政府领导,才真真正正是人民爱戴的父母官,真正值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最后,如果我有幸以后在工作当中步入到了领导岗位,也一定要谨记这句话的精髓:做事情,为民着想;做决定,长远考虑;做人,踏实低调。相信只要我们循序渐进的努力,人民群众终会对我们更加满意。三、计划组织类计划组织类很多考生认为这种题目非常简单,无非就是事前、事中、事后三大步。然而事实上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回答这类问题时,常常形式上能够满足这三大步,但是套路化、模板化非常严重,考官易反感。有一名考官在面试后说,当第一名考生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前……事中……事后……”的时候,我们感觉还不错,但是接下来几个考生都说出了这些,我们“有一种受欺骗的感觉”。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考生是很难得到高分的。那么,如何答好这类题目,在面试中胜出呢?考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划安排清晰合理计划组织类题目的回答,一定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步走是没有错的,非常符合逻辑顺序,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思路也一定是按照事前先了解后计划,事中按计划实施,事后总结汇报提高的逻辑顺序,千万不能前后顺序颠倒或者混乱。第二,回答时各环节要深化、细化,不能仅停留在表面。面试时,考生如果只是回答事前制定计划,事中实施,事后总结,给考官的感觉就是流于形式,套路化、模块化的痕迹明显。考生需要做的是依然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顺序,把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比如在制定计划之前,需要先与领导沟通,明确意义与目的,然后组织人员开会,分工协作,进行调查、了解情况,然后一起制定计划,确定人员、时间、地点,预算经费,制定详细的流程,并且根据可能出现的突发或意外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等,做好计划后和领导沟通、汇报,制定最终的计划方案。考生非常详细地说出这些,才不会留给考官套路化的印象。第三,对工作中采取的方法、手段要个性化、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给考官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让你组织一场竞赛,你除了邀请媒体和领导嘉宾以外,还可以在竞赛结束的时候,根据竞赛的规模、预算等情况,设置适当的奖项,还可以制作竞赛录像、纪念册,也可以把竞赛的成绩交与相关部门,作为竞赛者工作考核的一个指标等。这样的回答,考官会感觉到你的计划组织能力、操作能力等比较强,从而对考生有一个较高的评价。在这里,还必须提醒大家,我们提出的每一个建议、每一步操作,必须具有可操作性,适合题目中设置的场景和假定的身份,不能让中央领导参加一个组织单位内部的活动,也不能设置远远超出预算的奖项等。以上几个方面总结了计划组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