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连江五中杨秀婷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一旦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保护环境,恢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环境,使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得以延息、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非常重视的问题。而这都要靠人类自身的努力,所以增强人的环境意识才是环境保护的根本。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生物课教学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环境意识的重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1.立足教材,挖掘环保内容生物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是在学生中进行环保教育较有效的途径。比如教材中举了酸雨的例子来说明环境污染的危害。此时可以补充更详备的内容,介绍酸雨是由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机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的。酸雨可以使土壤、地表水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我国酸雨区占国土面积的30%。东部七省受酸雨影响的面积中,小麦的减产面积达6856万亩,占减产总面积的46%;蔬菜减产3493万亩,占减产总面积的24%。这是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损失。重庆南山原有马尾松2.7万公顷,1982年开始成片死亡,至今马尾松林已死亡过半,树木死亡还在继续。这些详实的、触目惊心的事实能够唤起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他们对周围环境问题的关心和重视,而且能培养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的思维习惯。2.补充课外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了解现今的环境状况,以及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这样有利于他们将环境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①向学生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如向学生介绍北美红杉的情况:在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洲有一个专门保护北美红杉的国家公园。北美红杉又名“长青世界爷”,它可高达110米,胸径8米,树皮厚达12-25cm,最大的分枝就有2.1米。红杉的树龄很高,一棵叫谢曼将军的红杉树是目2前世界上活着的年龄最大的生物体,大约存活了2300到2700年。一棵成年树每年可产生2000个鸡蛋大小的球果,球果可20年保持绿色,不开裂。当球果开裂时才散布种子,一棵树总共可产生500,000颗种子。同时用电教方法向学生展示红杉的照片,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红杉,并从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再如我国的珍惜野生动物野骆驼。野骆驼的血液有抗脱水的特殊功能,红血球能储存数倍的水分,加之3房胃旁有20-30个小囊,能贮存3升多清水,保障20天左右可抗干渴。野骆驼虽然有“苦行僧”之誉,但它并非天生就喜欢远离绿洲,正是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杀,它们才远离人群,躲在得天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生命禁区,过“苦行僧”的日子。2000年6月,我国的阿尔金山——罗布泊自然保护区扩展为6.764万平方公里,野骆驼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园,这是它们在地球上最后的家园。通过介绍北美红杉、红豆杉、野骆驼、藏羚羊等珍惜野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增进学生对自然界的了解,引导他们认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使其不自觉的产生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界的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统一。②提供反面例子,激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向学生介绍“赤潮”现象。“赤潮”是水域中一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如:腰鞭毛虫、裸甲藻、夜光藻等)暴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赤潮”是由于水体的有机污染,氮、磷等营养物过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当藻类死亡后,尸体被微生物分解,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氧气,导致鱼贝等水生动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产生毒素,杀害贝类,甚至离海岸64公里的人,有时受到由风带来毒素的危害,造成呼吸和皮肤不适。1998-2000连续三年,国际上罕见的面积达到几千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都发生在我国的渤海和东海。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会与赤潮有关。比如:日常用的洗衣粉就含有磷,这是导致赤潮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学生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自觉的尽量使用无磷洗衣粉,并向周围的人宣传这种做法。近70年来,随着大量的化学合成物的生产、使用,一些具有激素功能的化合物(如某些除草剂、杀虫剂、防腐剂等)也随之排入周围环境,产生污染,造成巨大的危害。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使生物体的生殖机能下降,性器官变异,导致动物雌性化现象的出现,严重威胁着各种生物的生存。我国医疗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男性的精子数仅为2000多万个,比50年前少了4000万个,而且畸形精子增多,精子活动能力差。目前我国每八对夫妻就有一对不育,弱智和畸形婴儿出生率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令人不寒而栗的阴影。通过介绍这些反面的环境污染实例及其成因,使学生认清目前环境的现状以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在震憾中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③介绍环境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警觉性3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而我们最了解的往往只是转基因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却很少了解它们可能存在的隐患。研究发现,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毒物质和过敏源,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况且当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例如,抵抗除莠剂的转基因油菜会使野生芥菜受到传染,从而使野生芥菜对除杂草措施不敏感;美国转基因玉米的花粉使蝴蝶幼虫大批死亡,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目前,国外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已经提出质疑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而国内在这一环节上还比较薄弱。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能较容易的接受这些新事物、新问题,所以向学生进行宣传是使人们了解转基因技术利与弊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型污染出现的机会,防患于未然。③给学生介绍环保工作的例子,强调方法的重要性通过给学生介绍人与自然共处的例子,使他们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引导他们注意保护野生动植物。在云南陆良的芳华镇双合村,自从1984年至今,每年春天都会有5000多只白鹭从南方飞来与村民同寨而居。这里的村民自动形成了爱鸟护鸟的良好风气,而且也制定了爱鸟的乡规民约。正是由于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粮食、油菜年年丰收,村民们也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像这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构成了自然界中理想的境界。同时给学生提供些国外环保的先进方法,介绍国外浓厚的环保意识,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如垃圾的分类放置、尽量避免使用塑料袋、对噪音污染的重视等等。搞好环保工作,要有对环境问题重视的态度,更要有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否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在人们认识到植被破坏的危害后,有些地区开始大量植树造林。如果在绿化过程中过于强调大型林木,对林下植被缺乏重视,不注意植被的多层次结构、多物种类型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则会形成大片的“绿色沙漠”,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由于树种单一,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面植被,保水能力差,干燥,易形成火灾;因缺乏食物和栖息环境,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染上虫害,极易造成大面积损伤。在我国南方的某个地区,人工种植的大片松林对该地区的水量调节和水质改善起着负面影响,控制火灾和虫灾成了当地财政的巨大负担。人们浓厚的环境意识、自觉的环保行为,可以促进环保问题的解决,而环保问题的进一步解决还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环保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许多人投入到这个领域,引导全社会做好这个工作。可以借此机会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门学科,并有兴趣研究关于环保的科学方法,力所能及的做些环保工作。4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教师可给学生指定或者学生根据兴趣自定题目,鼓励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收集环保资料。定期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交流,最后再将结果整理、汇编成册。学生通过这个收集整理的过程,不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也加强了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结合学生会的活动,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如组织校内的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宣传画、漫画比赛,在活动中将环保意识逐渐渗透到每个同学的心中,并利用节假日向周围的人宣传关于环保的知识和方法。这些活动可以使环保意识从学校向社会渗透,产生广泛的效果。4.使用现身说法,将环保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讲完“环境保护”一节时,我给学生讲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环保行为。如平时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塑料袋,从上大学至今一直奉行这个原则。这虽是种很不起眼的行为,但可以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资源,防止塑料这种难以分解的物质流落到自然界中。这时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表露出对这种行为的认同,于是我进一步提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按这个小小的要求去做,不仅我们周围变得更加卫生,而且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塑料带来的污染。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保护。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成员,在中学阶段通过各种方法将环保意识一点一滴的渗透给学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鼓励学生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环保行为,只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环境问题的真正解决才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