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企业如何进行创新追赶——研发网络边界拓展的视角一、引言现阶段,中国后发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面临全球化背景下领先企业全方位的激烈竞争。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中国后发企业应该如何进行创新追赶?现有文献提出的通过领先企业技术溢出进行模仿创新的后发企业能力追赶理论面临挑战,研究开始逐渐向同时关注学习和创新的范式转变。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innovation)的范式为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这是因为,在更加开放和动态的产业中,资源兼具分散和快速变化特点,单个组织很难持续开发或者获取最佳的创新;相反,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须的创新战略;协同创新能够帮助合作伙伴从利用外部资源的开放式创新以及利用协议保证创新产权的封闭式创新中获益。后发企业通过研发网络边界拓展进行创新追赶的必要性:首先,对于后发企业来说,在缺乏世界领先的市场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条件下,仅仅通过内部研发难以获得足够的企业特质资(firm-specificresource)以参与国际竞争。其次,相比内部研发而言,新兴经济体背景下制度缺失(institutionalvoids)的存在,使得外部研发合作充满风险。本文将通过4家典型后发企业的跨案例分析,探索提出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基于地理边界、组织边界、知识边界的研发网络构建,实现创新追赶的过程与机制,并最终提出这一过程中研发网络的演化路径选择。二、理论回顾(一)后发企业创新追赶后发企业是指面临技术劣势和市场劣势并试图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造企业,能力追赶是其实施赶超战略的关键所在。随着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接近技术前沿,发达国家企业不愿意分享其技术,加之技术本身也愈加复杂,因而借用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将更加困难。为了实现进一步追赶,后发企业需要成为创新者而非模仿者。现有关于后发企业能力追赶模式的文献主要识别出两个共性:渐进式的技术能力积累和阶段式、非线性的追赶路径。例如,基于OEM-OBM-ODM的逆向产品生命曲线模型,利用、吸收、改进模型,建立关系(linkage)、杠杆化利用(leverage)和学习(learning)的3L模型,路径跟随、跳跃和创造模型等。这些研究过分强调了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的积累,却忽视了现有企业实践已经逐渐向创新能力追赶这一重点转移。(二)研发网络边界拓展研发网络可以被定义为:“基于资源关系的一个演化的交互依赖系统,其系统特征是交互、过程、程序以及制度化的结果。这一网络中的活动包括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中进行创造、整合、交换、转变、吸收和开发资源。边界拓展是研发网络进行演化的主要方式,现有文献重点关注基于组织边界拓展的研发网络演化。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基于地理边界(geographicalboundaries)拓展的研发网络演化非常重要却相对缺乏关注。同时,知识边界(knowledgeboundaries)概念的兴起为研发网络边界拓展提供了一个借鉴。进一步,综合考虑组织边界、地理边界以及知识边界的研发网络演化文献缺乏,这给现有研究者带来了极大挑战也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机遇。三、研究方法(一)方法选择针对后发企业创新追赶中,研发网络边界拓展存在的复杂性、动态性和辩证性的特征,采用纵向多案例研究的方法,有利于把握其内在拓展机理以及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二)案例选择首先,遵循研究聚焦的原则,我们把拥有浙江省级技术中心资质的企业作为样本,因为一方面,浙江省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程度较高,创新追赶是其主旋律;另一方面,拥有这一资质企业的“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一定程度代表中国后发企业进行创新追赶的主力军。其次,遵循选择代表性案例以及选择能够复制以及拓展理论的案例两个原则,我们选择了4个案例。(三)数据收集整合多种数据来源进行三角验证能够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我们收集了访谈数据、问卷数据、观察数据以及二手数据等。(四)数据分析过程首先从整理每个案例历史数据开始。不同数据来源得到支持的数据首先得到了保留,对于一些访谈对象提供的没有二手文件支持的数据,我们进一步在访谈中从不同的访谈对象中寻求资料,如若找不到证据则予以删除((Jick,1979)。紧接着,我们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单个案例分析。完成初步的单案例分析后,我们进行了跨案例分析以发现相似概念和逻辑。四、研发网络边界拓展与创新追赶:机制与过程横向比较:组织、地理与知识边界的拓展盾安环境银轮实业天正电气南都电源构建必要知识基阶段转型阶段构建战略能力阶段通过制度化机制(收购与出让股权)进行组织内地理边界和知识边界拓展1、与国内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合作2、与其他企业合作加入到制冷行业国际一流的美国马里兰CEEE中心会员,及时获取前沿技术和开发技术兼并作为制度化机制的一种,是其主要拓展方式1、与国内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合作2、与其他企业合作通过跨组织边界和知识边界进行全球研发网络的构建通过组织内跨地理边界和知识边界的研发网络的构建来积累知识1、与国内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合作2、与其他企业合作利用国际互联网建设虚拟研究开发实验室更多的是进行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活动1、与国内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合作2、与其他企业合作通过与跨组织边界的企业或研发机构合作,探索和挖掘相关技术,构筑核心技术能力1、组织边界拓展和地理边界拓展对于后发企业创新追赶来说都很重要,同时知识边界拓展也以成为后发企业通过研发网络边界拓展进行追赶的重要方式。这一结论是对现有文献的一个有力补充。2、可以清晰看出3种边界拓展方式之间相互补充,共同驱动后发企业的研发网络演化,提升创新能力。纵向比较:正式与非正式治理机制与组织均衡的实现本文主要内容结构图补充:纵向比较:正式与非正式治理机制与组织均衡的实现五、结论第一是对后发企业追赶文献的启示。首先,本研究结果表明,后发企业在转型阶段和构建战略能力阶段需要更多的精力和面临更大的挑战,基于研发网络边界拓展为不同阶段的追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次,考虑到现有后发追赶的文献普遍缺乏与战略管理理论的对话,本文引入边界拓展的概念,从研发网络演化的视角出发解释如何进行创新追赶,试图为后发企业追赶的文献找到合法性。再次,本文的结果展示了一个后发企业通过研发网络边界拓展进行创新追赶的全景图,丰富和深化了现有文献。此外,本文研究以转型经济背景下案例为研究对象,丰富了现有文献主要对新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进行追赶研究的文献。第二是对研发网络演化文献的启示。首先,现有研发网络演化的文献更多地关注于基于组织边界拓展的演化,也有文献开始注意到研发网络地理边界的拓展,但关注度不够,并有文献开始呼吁整合不同拓展方式的共同作用。本文的结果展示了研发网络的演化不仅需要关注组织边界、地理边界,还需关注知识边界的拓展,整合这3种视角可以全面理解后发企业创新追赶路径。其次,现存文献关于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到底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有着激烈讨论。本文结果表明,在边界拓展的视角下,二者明显体现出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这一结论深化了现存文献。再次,现有文献逐步开始关注在个体企业研发合作网络层面的组合(portfolio)管理,并呼吁对管理机制的探索。本文识别出制度化和整合化的机制是帮助后发企业实现个体网络层面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之间均衡的重要保障机制,拓展了这一研究流派。1、4个案例在构建必要知识基阶段不约而同的采用制度化机制(盾安环境:收购和出让股权;银轮实业:兼并;天正电气:新创研发机构;南都电源:引进人才与新创子公司),在组织内部迅速扩展研发网络的地理边界和知识边界。2、在转型阶段,4个案例都采用了国内的跨组织和知识边界的研发网络拓展。正如Lavie和Drori(2012)所识别出的与高校和研究所之间的合作聚焦于探索式创新而与产业伙伴之间的合作聚焦于利用式创新,4个案例进行跨组织边界合作过程中,针对可能的合作障碍,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分别采用整合化和制度化机制进行治理。3、在构建战略能力阶段,全球化的跨组织和知识边界研发网络构建成为主导,有趣的是,4个案例都强调了整合化而非制度化机制来管理全球研发网络,并特别聚焦于异质性知识的获取进行企业内部研发的探索式创新。第三,本文还有一定的管理启示。首先,后发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边界拓展方式进行研发网络的构建,如何最大化整合3种方式带来的优势并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同方式带来的问题需要管理者重点考虑。其次,在创新追赶过程中,如何选择追赶路径也需重点关注。最后,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府机构给予处于不同创新追赶阶段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以鼓励其构建合适的研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