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近6倍,印度的3倍。目前我国仍有61%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不足20%的城市生活生产垃圾能够按环保的方式处理,三分之一的土地遭遇过酸雨的袭击,七大河流中一半以上的水资源完全不可用,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可怕的数字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2更不应在能源使用上竭泽而渔,消费模式的改变也不应以破坏生态文明为结果。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自然母亲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儿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贪婪索取和肆意破坏,她就会惩罚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中央在这时及时地提出这个鲜明的概念,正是标志着我们党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思路正在转变,提醒着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治理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只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现在,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正式被写入,形成“五位一体”的新格局,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我党在探索建设“和谐中国”道路上通过长期地深入思考,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的优秀成果。(一)生态以及生态文明3A)生态以及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B)建设生态文明的缘由1)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2)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3)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C)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1)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2)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污染的无限性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1、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A.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B.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C.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42、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A.既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考虑子孙后代发展需要B.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C.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生态环境效益。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A.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B.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C.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D.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计;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矛盾,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创造良好环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要把文明发展的理念贯彻到生产、生活、生态各个领域,依靠科技进步,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新路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根本上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2010年我国大陆人口总数接近13.4亿,并且每年人口净增长达730多万。中国人口素质相对较低,2010年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2011年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6.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中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6中国自然资源先天脆弱: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10%和5%。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1)水污染不断扩散(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4)森林和草原严重退化(5)水土流失加剧(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途径1.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1)人口问题是中国的基本问题(2)解决好人口问题的基本思路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7(1)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经济发展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或者只顾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3)当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必须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三、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资源环境(1)自然资源的简单概况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0%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2)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影响问题;8(3)环境与资源的问题,我们该何去何从(二)基本内涵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才、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三)基本途径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2)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3)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2.推动节能减排9(1)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发展环保产业,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3)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3.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技术链接技术,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4.加强宣传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要提倡从我做起,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每个家庭和公民的自觉行动。105.完善体制机制(1)建立和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责任制和问责监督机制。(2)在宏观规划、制定政策、经费投入上体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明确导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四、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10年有余为何没能遏制住环境的恶化?原因:1、认识上还有误区2、跨越式发展超出环境可承载能力3、环保投入严重不足,长期欠债4、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二)如何按照十八大要求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提高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化、生态道德、节约意识、绿色意识,以教育推动生态文明意识的传播2、推进三个实施重点推进制度建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从你我做起...3、明确阶段发展目标为两型社会为突破口,加强循环经济建设(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建立绿色制度(绿色认证、绿色税收、绿色GDP、生态补偿等等)11我们近期的目标--率先满足百姓生存的基本需求我们的理想境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发展生态文明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既是一种约束,同时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生态文明”这四个字,“生态”好理解,好的自然,好的环境。而环境改善了,人与人的关系更和谐了,这样大家心里才痛快,日子才过得更有滋味,这应该是“文明”两字的真正意义。在经济发展之后,腰包鼓了,并不必然会带来和谐的社会发展。而在生态文明未来的蓝图里,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没有此消彼长的争夺和伤害,而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十一五期间,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都实现了下降,超过10%,而单位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