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一、题型1.单选(20题,共30分)2.名词解释(4题,共12分)3.判断题(10题,共10分)4.简答(4题,共20分)5.计算(2题,共16分)6.论述(1题,共12分)二、重要概念1.国内和国民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P367)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368)2.中间和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P367)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P367)3.名义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额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376)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P376)4.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P382)5.交易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P421)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P421)6.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P421)7.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P422)8.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P443)9.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P463)10.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462)1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P464)12.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的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P410)13.基础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P471)14.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事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P506)三、重要知识点第十二章1.如何理解GDP的内在含义,核算方法(P367-368,P370-372)(1)GDP的内在含义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③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二手货、存货)④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流量而非存量。⑤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注意GNP的概念、GDP与GNP的区别)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此外,非法生产也被忽略))1()1()1(1221nnnrJrRrRrRR2(2)核算方法①用支出法核算GDP:GDP=C+I+G+(X-M)②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它与支出法计量的GDP从理论上说是相等的,实际核算中有若干误差。2.熟练掌握五个指标之间的换算(P372)(1)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总投资(总投资=净投资+资本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2)国内生产净值(NDP)=GDP-资本折旧=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3)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4)个人收入(PI)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个人利息和红利收入+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DPI=PI-个人所得税(6)GNP=GDP+(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①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本国企业在外国子公司的收入+居住于国外的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②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外国企业在本国子公司的收入+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③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国外要素所得净额,也称国外要素净支付第十三章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与储蓄倾向的计算、关系、几何意义)(P383-388)(一)消费函数(1)消费函数的定义:凯恩斯认为,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为:c=c(y)(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公式:或若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均为极小时,采用数学的微分形式可将上述公式写成:(3)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公式:(4)消费曲线横轴表示收入y,纵轴表示消费c,450线所有的点代表收入等于消费,即收入全用于消费。c=c(y)曲线是消费曲线,表示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图中消费曲线的特征:①B点是消费曲线与450线交点,表示这时候消费支出和收入相等,称B点为收支相抵点;B点左边表示消费大于收入;B点右边表示消费小于收入。②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这条曲线和450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③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都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MPC,而且从左到右斜率越来越小,说明MPC越来越小;而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APC,且亦呈现出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的趋势。但APC始终大于MPC。ycMPCycdydcMPCycAPC3④MPC总大于零而小于1;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5)线性消费函数曲线此时消费函数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消费函数上的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且大于0小于1。且边际消费倾向就是这条直线的斜率。APC与MPC的大小关系:(1)从图形上看,消费函数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所成射线的斜率都大于消费曲线的斜率;(2)从公式看(3)随着收入增加,之值越来越小,说明APC逐渐趋近于MPC.(二)储蓄函数(1)定义: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比率递增。(2)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它是该点上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公式为:(后者表示增量极小的情况)(3)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公式:(4)若储蓄和收入呈线性关系,即储蓄曲线是一条直线,当消费曲线也是一条直线时,有2.了解其他消费理论(P389-393)(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①杜森贝利认为:一个家庭的消费主要与相对收入水平有关,即与相对于其他家庭的收入水平有关,而与其绝对收入水平无关。也就是说,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②棘轮效应:上去容易下来难。杜森贝利相对收入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短期消费行为与长期消费行为的结合就产生了所谓的“棘轮效应”。(即:经济中消费的变动要比收入的变动稳定得多。)杜森贝利认为长短期消费函数的不同,即短期消费函数正截距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会受过去消费习惯的影响。③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人们会模仿和攀比别人的消费行为,就是所谓的“示范效应”。一个家庭在决定其消费时,会顾及它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常常会参考着相近收入家庭的消费: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慢于其他家庭的收入的增长,其收入的地位下降了,但是由于消费惯性,仍然会维持原来的消费水平导致其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上升。相反,如果这一家庭的收入的增长快于其他家庭,其消费会效仿新收入水平的家庭。这种心理会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向上移动。(2)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美)①生命周期理论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不同: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整个生命周期、一生的收入)凯恩斯消费理论假定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消费是与他们在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相关的。(特定时期及相对应的收入)yyyycAPCydydsysMPSysAPS4②根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下降。因此,总储蓄和总消费会部分地依赖于人口的年龄分布,当更多人处于储蓄年龄时净储蓄就会上升。③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公式:C=αWR+cYLWR:实际财富α: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YL:工作收入c: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工作收入的比例④结论:因此,根据这一理论,社会保障金永久性上升就意味着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从而减少了人们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消费增加。(3)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美)①理论内容: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的。在此,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的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永久收入的计算:Yp=θY+(1-θ)Y-1消费者的支出取决于永久收入。C=cYp=cθY+c(1-θ)Y-1此时,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θ,明显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c。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原因:当收入上升时,人们不能确信收入的增加是否会一直继续下去,因而不会马上充分调整其消费。当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能断定收入的下降是否就一直会如此,因此消费也不会马上发生相应的下降。只有收入变动最终证明是永久的,人们才会在最终证明是较高和较低的永久收入水平上充分调整其消费。根据这一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都用来增加消费。(4)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生命周期理论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的变量的重要理由;永久收入理论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联系:①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和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甚至近于1。③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3.各种乘数的计算(P395-397,P399-404)(1)投资乘数:当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将是投资增量的倍数。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将是投资增量的倍数,这个倍数k称为投资乘数。即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公式:用表示均衡收入的变动量,表示投资支出的变动量,则或乘数的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边际储蓄倾向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