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8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产业研讨会台湾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况龚世明一、前言农业是生产事业,也是生活方式,更是教育的活动项目之一,随着都市化程度日益升高,工作压力增大,生活步调紧凑,都市地区在高楼大厦各种水泥纲筋丛林的环境压迫下,“农业”适切地提供了都市居民之休闲、游憩与劳动健身舒解压力的功能。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换言之,休闲农业所表现的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更是结合了农业产销、农产加工及游憩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企业。它是将农业生产主体及其环境和休闲观光游憩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型态,是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活动。由于休闲农业旅游可提供多项功能,诸如经济、社会、休闲、生态、教育、医疗、文化传承、美学等,对增进国民生活质量、维护自然景观及儿童生态教育均有相当大的帮助,因此,如何将农业与休闲游憩及学校户外教学活动互相结合,发挥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保育的服务功能,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二、休闲农业旅游的功能与乐趣休闲农业旅游系一种结合农业与服务业的农企业,其发展系基于多目标的综合能,一般而言,它具有下列八种功能与乐趣:1.提供机会让都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等。2.增进对农产品的认识,并体验农耕辛苦与享受丰收的喜悦。3.感受蔬菜、花、水果、鸟、昆虫和人一起进行同样的呼吸,享用新鲜、卫生、安全、清洁自产之农产品。4.增加亲友相处时间和沟通机会,增进亲友感情,拓展人际关系。5.提供民众休闲活动场所,解除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达到舒畅身心的作用。6.绿美化小区、提升环境质量、保护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均衡。7.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技艺,可因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其得以继续延续与传承,同时也可能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8.教育儿童接触踏实的耕种文化(耕种被认为是治疗偏差行为最好的方法),协助孩子从耕种作物的过程中建立信心,并享受丰收时的成就喜悦。三、当前台湾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概况12008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产业研讨会在台南县农会走马濑农场转型为观光休闲农场之前,台湾最基本型的观光果园约于1970年代中期出现的苗栗县大湖观光采草莓活动,其后1984年台湾省政府开始政策性推动休闲农业。在短短20年来,为数达20种以上具有观光休闲旅游之服务业特性的新农业经营手法,齐现在台湾各个角落,有如百花齐开、琳琅满目,如加以整理则如图1所示,在本质上,其相互间最大之不同为农业成分及服务比例的高低,换言之,列在顶端的农业成分较高,排在底部的服务业比重越大。在图1中的20多个休闲农业成员中,依其在台湾导入及发展的先后,分类如下:1.观光农园1970年代发轫于苗栗大湖,省政府在1984年成立“发展观光农园示范计划”进行政策性辅导。目前全台各地均有各种型态的观光农园,包括果园、菜园、茶园、花园、香菇园等季节周期性园区,也有采取全年开放的综合性园区,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列其为四大休闲农业类型之一。2.森林游乐区1980年代初期由森林伐采转化为保育及观光,目前分别由林务局、退辅会及大学实验林三大系统各领风骚,民间经营者以彰化县农会于1984年开放的东势林场最富盛名。3.休闲农业区、休闲农牧场及一乡一休闲农、渔园区:1988年由台南县农会走马濑农场打先锋,1989年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及台湾大学合办“休闲农业研讨会”后,正式列为台湾农业政策主要发展项目。4.都市农业1994年开始推动“都市农业计划”,主要着眼于辅导大都市近郊的市民农园及花卉公园,使地价偏高的都市农地有新的发展空间,其中市民农园系首创于德国,盛行于日本,目前台湾都市农业从市民农园衍生出教育农园、银发族农园及景观农业等项目,亦为四大休闲农业旅游之一。22008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产业研讨会观光果园(采果园、挖掘园)品牌农特产(直销、宅配、电子商务)农产市集(假日农市、农特产展售、农民市场)有机农业、植物工场农产加工站(体验工房、制作所)农产餐饮、农家餐厅酒庄民宿森林游乐区休闲农业区、一乡一休闲农渔园区娱乐渔业都市农业(市民农园、教育农园、银发族农园、景观农园)体验农业产业节庆(文化节、产业节、观光节)产业文化馆(博物馆、信息馆、产业馆)就农准备校田园移民小区营造农业旅游策略联盟休闲信用卡(认同卡、观光护照、旅游套券)农业成份观光休闲农业服务输出图1.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的分类5.娱乐渔业1998年颁布“娱乐渔业辅导办法”从此农渔分家,本系统包括渔业养殖、观光渔市及海钓、赏鲸豚、渔货中心等,未来开发海洋休闲及蓝色公路,前途大有一片天。6.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发轫于欧洲,盛行于纽澳及日本,2003年6月由台南县农会、台北市农会、彰化县农会等共同发起成立之农业农游策进会(台湾农业农游发展协会前身),目前有102家农渔会加入为团体会员,农业旅游在2001年1月修法增列入农会法中,成为台湾农会法定任务之一,并得筹组旅游公司(旅行社)经营。7.产业节庆1995年台湾行政院文建会将全国文艺季以“走马濑之春-南瀛产业文化节”于走马濑农场呈现,产业节庆可结合产业、观光、文化、生态及小区营造等功能于一身,知名之产业节32008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产业研讨会庆活动如白河莲花节、东港黑鲔季、三义木雕节等,而2004年起台湾交通部门观光局更规划出12个月别型的年度节庆活动。8.策略联盟2000年在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的推动下,成立了台湾农业策略联盟发展协会,并分设生产、加工、物流、贸易及休闲农业等各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整合及串联,形成群组经营体制,取代单打独斗,其中休闲农业策略联盟委员会肩负整合及辅导任务,辅导成立各县市或地区型休闲农业策略联盟。9.农家民宿国外风行已久,在台湾渐成风气,2001年12月正式由交通部门观光局公告之“民宿管理办法”,包括一般(观光)民宿及特色(农家、原住民)民宿,台湾民宿可望渐渐步入正轨,惟民宿数量快速成长,将步入量变、质变的竞争,国外迭有先例。10.因特网随信息科技及因特网交织而成的电子商务,将是未来休闲旅游的主流通路,2001年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同时架构农业易游网(ezgo.coa.gov.tw)及农业认同卡,并在台北国际旅展中启用及发售,朝向建构休闲农业旅游的网络(network)发展。以上十大休闲农业旅游类型均具有独当一面的发展实力,但交叉整合才是潜力之所在,未来如何策略打造,共创更雄远的商机和魅力,是休闲农业旅游产、官、学界共同致力的焦点及方向。四、台湾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瓶颈台湾现有休闲农场种类繁多,但就其农场名称看来并无法辨别该农场特色,有的农场除标明有品茗、烤肉、客家风味餐、露营、戏水、垂钓外,还有卡拉OK、会议室、木质套房、果园、动物园区等,休闲农场似乎成为无所不包的游乐场地,整体而言,台湾休闲农场呈现两种现象:1.都市休闲生活的再延伸台湾目前的休闲农场发展蓬勃,多数为中小型休闲游乐区,内容多有烤肉泡茶区、游乐区、动物园区、会议室、山产料理与果园摘取等,仔细分析这些农场所提出之活动,除有少数符合当地生态园区(例如观光鳟鱼场、蝴蝶生态园区)之外,多数皆为都市娱乐生活的再延伸,并未与都市休闲作一明确之区隔,也没有真正结合农业用意,无法满足人们对自然田野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保育认知的教育需求。2.休闲农场同构型高台湾休闲农场另一现象即为同构型高,从南到北全部休闲农场的属性过度雷同,通常游客只要到过一个农场就像到过全台七成以上的农场,农场的主要顾客市场诉求上并未做区隔,导致目前休闲农场发展的混乱,业者在法规并未明确规范之下,各自摸索发展、土法炼钢,偶而相互观摩,时间长久下来就造成同构型过高现象,这也是政府的规划管理功能未适时彰显而形成之发展现况。42008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产业研讨会五、结论休闲农业旅游所从事的活动是休闲的、是健康的、是自然的,因此营造了颇符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型态,旅游活动若以休闲农业为目标,预期将更符合未来社会之需求,且发挥了农业多功能之目的。近来,台湾休闲农业旅游有另一股新生力量,更小型之民宿农场、观光果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园、有机农场等精致休闲农业欣然崛起,就属性而言,这类休闲农场的兴起更贴近环保与农事生产的性质,让游客除了接近自然景观之外,更能实际接触动物、农作物养殖的过程、动植物保育知识、农渔村生活体验、海洋生态教育等,同时亦结合当地小区居民的参与与认同,是台湾休闲农业旅游未来发展方向。作者简介龚世明,男,1968年出生。博士。现任台湾农业旅游发展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台南县农会观光研发组组长。52008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产业研讨会62008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产业研讨会72008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产业研讨会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与实践韩贵清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组织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农业大专院校和农技推广部门,与全省各县市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活动,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取得了科研院(所)校发展、科技人员满意、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普遍欢迎的多赢效果。一、农业科技进步在全省“三农”问题解决中发挥了最为关键的引领作用农业科技进步是推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导因素和力量。从全省粮食生产情况看,改革开放以前,我省用16年时间粮食总产才由200亿斤提高到300亿斤,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1990年)用了7年,突破500亿斤(1994年)用了4年,突破600亿斤(1996年)用了2年,突破700亿斤(2005年)虽然用了9年时间,但是2006年就突破了750亿斤,2007年达到793.1亿斤,今年突破了800亿斤,科技贡献率预计达到58.5%。为什么耕地面积没有大的增加,而粮食总产每突破100亿斤,用的年份却越来越少。主要得益于:一是农作物新品种的育成与推广起到了核心作用。建国以来我省育成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480多个,其中80%以上是近30年育成的。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更新换代时间由初期的5-7年一次,缩短到3-5年一次。每次更新换代都使作物产量有8-10%的大幅增长。二是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和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水稻由直播到水育秧栽培、到旱育稀植、到大棚钵育摆栽,加之除草和施肥技术的改善,促进了全省水稻面积大幅度增加和单产、总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另外大豆的垄三栽培技术、窄行密植技术;玉米的覆膜栽培技术、通透栽培技术、高密度栽培技术;小麦的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马铃薯脱毒技术等,都使生产水平发生质的飞跃,每次耕作栽培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都使作物产量有8-15%的提高。*编辑需要,略有删减。12008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产业研讨会三是植物保护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植物保护技术的巨大进步,尤其是除草技术的发展,使全省原来每年占耕地面积20%以上的草荒得到彻底解决,同时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过去1个主要劳动力只能管理1-2亩水田,现在可以管理300亩;造成谷类作物减产10-30%的黑穗(粉)病,通过研发种子包衣技术得到很好解决;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技术都使作物产量有了稳定提高。四是土壤肥料技术进步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土壤改良,尤其是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关键技术的综合应用,保证了粮食稳产、高产、优质和可持续发展。全省普遍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保证作物产量有5%左右的提高,节约肥料10%以上,减少了环境污染。五是农业科技合作共建起到了支撑作用。在全省开展的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县、乡、村农技推广部门相结合,整合科技资源,全面挺进农业、农村经济主战场,构建了科研成果直接、快速普及推广的新模式,使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大幅提高。科技示范区产量较一般农田高20%以上,农科院的新成果转化率达75%以上,合作共建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