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复习考试范围一、名词辨析范围(10分)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P12.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P36.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P327.生态环境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的环境经济手段,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着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P528.人口容量: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以不损害该区域环境质量和破坏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前提,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在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所能持续供养的相应于一定生活水平的最高人口数。P9513.土地生产潜力:是指目前或着将来某个时期在合理有效的管理基础上,在能够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土地可以生产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食物、纤维等物质的能力。P27614.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投资水平下持续利用时的食物生产能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一定营养水平的人口数量。P27515.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势,他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P29820.土地利用分区:又称为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P33721.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22.技术引进:技术引进指既进口设备,也引进软件,或专指引进软件。P12823.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P19124.区域地位:是指某区域在区域系统中或同一层次区域中的排序、重要性、所引起的作用和影响。P27125、土地承载力:一定技术水平、投入强度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引起土地退化,或不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负面影响,或不使环境遭到严重退化的前提下,能持续、稳定支持具一定消费水平的最大人口数量,或具一定强度的人类活动规模。二、判断(10分)简答(30)第一章1.区域基本属性P2(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2)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3)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2.区域特性P2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3、发展新趋势:P3(1)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2)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第二章1.自然资源特征:P18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P20(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①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大小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③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3、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P331,生态环境调查:(1)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调查(2)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3)生态环境效应分析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单元的确定(2)评价因子筛选与指标体系构建(3)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确定(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分级、分类与分区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析与评价(3)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第三章1.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P72任何一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其基础是区域文化背景。从宏观层面看,文化发展不仅以物质文化、科技文化形势直接推动生产发展,还以政治制度形势、思想意识形态为推动区域发展提供保障。从微观层面看,各经济主体重视文化建设,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文化含量,从而能在市场竞争中技高一筹,立于不败之地。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2、区域人口结构的内容:P791,性别构成(最基本、最重要):即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2,年龄构成:即年龄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3,职业构成: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配的比例。4,民族构成:不同民族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3、社会人口结构问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791,性别构成:人口性别构成直接影响婚配与生育,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供应和就业安排时,必须重视人口的性别构成,在控制人口增长,对人口实行科学管理过程中,对性别构成的考虑有重要意义。2,年龄构成:人口年龄构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适龄人口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关系上。其次处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人口对社会环境有不同的影响和要求。3,职业构成:区域人口分析的目的就是研究区域人口的职业构成与区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其对劳动力的客观需求相适应的程度,探求调整人口职业构成,适应区域发展要求,充分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途径。4,民族构成: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人口、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一个民族构成复杂的区域,若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繁荣,相反,若民族关系处理得不好,加上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和矛盾,则容易导致政治上的隔阂,影响经济发展,甚至导致社会动乱。4、区域劳动力资源构成:P881,劳动力资源数量构成:(1)“适龄就业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2)“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者”:尚未达到劳动年龄,但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3)“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已超过劳动年龄,但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4)“就业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5)“就学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6)“家务劳动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7)“军队服役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8)其他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2,劳动力资源质量构成:体现在劳动人口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上,文化水平一般以接受教育的等级与年限来衡量,专业技术水平一般用接受专业技术教育的年限与等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等级、生产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及专业人员占劳动者的比重来衡量。第四章1.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P128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均属技术转让范畴,技术引进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而技术转移则是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技术转让是指一个国家或企业引进国外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所必须附带的设备、仪器和器材,用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第五章1.评价区域发展的平均与相对指标:P1381,平均指标:评价区域发展水平的平均指标有:人均GDP、人均纯收入、人均财政支出、人均消费余额、人均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消费、人均社会经济福利费等;2,相对指标:区域评价中常用的相对指标有:(1)反映发展速度的增长率,如经济增长速度、人口自然率;(2)反映某项发展在总体发展中的地位或某项发展的构成,如产业结构、人口职业或文化构成、城镇化水平等;(3)反映工业化程度的霍夫曼系数;(4)反映居民消费状况的恩格尔系数;(5)反映收入公平分配程度的基尼系数。2.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P1601、传统社会阶段(牛顿学说以前)该阶段主要经济特征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没有现代技术,农业生产为主;社会组织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家族或氏族2、为起飞创造的前提阶段(工业化初期)这是从传统社会阶段想起飞阶段转变的过渡阶段。该阶段主要经济特征是: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近代科学知识在工业中开始发挥作用;金融、商业开始发展并扩大;政治体制变革促使资金积累增强;经济活动开始突破地域限制,出现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3、起飞阶段(相当于工业化中期)三个前提条件:有较高的生产性投资比例,占10%左右;有起飞的主导部门;制度上的改革或体制的完善。该阶段主要经济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劳动力向工业领域流动加强;资本大量流向工业领域;近代工业和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4、向成熟推进阶段(工业化中后期)相当于资本助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度的阶段该阶段主要经济特征是:“重化学工业”成为经济成熟的标志,并带动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加强,产业结构开始向高度化演变;已吸收了技术先进成果,有能力生产想要的东西;新的主导部门建立并替代旧的主导部门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该阶段主要经济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对耐用消费品和劳动力服务需求增长,从而使相应的生产部门成为经济主导部门;企业竞争趋向垄断,消费者权益缺乏保障;经济生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并存局面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该阶段主要经济特征是:代表居民生活质量的服务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居民追求时尚与个性,消费呈现多样性与多变性;非物质条件对生活质量评价认同感加强第六章1.区域优势类型:P1681,有形区域优势与无形区域优势2,绝对区域优势与相对区域优势(绝对区域优势是指在一个区域或城市,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劳动生产率较另一个区域或城市要搞(或成本要低))3,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4,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2.确定区域优势的原则:P1711,区域发展优势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2,区域发展优势要通过对区域内部全部生产发展的有利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确定第七章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P203第一产业是指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门类A,即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门类B、C、D、E,即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门类F~T,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运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2、产业划分的方法:从社会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时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按个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划分;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3、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的关系:P2201,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在当前经济总量中其产出占有一定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营运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在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优势产业一般处于发展的中后期到成熟期的中期这一区间,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处于或即将处于鼎盛时期,同时与处于后劲不足的衰退期前夕,对经济的带动期已经很短暂了。2,支柱产业是指净产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的产业,仍属于优势产业的范畴,但更强调某一产业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只有那些经过残酷竞争而生存下来且得到不断壮大,其经济规模在区域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的产业,才可能成为一定区域中的支柱产业。3,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各自强调的目标利益也不相同。主导产业着眼于未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