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古代驿站电报机电话一、交通通讯变化的原因1、工业革命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电话、电报2、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3、洋务运动的推动知识聚焦:近代中国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近代交通的变化:铁路、水运、航空;2.近代通讯的变化:邮政、电信。一: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于铁路,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阅读下列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及本课相关内容,概述晚清至民国时期铁路建设几个阶段的成就及原因。1876年12月1日,上海至吴淞的铁路全线通车。吴淞铁路“天朝号”蒸汽机车唐胥铁路上马拉车运煤唐胥铁路,1881年6月建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铁路全长11公里,以后陆续延展至天津和山海关。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1889年为慈禧太后制造的銮舆车模型及设计图纸。反对修铁路的理由:①扰民、②夺民生计、③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④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甚至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些观点有道理吗?为什么?实质为了维护其统治的经济基础即小农经济北京八达岭青龙桥的詹天佑铜像京张铁路同蒲铁路杭江铁路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由于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凋弊,铁路建设未入正轨。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修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铁路开始出现,但受到阻挠。铁路发展原因、状况1.杭江铁路(杭州椒江)2.同蒲铁路1912—1949(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京张铁路(1909,北京张家口,詹天佑)19世纪末—1911(甲午战后)1.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1876,上海吴淞)2.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开平胥各庄)3.自建的宫廷专用铁路——紫光阁铁路(1888)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甲午战前)铁路建设成就历史时期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1、发展缓慢2、大多操纵在外国人手中A、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制B、国内政局不稳,军阀混战C、国内顽固势力的反对英国太古轮船公司的“鄱阳”轮国营招商局的广告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二:近代中国水运业的发展中国早时的水运主要靠沙船承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水运方式发生了变化。概述中国近代水运业的发展历程。1.鸦片战争后:外国轮船逐渐挤占了中国航运业。2.洋务运动期间: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标志: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1872年)3.清末及民国期间: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旧式沙船三:近代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的航空业发展十分缓慢,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概述近代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1.航空事业的起步:福建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研制水上飞机(1918)2.民航业开始发展:北洋政府“筹办航空事宜处”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大清邮票·大龙票万国邮政联盟成立120周年纪念邮票清末上海电话公司的接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