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018年最新获奖优质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探究合作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探究材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斗转星移,海陆变迁;•铁生锈,事物腐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探究问题】(结合课本30/31页思考)•1、材料说明什么观点?材料中显示了哪些运动形式?•2、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什么呢?•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什么样的?•4、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导致什么样的观点?探究合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斗转星移,海陆变迁•铁生锈,事物腐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人类社会也是不断运动的结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自然界是不断运动的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1、运动的概念:(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结论: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3)反对两种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问题:刻舟求剑、禅宗慧能的“仁者心动”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分别犯了什么错误?(1)飞机和子弹的共同飞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想一想(1)材料中的飞机和子弹的共同飞行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质都在运动。(2)静止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材料中“飞机跟子弹飞行的方向相同,速度相等”,这样虽然子弹和飞机都处在运动中,但这颗子弹相对于飞行员而言,则是静止的,因而飞行员能够抓住飞行中的子弹。(3)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不显著的运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的相对稳定)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位置或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结论: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相对静止(3)反对两个错误倾向“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克拉底鲁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1869年,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知的几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他宣称: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在物质上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性质;可根据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后来一个个发现新元素的实验证实,反过来,元素周期表又指导化学家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寻找新的化学元素。至此,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跨过漫长的探索历程,终于进入了自由王国。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说明了什么?(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什么是规律?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逢八必发▲阶级斗争规律▲新陈代谢▲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结论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例: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苹果落地▲万有引力规律结论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现象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规律与现象的关系:区别:通过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的是现象;不可以直接感知、只能运用抽象思维去揭示的是规律联系: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和规律统一在同类事物中。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守株待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结论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对于规律的理解: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2、规律的特征: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①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荀子的名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都具有规律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况思考:荀况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规律的特征: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②普遍性2.规律的特征宇宙中无数星球为什么会有序地运动?这说明什么?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保持百分数712345610080604020(天数)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思维领域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课堂探究:(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人或许能发明一种不需要任何动力就能永远转动的“永动机”,这一想法令许多人着迷。1714年,德国有个叫奥尔菲留斯的人宣布发明了“永动轮”,并当众表演,轰动一时。但后来事情被揭穿——原来有人藏在后面转动轮子。科学家焦耳也曾被这种大胆的设想所吸引。他曾三番五次地做实验,经过多次的失败后,得出了“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的结论。通过多年的反复实验,他终于成功测出了热功当量数值,并具体阐发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焦耳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课堂探究:(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凭空产生的,永动机要动必需要有能量提供,如柴油的化学能经过燃烧产生热能,热能又推动活塞而带动马达产生动能。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但现代科学却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结果番茄长到达2公斤重。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则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你还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规律的实例?3、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发射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三峡大坝)人类对规律的利用,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人与规律什么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规律。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发明规律发现规律消灭规律尊重规律创造规律认识规律改变规律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可以消灭或创造人认识和利用规律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如拔苗助长)(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如都江堰工程)小结:运动物质静止主体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规律普遍性客观性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的含义运动是物质的的固有属性静止的含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知识结构运动是有规律的•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江苏卷)“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宋代诗人陈与义《襄义道中》诗云:“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从生活与哲学看这首诗说明()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江苏单科)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抓住题干中的“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有效信息,可以看出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类似,都否认了相对静止,B项符合题意。“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A、C不选。“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不选。【答案】B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A“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A、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本质联系,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