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解题指导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从阅卷采分角度而言,同学们翻译时务必关注“实词”“虚词”“句式”“句意”四大关键点。文言翻译四大关键点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韩非子》)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在正式翻译句子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作解释)自主探究关键虚词:译文:文言句式:“乃”,于是、就;“为”,做;“之”,代词,他。“莫乐为人君”为省略句,“乐”后省略“于”,译为“比”;“惟其言而莫之违”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说的话没有谁敢违背。”(1)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关键实词:_“酣”,酒喝得很畅快;“喟然”,本为“叹气的样子”,此处应为“得意的样子”;“违”,违背。(2)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关键实词:“侍”,陪坐;“援”,拿、用;“披”,通“披”,披着;“衽”,衣襟、长袍。关键虚词:“于”,在;“而”,连词,表修饰,不译。文言句式:“侍坐于前”和“琴坏于壁”皆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调整为“于前侍坐”和“琴于壁坏”的语序。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撞在墙壁上坏了。(3)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关键实词:“是”:与现代汉语中的“是”不同,应为“这”;“君”:名词作动词,做……国君;“左右”:古今异义词,皇帝身边的侍从们;“除”:除去、惩办。关键虚词:第一个“之”,用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第二、三个“之”,皆为代词“他”。“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译为“把它作为”。文言句式:“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为判断句式,“非”表否定判断,译为“不是”。译文: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身边侍臣都请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3)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参考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后)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撞在墙壁上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边上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啊。”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该说的话啊!”身边臣子们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当作一个警告。”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的说来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具体操作时方法多种多样。不论直译,还是意译,都要将原文中的字词句落实到译文中。为了讲解的直观、实用和易于操作,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翻译的方法,下面结合具体的语句,对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做一个简要介绍。文言翻译五大方法方法一:保留法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名,翻译时应该保留。)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答案: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用“保留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1.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边学边练2.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答案:当初,项羽和宋义一起向北救援赵国,等到项羽杀了宋义,取代宋义担任上将军,各路将领如黥布等都归属了项羽。边学边练方法二: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和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增补法包括:①单音实词增补成双音实词;②增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或分句;③数词后面增加有关量词、分数的词语。如:(1)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司马迁《鸿门宴》)译文: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置在座位上。(“受”“璧”“置”“坐”,分别应译为“接受”“玉璧”“放置”“座位”。)(2)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译文:问那些嘲笑者,(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则曰”的前面,承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要补出。)(3)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译文: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九十有六”后添加量词“岁”。)答案:沛公率领军队向西进军,在昌邑遇到彭越,于是和他一起攻打秦军,战事不利(增补省略的介词“于”和省略的宾语“之”单音实词变为双音实词,如“遇”为“遇到”,“攻”为“攻打”等)用“增补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3.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倶攻秦军,战不利。边学边练4.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答案: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划策却使他处境更艰难,他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运有不利的时候。(增补省略谓语部分“使他”,单音实词变为双音实词,如“愚”为“愚笨”等)5.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答案: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替他们评议处理。(增补省略宾语“他们”,变单音节实词为双音节实词,如“评”为“评议”等)边学边练方法三:替换法有些词语的意义、用法已经变生发化,这些意义、用法现在已经基本不用,在翻译时,应将这些古语替换为今语;有些词语虽然意义、用法相同,但不方便运用增补法,也要另换意义相同的词语来翻译。如:(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处在朝廷的高位上,就为他的百姓担忧;处在江湖边远的地方,就为他的君主担忧。(“庙堂”本指“庙宇”,这里代指“朝廷”,应该替换。)(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轼《赤壁赋》)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划着小船在黄州赤壁下游玩。(“既望”为农历每月十六。翻译时就应换成现代的说法。)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弱冠”等。答案:沛公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的事。(大度:指远大抱负,今指人有度量,其它如“家人”“生产”“作业”都不能按现在的用法翻译。)用“替换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6.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7.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答案:酒席将要结束,吕公于是用眼睛示意,坚持让高祖留下。高祖在酒席结束后,留下不走。(句中的“阑”“因”“目”“固”“竟”等词都无法通过增补进行合理的翻译,只能替换意义相同的词语)边学边练方法四:删削法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翻译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如:(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译文:从师学习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之”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故翻译时应略去。)(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译文:日夜勤劳地工作,孤孤单单,受尽辛苦。(“作息”为偏义复词,义偏向“作”,故“息”应该不译。)答案:想到我的祖父早逝,每次祭奠的时候,我就潸然泪下。(删去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9.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答案: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子。(删去表判断的结构助词“也”)用“删削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8.念吾祖之蚤殁,每祭,辄潸然泪下。边学边练方法五:移位法(句式调整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些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的语法习惯调整。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判定①寻标志。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其语言标志,抓住这些标志,就基本能锁定它。②联语境。有一些特殊句子,无任何语言标志,如直接判断句、意念被动句、省略句,这时就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另外,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联系语境,因为它不一定是特殊句式,如带“见”“于”字的句子。答案:经过这个地方的各路将领很多,我看只有沛公才是德高忠厚的人。(注意定语后置句的翻译)11.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答案:而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好出使回来,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父亲。(注意状语后置句的翻译)用“移位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10.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边学边练1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答案:为什么要保持高尚品德却让自己被流放呢?。(“自令”是宾语前置,翻译时要移位)特别提醒:关注常见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是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固定形式。理解固定句式,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意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翻译含有固定句式的句子时,必须按其固定译法翻译。如2011年四川卷第11题第(2)句中“得非吕徽之乎?”“得非……乎”要译为“莫非……吧”。13.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①如……何,译为“对……怎么办”②无乃……乎,译为“恐怕……吧”③孰与,译为“与……一起”④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⑤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⑥不亦……乎,译为“不也……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⑤⑥③表比较,应译为“与……比,谁……”。④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C边学边练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译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这一点最易被同学们忽视),审译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得分点,只有审出得分点,才知道在哪里要格外注意,才能得分。(翻译的得分点有哪些呢?参见上面“四大关键”内容。)在确认得分点后,可用一些特殊符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文言翻译规范解题步骤先审题后答题答题(翻译)要做到:(1)切分:将要翻译的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再逐一翻译。(2)草拟:可在草稿纸上大致草拟一下译文,写出关键词语(尤其是得分点的关键词语)的翻译。(3)誊写:在对草稿斟酌、调整,确信无误后誊写到答卷上。誊写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不写错别字。(4)查疏漏:写好之后再读一读,看看得分点是否落实,是否有语病,是否有错别字。这是避免疏漏失分的有效途径。答题步骤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咸平二年,夏,咏(张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规范解题例析(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①审题a.审语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审得分点:关键词语:、。特殊句式:该句是传主张咏在